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的几位企业家对记者称:作为中山市人,每次面对中山名牌的坠落,心里特别难受,中山这几年的工业发展成绩很大,但成绩不能掩盖缺点,任由爱多、乐百氏、威力等名牌“自由沉浮”,主管部门“过度开放”的胸怀似乎有“短视”之嫌。威力改制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
败因一:政策不力
中山市政府一直对威力集团是"恨铁不成钢",在是否支持、支持多少资金上一直犹豫不定。名牌企业对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整天想着招商引资没错,但如何将本土品牌扶持起来也绝对不能忽视!如果青岛市政府不大力扶持海尔、惠州市政府不大力扶持TCL,那海尔与TCL还能有今天的辉煌吗?假如当初中山市政府能力挺爱多与乐百氏,假如今天能给威力注入巨资,也许一切都会好起来!无论如何,中山市的“亲儿子”终于在不断的贫穷中让人们“心痛”得无话可说了!
败因二:改制虚化
许继海在将威力做到事业的巅峰之后,由于体制的困扰,他就像神州热水器的张鸿强与长虹彩电的倪润峰一样,渐渐变成了一个"大战风车的堂吉诃德",这就是老一代国有企业家的“集体悲剧”,在一次次拿着"经营利矛"冲杀"体制风车"之际,反被风车绞得血肉模糊,国有企业家的转制梦还要像TCL的李东升一样靠地方政府给予"天上掉馅饼的良机"才行!从许继海的经营思路来讲,威力的战略并没有问题,但是,由于巨额的租赁费用负担,再加上家电业生存的环境急剧恶化,行业利润率大幅降低,威力转制形同虚设。在重大的决策上还是得听中山市政府的,一缺钱就想到向中山市政府伸手,威力的产权制度并不清晰,对国有资产进行“租赁”与“承包”及“剥离债务”并不等于真正的转制,反而有“恶意逃债、钻法律空子”之嫌,许继海的第一次转制显然背负了太多的历史包袱而显得步履沉重!
败因三:权威缺失
8月6日,听说“科龙要收购威力”的邓米高对记者称:威力负债太大了,十几个亿的负债,二三亿元的净资产,这个债务黑洞怎么填?所以当初就离开了。虽然邓米高否认“许邓之争”,但据前乐华与现威力的多位高管透露:许继海与邓米高互不买账,许继海在中山市是举足轻重的创业英雄,而邓米高更是家电界曾经与张瑞敏、李东升齐名的人物,双方的明争暗斗导致领导核心分裂,管理权威缺失。威力一直没有建立起像格力的朱江洪与董明珠那样凝聚力超强的管理核心!威力的执行力一直比较差。
威力空调总经理王国武曾向记者描述了一个美好蓝图:其一,威力的品牌与资产还可以用,困难是暂时的,只要有几千万元流动资金就可以加速运转;其二,今年威力多储备了30万台压缩机,在今年压缩机与制冷剂供不应求之际,威力实际上也大赚了一笔,其三,威力的部分高层员工希望能集资入股,全面完成职业经理人持股的MBO转制;其四,威力虽然负债较大,但只要威力集团(含今泰公司)全部搬到中山阜沙,商业转让价值就是数亿元,王国武的蓝图画错了地方,毕竟管理权威只能产生于成功的大企业。威力太多的伤痛既伤害了他们,更伤害了中山市,这才导致中山市壮士断臂!
中国家电迄今还没有一例合资成功的案例,神州与博世合资、乐华与TCL合资、科龙与华宝合资,事实均证明神州、乐华、华宝光彩顿失,要指望威力在科龙手中大放异彩也是一种美好期盼。总之,“威力威力,够威够力”这样经典的广告语不会再在大江南北传唱,爱多、乐百氏、威力这三大中山名牌的悲喜剧也许就此彻底划上句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