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再融资是指上市公司通过配股、增发和发行可转换债券等方式在证券市场上进行的直接融资。在1998年以前,配股是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惟一方式;2000年以来,增发成为上市公司对再融资方式的另一选择;2001年开始,可转债融资成为上市公司追捧的对象;2004年起,通过定向增发实现整体上市又为许多上市公司所热衷。
再融资令投资者谈虎色变
从理论上说,投资需求与融资手段是一种辨证的关系,只有投资的必要性和融资的可能性相结合,才能产生较好的投资效果。然而,大多数上市公司通常按照政策所规定的上限进行再融资,而不是根据投资需求来测定融资额。最令人担心的还是融资效率低下,业绩变脸。近年来,上市公司通过再融资后效益下降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最严重的问题,有多家上市公司初实施配股或增发后,公司当年即发布亏损年报或预亏公告。上市公司融资效率低下,业绩滑波,使得投资者的投资意愿逐步减弱。许多个股,只要发布配股、增发等再融资消息,几乎很难逃脱大幅下跌的命运。
2003年可转债备受关注
从我国目前上市公司重圈钱轻回报的现实情况来看,上市公司不应该认同可转债的再融资方式,因为可转债毕竟每年要付出一定的利息,不如增发新股、配股那样,钱圈进了,就一分也不吐不出去。但是,2001后市场的变化迫使上市公司改变着再融资的思路。一是再融资市场的冰冷使得配股要包销,增发同样要包销,这样的话,券商也吃不消。于是乎,券商就会劝导上市公司发可转债。二是发可转债可以一次筹集数十亿甚至百亿的资金,而配股一次只能筹集数亿万科发19亿至30亿的可转债。因为增发与配股有流通股为参照依据,而可转债则没有这样的依据,至多要满足6%的净资产收益率等各项财务指标而已。在如此庞大的筹集资金面前,上市公司自然就想到了可转债。不少上市公司在发行可转债的过程中,大多采取了熊市设计条款,即可转债券利息大了一些,而且还是逐年盘升的,平均收益率超过了银行存款利息,保本的心态让投资者极其看好可转债。
2004年配股成首选
今年,配股在再融资中一枝独秀。资料显示,已过会尚未实施再融资的公司中,有配股公司8家。此外,正在准备配股的公司也不少见。据统计,2003年报发布同时提出配股预案的公司有近30家,如隧道股份(600820)、常林股份(600710)、杉杉股份(600884)、华源制药(600656)、新希望(000876)、中国联通(600050)等。前两年,配股一直备受冷落,今年为何突然成了再融资首选?业内人士认为,这可能出于三大原因,一是增发、可转债门槛较高,使得不少不符条件的公司只能转向门槛较低的配股;二是类别表决制即将推出,增发、可转债容易引起新老股东利益的不平衡,很可能过不了流通股东这一关,而配股则没有这个问题;三是通道的问题,如今增发公司仍排着长队,审核过程又比较繁复,配股反而能先行一步。
上市公司再融资遭遇寒流
据审核结果显示,从今年1月14日中国证监会发审委2004年第一次工作会议公告起至7月28日,推出再融资并上会的企业共计66家,包括37家配股企业、14家可转债企业和15家增发企业,其中未过会的再融资企业共计21家。值得一提的是,7月份发审会召开次数及审核再融资企业家数都明显回落。据统计,进入7月以来,有18家企业提出再融资申请,10家未过会,未过会率为56%;而今年1-6月共有48家企业提出再融资申请,其中11家企业未通过审核,未过会率达到23%。两数据相比较,再融资未过会率从7月起上升33个百分点。业内人士预计,进入8月后企业再融资发审节奏还将放缓甚至暂停。
可以预期,随着行情低迷,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也将愈来愈难。那些业绩优良、以往募资使用效率较高且再融资标的预期效益较明确的公司,过会的几率相对会比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