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即西气东输全线贯通的前一天,埃克森-美孚(中国)公司位于北京国贸大厦的办公室收到了一份题为《西气东输合营框架协议终止》的函件,其发件人正是工程的大股东——中石油。与此同时,壳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等西气东输工程的国际投资商们也收到了来自中石油的这份函件。至此,一场政府“做媒”的中外企业间长达4年之久的“婚姻”,划上了句号。
收益率分歧
对于外资正式退出西气东输工程的原因,埃克森-美孚(中国)公司政府事务及公共关系部杜燕华的回答谨慎而冠冕:“由于工程复杂,环节众多,各方虽经艰苦谈判,最终没有找到均能接受的共同点。因此,各项具体协议没能达成,框架协议随即终止。”
壳牌(中国)公司公共事务董事吴凌康同样表达了没能与中石油达成最终具体协议的遗憾。
此事件的主角——中石油发言人曹政言拒绝回答记者相关提问。而据知情人士透露,早在数月前,中外双方即已开始就外资正式退出一事进行磋商。最终,双方达成共识:由中石油起草合营框架协议终止函,并发至合资各方。而各方承诺不得早于西气东输工程全线贯通之日,向外界透露消息。
事实上,纵观长达4年的艰苦谈判,中外双方在工程收益率制定上的严重分歧,最终导致了谈判的失败,合营框架协议不得不随即终止。
据悉,外方在综合考察了西气东输工程的各项风险之后,坚持工程只有达到15%的年收益率,才肯按框架协议规定的出资比例投资。而对于中石油来说,如果按这一收益率推算出的天然气价格销售天然气,下游用户将无法承受。因为,在下游三大类用户(天然气电厂、工业、城市燃气商)中,仅就效益最好的城市燃气商而言,其年收益率也一般不超过10%。
中石油“单干”
事实上,凭借中石油的实力,独立完成西气东输工程,不成问题。但由于工程投资大、技术要求高,以及出于战略安全方面的考虑,我国政府最终选择了对外合作,决定拿出45%的工程股份与外国人合资。顿时,闻风而动的国际石油巨头,趋之若鹜。根据2002年中石油与国际投资集团签署的《西气东输工程合营框架协议》,埃克森-美孚、壳牌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在工程中各占15%的股份,外资总比例为45%,中石油占50%的股份,余下5%归中石化持有。
据一位中石油高管人士告诉记者,当时,包括中石油高层在内的很多人并不赞成合资,因为无论资金,还是技术,中石油完全有把握铺通这条在世界上都屈指可数的长输天然气管道。而对于战略安全问题,中石油认为,西气东输工程并非一条跨境管道,其战略安全的最大前提是国家主权,而一旦国家主权受到侵犯,任何工程都没有安全所言。
实际情况也反证了这位人士的说法。在长达4年的谈判中,中石油一天也没有停止工程建设。而8月3日,当工程的最后一道焊口在甘肃玉门成功焊接完毕,工程全线贯通时,所谓的合资协议还只是一纸空文,外国人的钱一分也没有到账。
外资退出西气东输工程的影响,业内人士认为,对于广大天然气下游用户来说,短期内,天然气使用价格不会过快上扬。因为没有了15%盈利率的压力,中石油对待下游用户,不会过于刻薄。但从长期来看,由于整个工程的上游开采与中游管道均由中石油一家经营,其对工程的垄断地位已经形成,由此而产生的中石油垄断与下游天然气用户反垄断的较量,将是未来西气东输工程长期的隐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