合作八年,作为职业经理人的他立下汗马功劳,如今老板却低薪聘了个取代者——他到底是不再胜任职务,还是遭遇七年之痒?
职业经理人七年之痒嘉宾:成伟企业顾问公司总裁刘仪伟
浩竹猎头公司执行经理王常江
事件背景
拍得三九医药国有法人股之后,健康元便发出公告称,公司以通讯方式通过董事会决议,批准在健康元工作近8年时间的职业经理人王小滨因健康原因辞去公司总经理职务。在未物色到合适人选之前,由董事长朱保国暂时兼任公司总经理。
1996年太太药业(现改名为健康元)将王小滨挖来担任公司副总经理兼销售总监;2001年,又将其提升为总经理。
据健康元内部人士介绍,半年前,朱保国就有意安排了王小滨的接替人——他从外面挖来一名销售总监何家荣,而当时王小滨就负责销售业务。王小滨辞职后,朱保国立马提名将何家荣升为副总经理,负责销售工作。王小滨的薪水,比接替其职务的何家荣薪水要高得多。
朱保国否认“赶走王小滨”的说法,也不承认与节约工资成本有关,他一再强调王小滨的离职是个人身体原因。而此时,王小滨已经在深圳一家人参保健品公司——太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担任销售总监兼总经理了,并且健康元多名员工跳槽至该公司。
专家点评:无暇充实自己?
刘仪伟:无论是保健品还是药业,营销都要比其他行业相对重要。我觉得朱保国不应该是单单出于所谓成本考虑而作出这样的选择——提升何家荣,作为王的岗位替代者。
一个职业经理人空降到一个新环境,一般应该以一个副手或较低职位切入,他在企业中主要在忙两件事——熟悉周围环境、企业文化,与企业各方面进行磨合;运用以往的经验、背景知识来为企业做事,完成他应有的作用,使企业达到当时聘用他的目的。这两件事足可以让人忙得不可开交。而这种繁忙使职业经理人忽略或者无暇顾及第三件应该做的事——充实自己,使自己保持对企业的引领能力和作用。而往往正是由于这第三件事,使得职业经理人在一个企业中永远是各领风骚三五年。很多有过类似经历的职业经理人抱怨,成长、转变于企业之前非常困难,因为半路出家的学习永远抵不上人才市场上有合适经历的人。
在本案中,王小滨离职的原因可能是:自身的经验已经不足以应付公司战略调整后的变化,发挥作用的空间变小造成的。
王从1996年进入这家企业,8年来,现在的药品营销方式可能与当年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当时是轰炸式的,靠广告来拉动销售,现在可能有了新的变化。另一个重要的变化是,朱保国这几年的战略思路开始向药品转移。保健品是短线产品,一般生命周期比较短,太太口服液应该是朱保国创造的一个保健品销售奇迹,但近两年也出现停滞不前的情况,朱保国在药品方面的投资加大,企业发生战略性转移。此时,相应的行业变化使营销方式可能发生相应变化。
我们再翻看王的履历:亨氏、李锦记——之前他一直在食品等快速消费品市场打拼,在1996年朱保国专心做保健品时,找来王帮他做销售并打造一支国际化团队,是非常适合的,太太药业这几年的发展也见证了王的作用。但当朱保国要开拓药品市场时,王的经验和作用就可能不那么合适了。
存在七年之痒?
王常江:从表面上来看,并没有充分根据说明王是被排挤走的,我认为不应该是年薪问题。合久必分,我觉得这是王小滨离职的根本原因。在我看来,一个职业经理人在一家公司做了五到七年,也该到了可以看看外面机会的时候了。作为职业经理人,这就是他的价值所在,在一个企业中完成自己的阶段性作用,并且培养一批做事的人——就是要为他人做嫁衣,并且要做得漂亮,然后离开,去寻找新的机会和挑战。
职业经理人在一家公司工作的最佳时间应该是5—7年,而不是无限期地待在一家企业。我们经常会建议一个经理人在一家公司做了5—7年之后,可以看一看外面的机会了。结婚有个七年之痒,实际上一个职业经理人的职业生涯也有这种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职业经理人和公司的各种摩擦会不断暴露,双方的新鲜感越来越弱,多数情况企业觉得再深挖职业经理人的潜力可能不够了,大家合作产生更多效益的可能越来越低了,互相激发新思维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这是非常常见的现象。
而作为一名合格的职业经理人来说,自己面临的应该是去做更有价值和挑战的工作。一般地,我接触的职业经理人中,在守业和继续创业方面,一般都会倾向后者。
对王小滨的职业规划而言,他现在面临的可能是——是否能够进行二次腾飞,目前这个机会对王来说是一个进一步发挥自己的机会。在健康元,他已经做了8年,时间上已经进入了7年之痒的时期。在他的想法之上,董事长朱保国会有自己一套成熟的想法。王的出走与朱保国的家族管理也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健康元的内部员工也承认,王在健康元可发挥的空间已经不大。而太阳科技,由于刚入保健品产销这一行,没有成熟的经验,王得到更大的授权,可能有真正自由的空间去发挥。王选择离开的确是很自然的事情,如果我是王的顾问,也会建议他动一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