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2004·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于9月18日在北京召开。新一年度中国上市公司企业竞争力监测结果,在本届年会上揭晓。2004最具竞争力的上市公司20强,酿酒食品、商贸旅游、电子通讯、医药、家电、金融地产、汽车、纺织服装、能源电力及化工等十大重点行业的最具竞争力企业10强,也在年会上一一亮相,搜狐网对本次活动进行独家报道。
李佩钰:各位代表、我们下面进入本届年会的主题报告板块。首先有请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江小涓女士,她演讲的题目是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与企业竞争力。有请。
江小涓:感谢会议主办方的邀请给我这样一次学习的机会,工业经济研究所和中国经营报社做的这份报告越来越有影响,我个人从中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今年让我就这个问题发表一点观点,从市场经济地位角度讲这是一个比较具体的话题。
从贸易争端角度讲,判断一个国家是否是市场经济地位有一个标准。经济的市场发育程度标准是很多元的,我不仅仅有一种规则标准。我们现在讲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作用,这仅仅是规则标准。是由政府配置资源、计划配置还是市场配置?除了规则标准我们还有一个行为标准,就是企业在竞争中的行为是否正常,后面我们会解释什么叫正常的竞争行为,最重要的是国有企业的竞争行为是否正常。第三类标准还有绩效的标准。从竞争的结果看,市场经济有一个非常基础性的要求,就是利润平均化的趋势,它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必然结果。如果在规则标准和行为标准的层面上判断比较困难的话,绩效标准是可量化的而且非常一致的标准。
从规则标准讲,是不是市场在配置资源。我们将它大概有三个层面的要求。中国市场经济的建设过程是逐步推进的,消费品市场的形成和完善。消费品市场需求决定价格,价格由市场的供需关系决定。生产要素市场也要完善,不仅商品的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要素的价格也需要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这两条在九十年代研究能找到最早的官方判断是94年,商务部开了一个比较高端的研讨会,国务院一位领导同志在会上讲过中国的市场机制已经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主要的作用,举个例子来说我们有92%的商品和生产资料的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这两条我们讲进展得比较早也比较快。但是第三条各种所有制平地位的形式及产权平等应该是九十年代中后期以后才逐渐推进的改革。这一条实际上要求的层面是很深的,就是说它是否有一个平等的地位包括的内容是比较多的。我举一个比较简单的例子,在企业产权的交易中,如果一个国有企业的产权需要转让的话,把它转让给另外一个国有企业,是同一个所有者对其自己产权的重新配置。把这家企业的产权无论用什么价格什么方式转给另外一家企业,从所有者权利角度来讲是没有问题的。那么林外一家也有意参与产权交易的企业如果是非国有企业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价格是否合适,是否通过市场公开竞拍形成的价格,这个要求也没有问题。因为涉及不同所有者之间的一种按权责的交易。但在市场经济中,会对企业的竞争地位发生不公平。如果一个国有企业,原来两家都有意收购,是相互竞争的,在这种情况下一家企业是国有企业它可以以非常优惠的价格支配第三家企业的资产的话,他的优势地位立即增加了。而如果是非国有企业,用竞价方式争得,价格肯定大大增加。从竞争地位来讲这两家企业在产权交易的层面来讲是不平等的。所以不是单纯地是否允许非国有企业的进入,还涉及到很多的问题。会对企业的竞争力有比较大的影响,这是规则标准。
