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保险公司再度热衷投资类保险不利于保险业的长远发展
这两年,保险业发展强调保障功能理念回归:保险主要功能为提供风险保障,而非投资。
在刚过去的半年里,投资类保险并没有交出一份令投保人满意的答卷,各公司大多维持1%左右的收益率,有的甚至低于银行半年存款利率,更与当初保险代理人宣称的3%至5%相去甚远。
从上半年开始,保险增长速度放缓,而保险主体增多,要生存必须积极开拓市场。对于传统险的争夺已经非常激烈,保险公司开始面临着做大做强的压力。对几家老的保险公司来说,上市或者准备上市必须有好的市场规模和盈利,对新的保险公司来说,需要迅速获得市场认同,站稳脚跟。因而,按部就班发展原有险种难以奏效。
再次力推投资类保险实际上反映出保险公司在规模增长和效益增长之间难以抉择的彷徨心态。上半年的保险市场的缓慢增长让保险公司特别是寿险公司产生了忧虑感,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投资类保险当作推动保险快速发展的“救星”。
国内保险业的发展一直是粗放式的,市场几乎从零开始,所以初期增长速度飞快。但到一定阶段后,市场成熟,保险发展理性化,不可能一直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事实上,上半年保费低速增长与保险公司主动调整业务结构有关。因此,速度放缓并不见得是坏事,反而是保险市场逐步成熟的一种表现。
保险公司的乐观源于对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美好期望:入市便能够赚钱。可谁又能保证保险资金直接入市便能赚钱?且不说股市已经低迷了三年,很多基金公司亏得一塌糊涂,即使在股市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投资也存在高风险。
所谓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保险公司本身提供保险,现在却要为了较高的收益去冒险,已偏离了保险本意,难怪有媒体称保险公司在“押宝赌股市”。
保险公司再度热衷投资类保险还不利于保险业的长远发展。这两年,保险业发展强调保障功能理念回归:保险主要功能为提供风险保障,而非投资。曾经红火一时的健康分红险于去年10月被叫停就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经过保险公司的努力,公众已经开始逐步接受保险的保障功能。但公众对财产的储蓄升值有着天生的偏好,会在投资类保险高回报的“诱惑”面前不堪一击,他们购买投资类保险,实际上看重的是收益率。此时,保险的保障功能只不过成为一种摆设。好钢没有用在刀刃上,其实有时所买的保险并非最需要的,保障功能丢弃了。
投资类保险只适合部分人并不是说投资类保险不能发展,但只能满足一部分人的投资需要。如果要将保险需求分类的话,风险保障为最基本的需求,也是保险的第一需求,而投资需求则是第二层需求。如同金字塔,越往上人越少。投资类保险的目标对象为有投资愿望且有投资实力的一部分人。
保险就是信心经济,没有信心何谈发展?因此,保险公司在宣传投资类保险时要强调针对性,要突出风险性,不要造成全民皆适合投资类保险的错觉,以免让投资类保险再走上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