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中国“一号”是我国广大农民对中央“一号文件”的俗称。而中央“一号文件”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我国农村改革初期每年针对农村所发的文件序号,这些文件对实现农村改革率先突破、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起到了极其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深深地印在了中国亿万农民的脑海中。
时隔多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今年又一次发出了“一号文件”,再一次在全社会引起了极大反响。那么,新的“一号文件”与以往有什么不同?它产生的背景是什么?目前落实的情况又是怎样呢?近日在呼和浩特召开的全国三农问题研讨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局长冯海发作为“一号文件”的参与者,对此进行了解读。
“三农”问题催生“一号文件”
多年来,“三农”问题一直是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的问题。为了解决好“三农”问题,中央每年都召开一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发一个指导农村工作的政策性文件,并与1982年至1986年连续5年下发“一号文件”。去年初和年底,中央先后召开了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将解决好“三农”问题由“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升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和“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再一次下发了“一号文件”。
冯海发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所发的6个“一号文件”,其核心内容各有侧重。1982年的“1号文件”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了肯定;1983年的“1号文件”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定位;1984年的“1号文件”是明确了土地承包期;1985年的“1号文件”是取消了农产品统购派购,改为合同定购;1986年的“1号文件”讲的是摆正农业地位,避免农业滑坡;今年的“1号文件”讲的是农民增收、粮食增产、农业增效。
那么,今年的“一号文件”同以往中央发布的“1号文件”有何不同呢?
冯海发说,今年的“一号文件”同以往的“一号文件”相比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新“一号文件”突出了促进农民增收这一个主题。以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名义,专门制定一个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文件,这在我国建国以来还是第一次;二是这个文件政策含金量比较高。其中最突出的是“一减三补一价格”政策。“一减”是指在5年内全部取消农业税,同时取消除烟叶外的所有特产税;“三补”是指对农民进行粮食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补贴;“一价格”是指国家要定粮食最低价格,保证粮价平稳。今年中央财政支持农业各方面的资金将比去年增加近300亿元,达到1500亿元以上,为历史最高水平。
“一号真空”带来两大突出问题
从1987年到去年,中央连续17年没出台指导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这17年的“一号真空”使我国“三农”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带来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农民增收困难和粮食生产持续下滑两大突出问题。
冯海发说,当前农村经济中的突出问题是农民增收困难。自1997年以来,农民收入增长一直比较困难。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一是农民收入持续低速增长。从1997年到去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已连续7年没有一年超过5%,最高年份增长4.8%,最低年份只增长2.1%,年均增长4%,仅相当于同期城镇居民收入年均增长幅度的一半。
二是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在继续扩大。199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09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160元,两者的收入差距为1:2.47;去年农民人均收入为2622元,城镇居民为8500元,差距已扩大为1:3.24。
三是以粮食生产为主的纯农户收入增长更为困难。过去几年中,由于不少农产品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导致农民来自农业的收入额减少,使以农为主的纯农户收入增长尤其困难。1997年,农民人均来自农业的纯收入为1268元,但1998年到去年,农民来自农业的纯收入已连续6年低于这一水平。
冯海发说,粮食生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粮食价格低迷,粮食播种面积减少。自1997年以来,我国粮食价格持续低迷,致使农民种粮积极性受挫,粮食播种面积减少。1998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为17.5亿亩,去年减少到14.9亿亩,每年减少4000多万亩。
二、粮食总产和亩产下降,粮食生产供求发生变化。从1998年以后,全国粮食产量连续4年下降,由1万亿斤以上下降至去年的8613亿斤,每年减少327亿斤。其中去年粮食总产是1992年以来最少的。1998年全国粮食平均亩产600斤,去年为亩产578斤,每年平均减少4.4斤/亩。而我国每年粮食消费为9600至9700亿斤,去年亏1000多亿斤。
三、人均粮食占有量减少,粮食库存下降。1998年全国人均粮食占有量为825斤,去年为667斤,是1982年以来最少的。而全国去年的粮食库存是1997年以来最少的。目前,全国藏粮于库,库存下降;藏粮于地,耕地减产;藏粮于民,民不存粮。
新“一号”化解“三农”难题
针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去年下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加强农业、促进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作为宏观调控的工作重点和重要目标,及时果断地出台了新“一号文件”以及一系列支农政策,使实惠确确实实落到了农民身上,政策效应清清楚楚体现到了发展之中。
冯海发说,为了恢复和发展粮食生产,中央在全国28个省份安排良种补贴资金16亿多元,其中中央财政补贴13个粮食主产省12.4亿元;安排农机具购置补贴7000万元,地方各级财政安排补贴资金达4亿多元。为了促进农民增收,中央共出台了包括“一减三补一价格”在内的一系列政策,其中仅减免农业税、取消特产税一项,就可以减轻农民负担233亿元。中央还在全国29个省份实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资金总额已达116亿元,有6亿农民受益。
冯海发说,随着中央新“一号文件”政策和宏观调控措施的逐步到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积极变化,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加强,农业和农村经济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这些积极变化,成为宏观调控初见成效的重要标志,也是上半年中国经济运行中引人注目的亮点。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
粮食生产形势变好了。今年夏粮产量达到2021亿斤,比去年增产4.8%,扭转连续4年减产的局面;早稻面积预计比去年增加800万亩,扭转了连续7年下滑的局面;全年粮食播种面积预计比去年增加4000万亩左右,总面积将超过15亿亩,扭转连续5年下降的局面。全年粮食总产量有望实现9100亿斤的预期目标。
农民收入增长加快了。据国家统计局调查,今年上半年农民人均收入1534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9%。其中,粮食主产区农民人均收入1700元,超过全国农民人均收入2%。这一收入水平是1997年以来同期增收形势最好的一年,创8年来新高,出现了多年未有的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的态势。
农业投入明显增加了。农口国债投资所占比重同口径相比(按年初计划数比较)从26%上升到30.8%,提高近5个百分点。全年中央农口投资规模近550亿元。今年用于农村公路、农村电力以及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也比去年增加30多亿元。
冯海发说,在这些可以用数字计量的变化、成绩之外,农业和农村领域还发生了许多积极、深刻的变化。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村干群关系改善了,农村出现了政通人和的好景象,全社会开始形成了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的良好氛围。这些趋势性的变化表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正在迎来一个新的上升期。(完)(来源:焦点网谈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文/记者丁铭 万栋 图/记者任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