行为标准有这么几个大的要求,规则可以在一夜之间发生变化,所有的价格宣布放开了,第二天就由价格、市场供需关系来分配资源,规则可以突然变化,但行为不可以突然变化。行为有哪些要求呢?我们讲中国情况,当然它是从比较理论的方面来讲的。首先企业目标从完成计划到追求利润。这没有问题,从84年城市工业搞经济承包责任制的时候,这个目标就确定了。因为追求利润对国家、企业、职工都是有好处的。从追求利润这个目标来讲,企业完成转换是比较早的。第二条变化就比较复杂了,国有企业真实追求利润或者把追求利润摆在很重要位置,应该是对要素价格变化是敏感的。什么叫对要素价格的变化从不敏感到敏感?一种要素和另外一种要素价格底价发生大的变化的时候,企业要对投入要素的组合同步进行调整。当你的融资成本突然升高的时候,利率提高。在资金价格提高的时候,企业应该减少资金的使用数量,更多地转到劳动力要素的合并。但是国有企业在这个变化中,在九十年代后期之前走得是比较慢的。我们看企业融资结构的变化,在资金成本最高的时候,国有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仍然是非常巨大的。97年的时候,我们有一些国有企业为主的行业,全行业亏损。把它的成本结构拿出来看,在92、93年的时候融资成本非常巨大的时候,企业依然大量投资。追求所谓一流化、现代化的工厂,追求现代化的资产配置。在融资成本很高的时候,不减少对昂贵要素的需求,而是大量继续投资。我做过一个行业的比较数字的研究,在资金成本15%以上这几年中大量投资形成很多资产,每吨产量中间的资金含量(资金成本),大体上相当于我们乡镇企业的几倍。乡镇企业在融资成本非常高的时候使用非常劳动密集的技术生产同一种产品,而国有企业是使用设备支撑。我们要素价格的变化从不敏感到敏感是国有企业转变比较慢的部分。企业的预算约束从软变硬,这也是市场经济重要的要求。在转移硬预算的前提下,无论你是有什么样的目标,如果财务上不能支撑,这个企业就要住局了。有很多企业长期来讲有利润失败的目标,亏损之后有经济之外的目标在我心目中,所以这个应该得到国家的支持。我们讲预算的软硬是很重要的问题,无论有什么目标,财务不能支撑就无法继续存在。对企业来讲还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大量亏损的企业没有被淘汰掉,如果亏损企业就连那种基本上已不可能在市场上存在的企业长期存在于市场,可能成为市场扰乱的力量。反正我也活不下去,一百块钱的成本,只要有现金八十块我也敢卖,六十块我也敢卖。这对长期经营的企业来说简直是一种灾难。所以我们讲财务预算由软变硬是市场经济的原则,也是维持良好市场秩序的重要条件。国内企业的变化也是一步步,先有利润目标,到中期以后国有企业价格变化有了一个敏感性,企业的预算从软变硬是从97年之后才开始的。97年之前国有企业无论怎么亏损退出市场的现象是很少的。94年之后,我们有一批确实经营无望,不能在市场上正常生存的企业退出、破产、兼并。我们讲行为标准经过二十多年,企业有了很大的改善。
第三条绩效标准。绩效标准要求在市场经济中,要有不同行业利润平均化的趋势。如果资源不能流动的话,一个行业赚钱再多其他人不能跟你一起去赚钱。在计划经济中间就是这样,资源是由政府、由计划来配置的,所以资源在不同行业之间不流动,不流动会导致不同行业之间利润里有非常显著的差别。都知道这个行业赚钱,但其他行业无法分享这块高利润的行业。什么叫市场配置资源?资本是逐利而行的,哪个行业是高利润行业,会有大量的要素迅速跟进。跟进的投资者多了以后,供求关系会发生变化,那么这个行业的利润就会被拉下来,逐渐会有一部分企业从这个行业退出,进入更有赚钱前景的行业中去。我们讲各个行业的利润平均化是市场经济要素能否畅通流动的非常重要的标志。长期在一个竞争良好的市场经济中,某一个行业长期有高利润存在,就可以否认资金流动的畅通。我国这方面的争议很大,这是我们算出来的,改革以来利润率呈现均等趋势。有企业抱怨发现一个好的盈利点,会有很多企业迅速跟进,这是市场经济竞争的正常现象。我们剔除了特殊的行业,85年超过103百分点的有7个,超过5个百分点有16个,有40个行业。这说明高利润行业和低利润行业要素的流动是不够畅通的。95年情况发生了改善,超过10个百分点的没有,超过5个百分点的5个。2002年,超过10个百分之点的没有,5个百分点的2个。它说明当行业之间利润发生比较大的变化的时候,投资者跟进和退出的速度还是比较敏感的。对我个人来讲,这是最有意义的标准。有人讲国有企业正常、有人讲国有企业不正常,有人讲平等只是纸面问题,实际上是不平等的,有人讲是非常平等的。我们从利润变化的角度讲,拿它作为资源流动性的判别标准。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有这么几个初步的结论,首先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是中国自己的改革方向。我们讲建立完善和市场经济不是为迎合其他国家对我们的要求。我们对自己改革设定了目标,判断了标准,比其他国家对我们贸易中间市场地位判断标准层面要多,含义要深。