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与传统意义上的勤工助学不同,现在大学生暑期打工的目的更趋多元化。
许多人不再把挣钱当作首要目的,而主要看打的这份工能不能为自己提供接触社会、增加工作经验的机会。一些家庭经济条件不错的学生也忙于打工,他们 把暑期打工看作是毕业找工作前的一次“预演”。
从今年的暑假情况来看,许多大学生的打工选择依然是家教、促销等“传统项目”。但家教的市场形势远没有学生们当初考虑得那么轻松。暑期里或明或暗的补习班、社会上层出不穷的各类培训班,以及青少年宫等单位推出的针对中小学生社会实践的形形色色的课堂,都给大学生家教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最为致命的是,由于学生放假,老师也随之放假,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师占据了家教市场的最大份额,真正留给大学生发挥的空间并不大。
于是,翻译、撰稿、做网页、编程序成为他们的新选择。与此同时,寻找打工机会的途径也越来越多,校园公告栏上的招聘启事,招聘类报纸铺天盖地的广告。然而,令许多大学生败兴而归的是,真正适合他们口味或者他们认为具有“含金量”的岗位太少。同学们觉得,大一、大二时可以尝试一些“简单劳动”,增加社会经验,大三以后做这样一些劳动就显得有些“不够层次”了。
有些高校教师对大学生参加“简单劳动”的打工也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大学生是国家培养的人才,做简单劳动是人才的浪费。
那么,究竟是大学生要求太高,还是社会对他们没有需求呢?
从社会需求看,用人单位其实很需要大学生这样“低价高质”的人才,有的企业还把吸引大学生前来实习作为培养和储备人才的一种方式。但考虑到经济效益和招聘的成本,绝大多数企业需要的是长期固定的员工,那些想根据自己的专业寻找对口单位做短期工的大学生便很难如愿。
一方面,暑期打工的大学生大多是在一种盲目、无序的状态中寻找工作。
另一方面,一部分需要短期用人的单位,由于没有规范的中介机构,无法寻觅到自己需要的人才。这就要中介服务将大学生与企业的需要有机地衔接起来,最好是建立一个规范的大学生打工市场,在平时也可为双方提供帮助,这样就能使供求双方的矛盾得到较好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