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国家权威部门公布的8月份经济运行数据,使央行再度置身于加息争论的漩涡。
这一系列数据正处于微妙的“槛”上,既是“加息派”的佐证,又成为不主张加息者的依据。货币政策的下一步充满变数。
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5.3%,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在7月反弹的基础上小幅回落,信贷增幅继续收缩,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3.6%,增幅低于17%的目标。
而几组看上去似乎充满矛盾的数据则引起一些学者警惕:一方面信贷规模连续几个月下降厉害,而另一方面固定资产投资却反弹;一方面居民收入持续攀升,但居民储蓄却连续7个月下滑。这些看上去“背离”的数据意味着什么?
央行“控制信贷规模-控制投资-抑制通货膨胀”的调控路径因为这种“背离”而面临挑战。
数据之惑
“固定资产投资的回升是5、6月份被压得太低的正常回归,还是行政手段力度减弱后的继续反弹?”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室研究员袁钢明这样问。
一些分析人士说,5、6月份中央投资调查组在地方的调查工作基本完成后,8月部分在调查期间搁置的项目得以继续上马。
袁钢明刚从新疆调研回京,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新疆一些暂停的项目有上马的情况。“一家国有企业去年下半年上马的塑钢项目,已投下几个亿,企业认为市场摆在那里,利润空间大,一上马就没有办法停下来了。”
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投资的增速在7月开始有所反弹,1、2月份投资累计增速达到53%;3月份下降到43%;4月份下降到34.7%;5月份下降到18.3%。6月份回升为22.7%,7月继续回升到31%,8月增幅虽有所放缓,但仍高达26.3%。
据国家发改委统计的数据,目前各个地方清理的结果初步显示,在所有拟建与在建项目中只有4%至5%的项目是不符合法律法规的,而在这4%至5%的项目中,仅有5%是明确被叫停的,10%的拟建项目将被取消,而超过80%的项目是暂停建设、限期整改。从5%、10%和80%这几个数据算起来,真正停止建设的比重只有0.25%。
但根据央行的统计,8月份,货币供应量和贷款增长速度减缓。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3.97万亿元,同比增长13.6%,增幅比上月末低1.7个百分点。人民币新增贷款同比少增1651亿元。
“这意味着资金流出现‘脱媒’现象,资金体外循环加剧”,招商银行高级研究员陆磊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简单说来,“脱媒”指的是社会资金脱离银行体系进行配置的现象。他说,在一些地方出现了企业信用代替银行信用的资金流动情况。
货币政策调控的挑战
在新疆,一些企业开始向周围百姓借钱。新疆一家企业甚至给职工25%的利息承诺,职工从银行取出存款,贷给企业。一些企业为了应急,将该发给职工的工资以入股的方式筹集。一些企业为了吸纳当地资金,带领个体户、私营企业主参观考察项目,评估项目风险。
“一家棉花收购站就从职工手中借了400万”,袁钢明说,有的企业开工资金不足,建设单位和产品购买企业答应以预付款形式、垫资或入股的方式承接新项目。
浙江等地的企业信用担保活跃。广东、浙江等地许多企业转向民间借贷。目前,温州民间借贷利率已上升到12%,广东借贷利率更高达20%-30%。而中国的实际利率已连续9个月为负,实际贷款利率连续两个月几乎为零。加速了“体外循环”。
对银行来说,新增存款增幅下降比新增贷款增幅快,也使银行贷款面临有效供给不足。8月份,居民储蓄存款增加236亿元,同比少增428亿元。
其实,早在8月底,中央银行副行长郭树青就警告说,循环于正规金融体系之外的资金迅速增长,这将全面增加中国的金融风险。
资金的“脱媒”,将使央行数量型的货币政策工具失效,另外,仅控制信贷规模,对控制投资有限,招商银行高级研究员陆磊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信贷的快速下降,主要是通过挤压短期贷款实现的,长期贷款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目前各地区投资增长过快的现象被遏制主要是短期的信贷。央行统计显示,人民币新增贷款115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340亿,而新增中长期贷款高达747亿。
“如果受控制的大多是短期流动资金而不是中长期贷款,这对控制投资作用有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表示。
加息悬念
如果数量型的货币政策工具失效,而又要进行有效调控,就必须考虑使用价格型的货币政策工具,这就是调息。
到8月份,已经连续3个月消费价格增长幅度超过5%。6、7、8三个月的CPI增幅分别是5%、5.3%和5.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的王召博士告诉记者:“CPI在某一个月同比超过5%,环比是正值,就应该缓慢加息,如果同比连续三个月超过5%,环比都是正的,则意味加息幅度增大。”
8月,央行有意放松银根,突然一改以往资金大笔回笼的调控手法,吐出资金,在公开市场操作中累计净投放了710亿元资金。有市场分析人士预测,央行此举可能是为日后加息政策所产生的资金紧缩提前做准备。
上海证券交易所近期推出了让市场期待已久的买断式回购方案;而股市利好消息不断,也被市场人士看成是一定程度上为加息对市场的冲击“减震”。
而在连续下降6个月后,中国工业生产增加值增幅突然反弹,也令央行加息的预期筹码加重。
彭博通讯社的调查显示,美联储很可能在今年9月及11月的两次例会上分别加息25个基点,从而在今年年底将联邦基金利率,即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上调至2%。这给中国加息也带来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如果石油价格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因素开始传递到消费领域,将会对通胀产生较长期影响并取代粮价成为推动通胀的主要动力,这有可能是形成利率调整的最重要的理由”。
但是央行14日表示,“目前没有任何关于利率调整的消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告诉记者,“目前的CPI涨幅没有进一步上涨的趋势,物价上涨趋势已经是强弩之末,5.3%的涨幅并不值得太担心。加息没有必要。”现在要做的是防止经济下滑得太深,不应该再出台紧缩的政策。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也曾表示,5.3%的增幅比预期的5.4%低,与上个月持平,这也说明了这里面没有恶化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