中国多年来一直在推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这是我们自己国内改革比较的要求。第二中国已经达到了市场地位的基本要求。不单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规则来判断,我们加上企业标准和讥诮标准都认为中国达到了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第三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要求三种标准都达到。我心里的标准比市场经济地位判断的六条标准要高一些,我们希望三条标准都能达到。我们讲俄罗斯,它是一个突变性的技术方式。可以讲是一夜之间宣布了所有规则的变化,它的变化是很彻底的,从规则上来讲。市场配置资源没有问题,包括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包括汇率、利率,可以说一夜之间所有的规则发生了变化。但是企业行为的变化是非常缓慢的。当它不能从政府补贴再获得利润的话,它和中国比较早期的国有企业采用了同种方式发展,开始大量拖欠银行贷款。2000年的时候,俄罗斯一个很有名的经济学家发表了一篇有名的论文,俄罗斯打着市场经济、私有企业身份的企业,在预算软约束方面和当时的中国企业是没有差别的。财政路子断了以后就开始拖欠银行的贷款,引起不良贷款的比重一点都不比中国国有企业轻。当企业走死银行之后,就开始发展企业相互的拖欠。所有这些表现和要求都说明企业的预算没有从软变硬。财务上可持续的标准在企业行为中没有得到体现,行为标准是比较缓慢的,同时绩效标准平均比较差,不同行业盈利比重差别非常大,是比较离散的一条线。说明要素在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之间甚至不同企业之间的流通是非常不畅通的。对我们来讲,我们希望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市场经济,不仅仅是规则标准,而且是行为标准。我们按照他们提的所谓市场地位的标准基本已达到了国内发展的需要,如果从更广或者更深的层面来讲,我国希望有更多的层面看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
另外回到市场经济孕育企业竞争力的主题,每年工经所和中国经营报发布的报告我都仔细地读。看完今年的报告,有几个问题我还要请教一下,这次排行是所有行业统一排的。用市场占有率和盈利水平来判断,是否还需要稍稍限定一下竞争性行业和垄断性行业的问题?因为刚才讲过了,如果是竞争性行业,从最理论化的角度讲,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都是充分竞争的话,行业的利润率是趋于零的。
当然这种完全充分竞争的行业是不存在的,但这是一种趋势,竞争越充分的行业这个行业的平均利润水平是趋于下走。垄断性行业才可能有高盈利。和市场占有率是同样标准。如果竞争行业和垄断行业单讲盈利能力没问题、市场占有率没有问题,但作为竞争力判断的话,当然我们的竞争力下的定义就是市场占有率,我们稍微说宽一点,因为这两个行业是不一样的。这次排行的企业中所属行业非常不同,可比性还要研究。第二如何判断不同开放度的行业。有些行业是高度开放的,面临一个非常激烈的竞争,但这个企业完全是可以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企业。有些行业现在在国内表现很好,但开放度很低。我们讲如果把竞争力从本土市场放到国际市场上来看,可能这些行业会有一些变化和调整。这两项指标其实都是靠变化排出来的。另外我们在多长时间段内考察合适。市场经济中,企业的大起大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有时候是很难定的。今年上半年我看统计局的数据,前两年很好的设备,今年的盈利水平比较差。肯定所有的企业跟着行业的涨落会发挥比较大的变化。我们再讲从全球五百强的跨国公司来讲,97年到2001年的四年中,一百家最大的中国制造跨国公司,有50家左右,其中大概有47家是亏损的,而这些都是百年老店。这种行业性、周期性的波动,怎么在一个时间内剔除掉。短期内盈利率的变化可能不能作为企业长期竞争力非常死的判断标准,因为可口可乐也亏损过,但不能否认它是最有竞争力的企业之一。
对企业竞争力我的思考是非常初步,跟大家做点交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