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本报记者 王延春 北京报道
一直吸引着全球金融界眼球的外资机构发人民币债券终于有了重大进展。今年7月份,这一进程就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突变,据悉,国务院目前已明确由央行牵头制定《允许外国金融机构发行人民币债券的管理办法》。管理办法今年下半年很可能出台,国际开发机构在办法出台后即可提出申请。
“国际机构境内发行人民币债目前已获国务院批准,第一批将有选择地引进国际开发机构。”一位参与方案研究的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 而此前业界一直争论的“谁将获得首发权”的话题也渐渐“水落石出”,据悉,世界银行(简称世行)、亚洲开发银行(简称亚行)和日本协力银行三家机构很可能同时获批。
记者还从有关部门获悉,在条件成熟时,可能会有更多的国际机构包括一些高信用等级的企业或银行等机构提出在中国境内发行各种人民币债券,包括境内外资银行都可能提出类似的要求。目前有关管理部门正在加紧研究。
利率、税收与交易制度
今年,资本项目交易限制放松的政策纷纷出台。引进国际开发机构到境内发行人民币债成为除QFII、QDII之外,资本双向均衡流动的关键性一步。
“管理部门显然加快了实质性运作。以前主要研究让不让做,现在则在酝酿怎么做。”这位参与方案研究的知情人士表示,对发行主体的要求,发行规模,发行方式、品种结构、交易制度以及资金投向等,目前都在制定有关办法。
记者获悉,对国际机构的选择可能将有两道门槛:一是获得国际评级机构两个信用等级;二是必须在华有贷款业务,且资金用于国内的产业项目。不可以用于国内信贷。
事实上,目前积极运作的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和日本协力银行三家机构显然都已跨过这两道“门槛”。
据悉,人民币债发行的品种为中长期债。对国际机构关心的人民币债券发行利率,本报记者得到的最新消息是,国际开发机构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利率将比国债利率略高,是在总体存款利率的基础上浮动40%,还是像企业债一样的利率都在考虑之中。
而财税部门也在酝酿相应的税收减免。据一位参与研究的人士透露,管理部门正考虑在税收上采取国民待遇,与企业债的税收一样。也考虑投资所得税是否给予免税。
目前,在交易方式上还存在争议。是在银行间市场交易,还是证券交易所交易还没有定论。社科院金融所国际金融研究室的曹红辉博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此为契机,对加快两个市场的互联进程有好处。”据悉,“推动两个市场的统一”曾被写进十六届三中全会的文件中,但目前迟迟没有动静。
对发行人民币债的风险控制,管理部门考虑在商业银行中设立专门账户,定期向监管部门报告。
记者就获得的信息向相关部门求证,但有关人士表示,在管理办法制定期间,不便于透露有关细节。
三大机构推进紧锣密鼓
一边是政府部门的实质性推进,另一边则是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和日本协力银行发行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
亚洲开发银行负责财务和行政的副总裁沃瑟纳在7月参加欧洲货币亚太债券大会期间表示,正在甄别筛选将来投资的项目。世界银行也计划通过世界银行的国际金融公司发行,所得资金将用于中国的公共工程和技术协助。据悉,两大机构都看好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
而日本协力银行的投向似乎更明确,据与之接触的一家券商的债券发行部负责人分析,其准备发行的人民币债券可能是专项用于新日铁与宝钢的合作上。据了解,新日铁和宝钢将合建最大的钢铁合资厂,生产轿车用冷轧、热镀锌钢板。这项计划的总投资额为1000亿日元65亿人民币,双方各占50%的股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对发行人民币债券,世行和亚行和日本协力银行态度积极。2003年7月,世行就正式向中国有关部门提出发行人民币债券的申请;随后在9月,亚行也正式提出了同样的书面申请。差不多在同一时间段内,日本协力银行与国家发改委就其在中国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进行密切协商。
中国券商的国际化契机
据悉,在国家政策还处在研究阶段期间,中国几家券商就已和三家机构进行了密切接触。
“现在甄选承销商的进程随着政策的明朗化而进入实质性的运筹。”曹红辉说。
对于中国的券商来说,国际开发机构在中国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无疑是一个创新业务的契机。据悉,中信证券、银河证券、国信证券、申银万国等国内大的一些券商还为此成立了专门的机构。
“打造国际投行的品牌,现在这样的机会就摆在面前。”一家券商债券发行部的人士已摩拳擦掌 。
中信证券债券发行部刘总经理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我们就像市场中的鲨鱼,已经敏感地捕捉到市场中机会的气味。”中信证券早在两年前就开始与亚洲开发银行等机构进行了密切接触。为了扩大国际业务,提高专业化水平,中信证券将原来的“固定收益证券部”一分为四,成立了针对性更强的四个部门,从事国际债券业务的人员也从12人扩充到近50人。
刘总经理告诉记者,中信证券跟亚洲开发银行的合作并没有停留在课题研究、咨询协商上,而是超前地进入实质性商业操作阶段。已经涉及到产品设计、市场安排等实质性操作。“我们甚至已经考虑人民币债券怎么发,发给谁这样的具体问题。”刘总说。中信证券对争取到承销权显得信心十足。
据悉,银河证券、国信证券也在加快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并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小组。
但并不是所有券商都看好这一商机。有券商表示,在目前市场如此低迷、券商面临亏损的状况下,是立足解决券商自身困境还是投入成本从市场的全局出发拓展国际业务值得推敲。
“这两年市场低迷,券商经营惨淡,一些券商无奈将国际业务部门都砍掉了,”北京证券的一位研究人员告诉记者,“对国际开发机构发行人民币债券的业务,如果是没有规模效应的试点产品,我们设立这样的部门成本太大,不赚钱。对券商来说,目前关键是生存问题。”
也有学者对此表示担心,“将来国际投行业务放开怎么办?现在不练兵,将来还会有机会吗?”曹红辉博士表示担心。他说,在这项业务竞争中,大部分券商的灵敏度、运作理念与国际投行相比显出差距。中国正在打造亚洲最大的债券市场,中国没有国际化的投行,这块市场就会拱手相让。“现在战斗已经打响,到了真枪实弹上阵比试的时候了。”
目前,外国券商是不可以在中国国内做承销业务的,因此,国际开发机构发行人民币债券的承销业务是打造国际品牌,加快培育国际化水准和国际竞争力的投资银行的一次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