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后工业化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在工业化国家,解决老龄化问题的主要方法是推迟劳动人口的退休期,如鼓励人们延长就业时间,最好一直工作到超过法定退休年龄。而在发展中国家,由于种种困难,人们不论年龄大小,工作通常是惟一的选择。
工作晚、退休早,人们的工作周期大大缩短
在过去25年中,工作晚、退休早是劳动力市场的一大特征,也就是说人们的工作周期大大缩短。在欧洲,人们领取养老金的年头已经增长了将近一倍,而人们支付缴费的时间却缩短了将近25%。
法国经济和社会委员会2001年出版的一份报告认为,“老龄的起始点正在逐渐提高,从1930年男性60岁,女性65岁,直到20世纪90年代的男性71岁,女性77岁。”根据这一定义,“老年人”在全体人口中的比例则从1980年的10%下降到上世纪90年代的7%。迄今为止,老龄化危机主要是由于社会无力使社会经济结构适应这些变化需求,而不仅是老龄人口数量的增长。
目前,在经合组织成员国中,约有1/5的人口超过60岁。据预测,该数字在今后20年要增长到占人口的30%。毋庸置疑,在未来20至30年内,社会保障政策将面临严峻挑战,一方面日益增多的老龄人口需要获得必要的生活条件,而另一方面赡养这些老龄人口的却是一支数量不断减少的劳动力队伍。
节约使用养老金,延长缴费期
不论资源情况如何,延长人们的工作时间将会有助于度过人口老龄化转轨期。
在过去的5—10年里,养老保险改革一直注重使退休计划适应当前的人口老龄化与财源状况。各国出台的一揽子改革措施也是要阻止他们提早退出劳动力市场以及鼓励55岁以上的人继续工作。有些国家,特别是在此领域积极采取措施的国家,趋向于采纳多方位的、重积累的方式。
近期的一份有关老龄工人就业的研究表明,超过一半的经合组织成员国在过去4—5年中就业率都在上升。目前,即便在就业率下降的国家中,老龄工人就业率仍较高,如冰岛、日本、挪威和瑞士。在其它一些国家,老龄工人就业率相对稳定,或者略有下降。
总体而言,针对老龄工人的政策调整在一些国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但是,如果同投入的资源和设定的目标来比较,效果仍不突出。严格来讲,某些“惩罚性的”行动,如提高退休年龄、严格提前退休和残疾条件资格、降低养老金待遇等,最多只能确保适度的就业增长,可是却对相关个人造成伤害,并使许多养老金领取者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欧盟的一些成员国已经为此采取了措施,它们为工人提供1—5年的工作中断期、自由时间期或分阶段退休。工作中断期的长短通常根据一定的条件来确定(如培训、家庭需要等),在此期间提供失业补助。根据培训或学习假期计划,工人在工作开始时只要符合相关条件即可获得一定期限的自由时间期。这段时间可用来参加培训、照料孩子或亲属、延长个人的假期或提前退休。德国和西班牙最近则正尝试实施几项分阶段或部分退休计划,其内容是允许老龄工人边从事非全日制工作边领取部分养老金。
近几年,很多国家对退休体制进行了重组,最终目的是使养老金能节约地使用,同时延长缴费期。另外,就业创新活动一直在进行,如对雇用和留用年龄在55岁以上的人员提供激励机制,改进工作条件以适应年龄需要等。
发展中国家即将面临人口老龄化挑战
人口老龄化通常被认为只是发达国家的问题,有些人主观地认定,多数发展中国家不存在这个问题,或者至少在未来许多年里不会面临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
有关资料表明,经合组织国家的老年人口比例由7.5%上升到15%用了150—200年,而同样的增长幅度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只需要不到50年的时间,这将严重考验这些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承受能力,对出生率正在下降的国家而言则更是如此。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社会的保障计划只覆盖了公务员等少部分人口,大部分人通常没有什么社会保障可言。如果这些人不能得到临时或长期的工作,就会陷于贫困境地。如何使这部分人获得公共社会保障,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