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最近,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欧新黔就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发表谈话说:我国服务业长期存在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国际竞争力不强等矛盾,特别是在当前就业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这些矛盾显得更加突出,因此要把大力发展服务业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来抓。
据有关部门披露,从1991年到2002年,我国服务业的产出占GDP的比重由33%上升到34%,12年仅仅提高了一个百分点。这种差距意味着巨大的市场空间。按照世界发展中国家服务业占GDP45%平均值测算,我国的历史最好水平(2003年的32.3%)仍有12%的差距。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16694亿元,12%的差距折合人民币大约1.4万亿元。也就是说,近几年之内中国服务业有1.4万亿元之巨的商机有待挖掘和开发。
目前,我国传统的服务业几乎饱和,而新兴的金融、物流、旅游和中介服务业等四大领域,直接与我国成为制造业大国的长远发展密切相关。但是,差距主要就在这四大行业里显现。就拿流通业来说,我国已有三四百种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社会物流的总成本占GDP比重高达20%,是世界发达国家的两倍。现代物流业如果不能够迅速崛起,将直接动摇我国在世界制造业中的地位。再说旅游业,据预测,2020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首位旅游目的地国,在世界旅游市场中将达到8.6%的份额,高居于第二位美国2.2个百分点。但中国2/3的旅行社仍然处于传统的手工业化时代,规模效应普遍不高,资源无法共享。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质量效益,需要现代服务业的强力支持。当前,我国金融、物流、旅游、中介等现代服务业的比重仅占全国服务业的不到30%,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甚远。原因何在?解剖上海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可见一斑。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坚持“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促使服务业得到长足发展,年均13.8%的增长速度持续数年。然而,从2001年到2003年,平均增长率只有8.9%,服务业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在2003年出现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首次下降。
专家分析,上海服务业增长速度减缓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支柱行业发展不平衡。随着市场体系的完善,金融、商贸、物流、房地产、旅游和信息等行业在上海服务业增加值中的比重已超过80%,成为上海服务业的主要支撑点。然而除房地产、旅游、信息服务业连续三年保持增长,物流业和商贸业在近两年里都有所下降,金融业更是连续三年下滑;二是新兴产业缺乏亮点。近几年,上海教育培训、医疗卫生、会展、中介服务等新兴产业发展很快,但无论是教育、会展、还是医疗、中介,由于规模尚小,远不足以担当起主力拉动GDP的角色;三是能级低。比规模,2002年上海实现商业批发总额410亿美元,仅相当于日本东京同年的36.8%;2003年上海软件出口2.65亿美元,还不到印度班加罗尔地区软件出口额的1/10。比能级,上海的航运服务业主要集中在产业链中下端的海运和海运辅助业,产业链上游的航运交易、航运咨询、海事仲裁至今仍是空白。
为推动我国现代服务业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并实现其提速,国家发改委正在拟定相关政策,以促进其向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方向发展。纵观全局,各地的服务业已经走到从体制、机制创新寻求突破的关键时期。一个以“扩大开放、深化改革、提升能级、培育需求”为重点的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宏图即将展现在人们面前,表面平静之下酝酿着再次超越的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