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如今,摆在央行面前的是一个两难抉择,加息与否正考验着货币政策制定者的信誉与能力,可能还要外加一点运气。
就中国加息与否的问题,以及加息带来的影响问题,四大国际投行摩根士丹利、瑞士第一波士顿、高盛和花旗的经济学家分别表达了他们的观点。
摩根士丹利亚洲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认为,中国央行跟随美联储加息是最佳的决策。他预计,如果到2005年年底,中国央行将利率提高3%~4%,中国的利率将回归到适中的水平,泡沫不会轻易产生。
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陶冬估计,中国至今年年底的通胀率为6%,明年全年平均为7.2%,估计这次加息总幅度可能在2%~3%之间。
令人头疼的负利率与热钱
首先令央行头痛的问题是,实际利率已经是负值,即通货膨胀率已经超过各种主要的利率。负利率会人为地刺激投资需求,过度投资导致通胀加速。谢国忠认为,负利率使借款迅速增加,是造成地产繁荣的最重要因素。他警告,“如果利率不升,经济体的扭曲将会加剧,最终导致金融危机。”
陶冬指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55年的历史中,除了战争和自然灾害,政府还从来没有在实际利率呈负值并继续下滑的情况下出现过成功控制投资的先例。”谢国忠和陶冬都主张,中国必须加息。但也有反对的声音。
花旗的黄益平认为,负利率作为加息的理由是成立的,但短期内并不需要加息,因为在宏观调控下,目前经济增长已经放慢。
黄表示,过度投资与资本价格不合理是相关的,这个问题中国在三五年内必须解决。现在的情况,说得严重一点,与日本在1980年代、东南亚国家在1990年代初的情况相似。投资占GDP的比重高达43%,这种模式不能长期维持,每年经济增长只是靠新的投资带动,从经济理论上讲,会越来越困难。
央行关心的另一个问题会是热钱的流向。这会与国内的资金紧张度密切相关。
如果央行加息,陶冬认为不会导致热钱流入。他说,提起加息,必然有人会想起热钱流入。流入国内的热钱多数是中资公司自己的钱,其目的多是等待人民币升值,而这些钱多流入房地产业。但目前,随着宏观调控的展开,房地产已不再是炒家的天堂,股市、债市目前也是风高浪急,热钱在国内的停泊空间大减,其流入速度可能放缓。
而谢国忠关心的是另一方面——如果央行不加息,会有大量资本流出。他从历史数据中推导出,如果美国加息而中国不加,中国会有大量的资本流出。
谢分析,尽管中国实行资本账户管制,政策上不允许资本随便出入,但实际上,中国的资本流出入的量是相当大的,而且与中美之间的利息差直接相关。
谢国忠已经观测到“潮流变了”:2004年4~5月,中国的外汇储备可能增加了100亿美元,低于在一季度增加的360亿美元,目前的净资本流入可能非常低。
投机资本先前大规模流入,如果现在又突然大规模撤出,将对中国经济造成极大的损害。按照谢国忠的观点,目前的地产泡沫是史无前例的,而前两年资本大规模流入,为地产提供资金是重要原因。
调控手段让位加息政策?
现时央行可能最关心一点:中国经济已经出现降温迹象,此时还需不需要加息?高盛的经济学家梁红说,央行担心货币政策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宏观调控已经使市场资金紧张,倘若再涨利息,资金链有可能断掉。这也是反对加息者的最重要理由。
花旗的黄益平说,“最近的数据显示,放缓的速度还是较快,是否还要继续加息,不一定。”在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下,5月份的经济明显降温。该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3%,较4月份的34.7%明显下降,不少月度统计数据在接近政府的政策目标区。黄益平说,若是为了进一步紧缩,使经济活动放缓快一点,根本就没有必要加息。加息也不一定有效,国有企业不关心,民营企业也不会因为加息,改变投资行为。
但是不少经济学家认为,即使经济已经降温,还是需要加息。
一种观点是,加息应该与宏观调控配合使用。陶冬认为,5月开始的信贷调控是“窒息疗法”,并不治本,没有击中投资过热的根源,且很难维持长久。他相信,这种窒息疗法式的信贷调控数周内就会放缓,因为整体经济很难承受这种全方位、一刀切式的信贷断流。
更为激烈的观点是,以行政手段调控经济的方式应全面退出,让位于加息政策。高盛的梁红持这种观点——“中国需要一个退出战略,从行政上退出,换上可预期、可计算、较透明的措施。如果不退出,这样的调控再保持一段时间,就是硬着陆。”
支持加息的经济学家担心,如果不加息,会出现信贷黑市。
梁红说,行政手段就是让你借不到钱,这就等于利率无穷大。中国现在最赚钱的行业是典当业,大家去质押股票、财产,借款利息是20%~30%。
陶冬也表示,目前不少企业的资金周转已出现困难,有些已经在黑市上以14%~18%的利率拆借。对于企业的正常运作,这样做不啻于饮鸩止渴。
而谢国忠进一步提醒,黑市活跃,会让有权得到贷款的人得到套利的机会,令银行体系产生腐败。
两难的选择
谢国忠是明确支持加息的经济学家之一。他也看到,加息可能会造成一些企业破产,“但短痛总好过长痛,如果不愿承担目前的代价,未来的代价可能会是大的金融危机。”
1998~2000年间,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和贸易顺差,加起来多达2230亿美元,但外汇储备只增加了260亿美元。显然,中国在当时有大量的资本流出。
当时,美国联邦基金利率高达5.5%左右,而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确只有2%多一点。
摩根士丹利亚洲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认为,资本外流最重要的原因是美国的利率比中国高,而人民币又实质上钉住美元,令套利没有汇率风险。
2002年下半年起,中国的资本流出状况逆转,变为资本流入。资本流入在2003年上半年急速加剧,中国外汇储备增加了600亿美元,而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加起来只增加了330亿~350亿美元。中国惊呼“热钱”涌入。
与此相关的背景是,美联储将利率调至低于中国,而外国投资又憧憬人民币会按年升值5%~6%,对投资者来说,中国市场利率比美元利率高得多。
2001年1月~2003年6月,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一共进行了12次降息。2003年6月25日,格林斯潘将联邦基金利率由1.25%调至1%,为46年来的最低点。
但是,美国已经加息了,而且预计未来还会不断地增加。如果中国不加息,资本又可能会再度大规模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