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薪酬管理缺位制约民企发展
中小民企“薪”痛急问药,专家建议只有夯实基础才能做大做强
上周日,广州民主大楼会议厅里举行了一场题为“如何建立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奖励制度”的报告会。报告会上,来自珠三角的200多家中小民营企业的老板和行政、人事高管纷纷倾诉他们关于薪酬设计和管理的苦恼。深圳市企业联合会咨询分会人力资源专家组组长卢爱武认为,高速成长中的中小民营企业没有速成的薪酬制度,薪酬制度是企业最基础的工作之一,必须牢牢夯实。
薪酬设计拖民企成长后腿
外企和国企大都有一整套较正规的、成熟的薪酬体系,但中小民营企业在快速成长的同时,普遍缺乏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薪酬体系。东莞一家做汽车美容生意的民营企业老板说,短短数年间,员工从三五人急剧发展到近三百人。人少的时候好办,每月给几千元固定工资,有了利润大家分,或者按个人销售成绩提成;但企业家大业大后,这种简单的薪酬办法就不行了,层级关系、新老关系、业绩评估、激励手法多样化等新问题层出不穷。
报告会调查显示,在座企业进行过职位分析、岗位职责描述的只有1/3,进行过职位评估的仅有5家。广州一家做办公用品生意的行政主管说,提升薪酬管理水平势必会伤害部分“元老”的利益,他们带着员工一走,没有人干活,岂不是搬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可以看出,多年来规范薪酬管理制度的缺位,成了民营企业的一个通病,现在一说提升薪酬管理员工就“地震”。
实际操作疑问多多
在建立策略性薪酬管理系统方面,部分民营企业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遇到了许多不知如何解决的棘手问题。一位小企业老板说,老板与雇员对薪酬水平的预期值很难统一。他说,如果雇员能给我赚回100万,我花10万、20万年薪高聘当然没问题,但雇员却不想承担为企业创造高价值因而享受高薪的压力。换言之,对于如何衡量员工创造的价值,企业感到很难有统一的衡量标准。标准定高了老板觉得划不来,定低了员工又很容易跳槽。
顺德华强电器一位行政高管则说,最近企业某部门出现了员工拿到奖金却罢工的现象。因为每个人对公平奖励的看法不同,发钱不等于就公平了。有的奖金发了却变成了反激励,还不如不发。另外,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希望的奖励方式也不同,该如何处理?是否要针对每个员工设计个性化激励机制?实践中也发现,一个薪酬激励模式一旦定型,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边际效益递减,起不到原有的作用,这是不是意味着又要重新设立薪酬模式?
专家把脉称要夯实基础
曾任欧、日跨国知名集团公司与国有大型上市集团公司人力资源与高层管理职位的卢爱武在报告会上,为中小民企们“把脉”后认为,一些小民企老板苦恼人才难求、人才难留,有外部的原因,也有内部的原因。民企老板及人事高管们关注薪酬制度建设,说明他们想做好人力资源的建设和管理。但当务之急,首先是要对策略性的薪酬管理理念建立起系统的正确的认识。事实上,设计薪酬福利系统背后还有一系列的问号,即企业的经营战略是什么?围绕它的人力资源策略怎样?由此延伸考虑企业的薪酬理念,而后还要对企业的薪酬福利组成进行市场比较,最后才形成企业的薪酬福利系统。但大部分中小型的民营企业只是凭感觉办事,在薪酬结构、薪酬水平及级差处理上都缺乏合理的规划,入职起薪及薪酬晋升往往凭借领导者模糊的主观臆断。
薪酬与员工的关系是相当微妙的,设计、建立起合理、科学的薪资结构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虽然在座的民企们急于“药到病除”,但卢爱武认为,理想的企业薪酬制度难以速成。它要因企业的发展阶段与实际情况、经济承受能力,并结合战略、人力资源的其他环节,分步骤实施才能取得效果。即如联想集团所言:“只有把企业根基夯实了,才能走得更远,做得更强更大。”
本报记者 郭逸晴 通讯员 段荣
记者观察
扶持先要扶建制
民营企业要加大制度建设力度,决不是一句轻描淡写的空话。政策的大力扶持,给了珠三角民营企业优越的发展条件,但是随着民企不断地成长壮大,企业管理制度尤其是薪酬体系的不规范,成了众多民企进一步做大的瓶颈。
上周日的报告会时长三个多小时,有关系统建立、设计薪酬福利制度的方法又十分技术化,旁人听来甚是郁闷,可在场的民企老板和行政人事高管不仅听得津津有味,而且像学生一样“刷刷”记个不停。众民企老板求“薪”病良方的迫切心情可见一斑。
众多咨询公司或人力资源专家推介的职位评估方法均由发达国家引进,并为跨国外企及国内知名企业娴熟运用。与外企和国内知名企业相比,中小民营企业各方面都显得单薄。与国际接轨的先进的职位评估系统方法他们用得上吗?在座的民企老板们说:“不一定照搬,但可以借鉴。”
由此可见,多数民企有这样的需求,有这样的心胸,类似的咨询、讲座、培训课、交流会可以多多地举办和开设。民营企业有着优化制度的迫切心情,但千头万绪不知从何下手,正如一位民企老板所言,民企迅猛成长必经一槛,即从不规范到规范,各个方面都要科学地立规矩。
民企们强烈呼吁政府对此出手相助。一些专家亦认为,政府为民企办实事,为老板搭台,包括组织一些培训。就是说,老板要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老板要出钱;政府要提高辖区内企业的管理水平,政府要埋单。政府与企业都要有忧患意识,企业一定要意识到提升管理水平这件事非做不可,而政府对这件事不能由民企老板单独去完成,因为已超出其能力范畴,光靠投资不能完全解决。
郭逸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