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对中国经济来说,2004年是充满拐点、充满变化的一年。第一季度出现了政策上的拐点,政府对投资过热由“不要轻言过热”转到“坚决地制止盲目建设、重复建设”。随之而来的是,经济增长上的拐点。在第二季度,投资增长降到几乎只有第一季度的一半,信贷增长、货币发行迅速回落。同时必须看到,通胀压力并没有随着整体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而转弱。更令人担心的是,煤、电、油、运等瓶颈状况有进一步恶化趋势。笔者认为,此轮经济过热的主要症状并非价格上升,而是瓶颈状态下的供需不平衡,是在煤、电、运价格管制下的一种数量失衡。不论是价格急涨,还是供需失衡,说到底反映出经济增长的不可持续性。最新国内·国际金融焦点和专家分析请查阅中国金融网《行长经理内参》
近几个月宏观调控所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反映了中央政府整治宏观环境的决心。但是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新的问题,尤其是“一刀切”式的信贷收缩。这种突如其来的紧缩给不少企业造成严重资金周转困难,对民营企业打击尤大。如果信贷政策不做调整,相信一两个月内就会出现破产潮。一家企业有难,上下游关联企业均受影响。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困扰中国经济的“三角债”问题也可能重现。政府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温家宝总理在最近的一次国务院工作会议上提出:为有市场、有效益、制造就业机会的企业提供正常的流动资金。在保持整体信贷控制的前提下,信贷政策似乎正在出现微调式的松动。查阅最全面的金融信息和最有价值的金融资源请登陆中国金融资源总库
笔者认为,信贷上的松动还不可以称为一个新的拐点。政府对于投资热死灰复燃十分警惕,地方上的投资冲动依然强劲,瓶颈状态仍旧严峻。如果投资在今后几个月出现反弹,不排除进一步和更加严厉的调控措施出台。
关于加息问题,从政府内部到学术界都有争议。笔者认为下半年加息的可能性并未随着月度统计数字的改善而减少。加息并不一定意味着紧缩,而意味着利率水平的正常化。今天的货币环境依然维持着当年抗通缩的架构。在通涨急升的情况下,维持利率水平不变实际上等于在减息。过量的流动性是造成这轮投资过热的罪魁祸首之一。
因此笔者认为,政府在加息时机上可能有政策上的考虑,但最终加息本身几乎无可避免。不釜底抽薪减少流动性、增加资金成本,很难彻底为经济降温。当然加息对一些非市场主导的投资行为可能影响不大,但对抑制房地产热、原材料囤积却是有效的。
今年第二季度GDP增长为9.6%扣除SARS带来的基数因素,经济增长大约在8%~8.5%之间。这个数字本身无疑反映了经济降温的趋势,但降温的幅度各方面还有争议。从电力消费、日本及澳大利亚对华出口等旁证数字来看,对投资出现反复的可能仍不可掉以轻心。
同时必须密切关注房地产市场的动向。今天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关系到千家万户的财富以及消费。楼市价格平稳而成交量萎缩表明市场的胶着状态。笔者认为楼市价格的走向决定这次经济最终“软着陆”还是“硬着陆”。相信政府一方面会强化现行的土地管理政策,同时确保楼价不出现急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