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1350点,这个被多家实力研究机构认为是下半年难以有效击穿的"马其诺防线",于周四被空方轻松有效地击穿了。这预示着目前大盘走势已让包括机构投资者在内的众多市场参与者迷失了方向。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指数持续暴跌?股指还要跌到什么点位?是否还有"灵丹妙药"可以让股市恢复元气呢?对此,资深投资专家亚洲证券研究所所长杨一平和深国投·赤子之心投资总监赵丹阳各有独到观点。
信心缺失推倒股指
记者:本周沪深大盘再创新低,1350点失守,你认为是哪些因素导致股指持续大跌?
杨:目前股市已调整长达4年时间,投资者因在市场上屡屡亏损导致信心缺乏。与此同时,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矛盾因市场持续低迷而不断地暴露和激化。如流通股东和非流通股东的利益冲突问题、委托理财问题,上市公司的诚信问题、国债回购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往往在牛市中被暂时掩盖,但在熊市中却被激化,从而进一步削弱市场信心。
记者:你认为,全流通、宏观调控等是导致目前股市暴跌的主要因素吗?
杨:从目前国家经济发展的情况看,宏观调控是必要的。宏观调控对证券市场必然会带来影响,特别是我国证券市场具有资金市和政策市的特征,这种影响更加强烈。但从本轮暴跌的情况看,把它完全归咎于宏观调控有失偏颇,宏观调控只是个基本性原因。从理论上看,其对证券市场的冲击力没有这么强烈。本轮调控对电解铝、钢铁和水泥等行业进行限制,并没有对所有行业进行限制,因此,宏观调控只是造成本轮大跌的基本性因素。全流通也是,实际上全流通问题自中国证券市场创办以来就一直存在,事实上,股市也曾带着全流通问题创下过2245点的高位。
油价走高打开股市下跌空间
记者:近期股指持续大跌,是否还有更深层面上的原因呢?
赵:按照国际惯例,股市趋势最终将体现国民生产力现状,所以我国股市的长期前景依然看好。
但从短期看,现在有不容忽视的三大因素困扰着股市。其一,通货膨胀压力加剧。目前我国能源不足使广东等地区长期处于缺电、缺水状态,企业一直处于停产和运行交替的状态,产品自身有很强的涨价预期。而我国工业生产指数增长达10%以上,CPI值仅为5.3%,使企业利润率被大大压缩。与此同时,原材料价格上涨预期使企业库存增加,容易造成囤积居奇的现象。目前,钢材市场已经出现这样的情况。另一方面,我国一直处于实际负利率状态,导致居民进一步增加实物投资,而消费欲望减弱。解决通胀加剧预期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快加息,一旦完成加息,就将使负利率局面得到大大缓解,投资成本大大增加,消费者消费愿望大增,摆脱因通胀而可能引起的经济滞胀局面。
其二,石油价格飙升将对股市形成强烈的冲击波。石油业已成为现代经济社会中的"百业之母"。随着我国和印度的崛起,目前国际石油市场供求关系出现逆转,求大于供局面显著。本周国际市场油价已经突破47美元一桶,创出历史新高。而我国现在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同时也是以制造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国家。我国能源来源中对石油的依存度高达23%,而且我国石油储备量不大,一旦国际石油市场出现大幅涨价或突发事件,我国经济有可能遭受重创。此外,由于石油刚性很强,且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面极其广泛,油价持续上涨将使石化、制造等很多行业面临成本加大、利润减少的局面,上市公司业绩有可能受到明显影响。受制于现有的价格体系,目前我国股市对油价飙升所带来的冲击力尚未有足够的反应,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及时间的推移,股市对油价的反应将得到充分体现。目前和我国同属制造型国家的日本、韩国的股市已对油价上涨有了足够的反应,指数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挫。
其三,目前股市的价格中枢还未形成。从全球股市的经验看,银行业的景气度是国家经济、金融体系的重要"晴雨表",因此银行股往往能成为股市的价格中枢。港股中的汇丰银行就担当着这样的角色。未来我国股市也会这样。近日招商银行(600036)(相关,行情,个股论坛)走势抗跌,正在逐步体现其价格中枢的价值。
因此,石油价格上涨和通胀压力加剧等两大因素很可能是导致近期股市连续大跌的深层次因素。我认为,从通胀角度看,目前股指下挫的空间已经不大,但从国际油价不断走高的趋势看,短线股市仍有下跌空间。
记者:那么,油价上涨将对哪些行业形成冲击呢?
赵:油价上涨对我国整个经济体系以及行业的冲击力相当大,涉及面也很广。具体而言,油价持续上涨将对石化、家电行业、能源、交通运输业及其他制造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现在预测跌到哪里已无意义
记者:6月底,大部分机构对下半年走势预测时认为,1350点位难以被有效跌破,现在该点位也被击穿,那么后市股指究竟会跌到什么点位?
杨:目前我认为预测跌到什么点位已意义不大。跌到哪里,关键看市场信心。当市场信心回落到一个极限,超出了市场各方的承受力时,相对底部也就自然呈现。现在不少个股已跌破了发行价和净资产,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短线市场存在反弹可能,幅度可能有限。因为尽管有些股票跌破了净资产,但其每股净资产的真实性值得怀疑;尽管有些股票跌破了发行价,但其发行价确立的标准也值得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