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有粉擦在屁股上,是傻瓜。那么擦哪儿,擦脸上呗。这一点,深谙为官之道者都会了然于心,运用自如。因此,这些年,便有“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大行其道。现在看来,这不是一人两人的问题,而是一股邪风,叫做“风气所及”吧。这不,这风,一直刮到了最基层。新华社消息,福建省建瓯市川石乡徐布村南洋自然村这么个贫困山区的小村子,竟然也被此风刮到,并且刮得“人仰马翻”。“42 岁的陈绍华是该村农民。他家那幢土木结构的三层农宅六年前墙壁坍塌,因生活贫困而无力修复,乡村干部至今无人问津。”
乡村干部干什么去了呢?他们的精力放在“门面”上去了。“乡政府这几年在省道公路两旁扩建新区,说是招商引资,强占了村里为数不多的水田盖大楼,建公园,还装了很多豪华路灯”。新华社的有关报道配发了有关照片,欧式的建筑真的好气派!“可是,客商没招来,乡干部却升官走了”,“建瓯市的干部告诉记者,川石乡原主要领导一届任期未满,就因这些‘政绩’被选拔到建瓯市经济实力较强的镇当党委书记了”。
原来如此。我说,这叫“门面导向”出了问题。钱花了,门面就有了,官路也就铺好了。这,就是某些地方官员们的升官三部曲。问题在于,什么人喜欢这些劳什子“门面”?为什么根本没人去管那些威风八面、堂皇气派的“门面”后面到底是什么货色!为什么加官进爵的大门总是朝着“门面”而开?须知,“门面”只是门面啊。是不是“驴屎蛋子外面光”?是不是劳民伤财,没有任何效益?甚至是负效益?是不是对当地老百姓没有任何助益甚至反而扰民?如此等等,谁去管?我以为,当然应该是上头!既要看其“门面”,更要看其背后;既要看其表面,更要看其实质;既要看其“形象”,更要认真倾听群众反映,看看当地群众生活是否改善了,生活水平是否提高了,生活质量是否提升了?现在可好,一些惯做“门面”文章的地方,到头来,只能是落得一个“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悲剧结局!商没招来,好地占了,漂亮的房子、花园、路灯之类,都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成了一个绝妙的讽刺标志物!这样的“门面”,漂亮吗?我说是寒碜;辉煌吗?我说是丑恶。
吏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用人导向是至关重要的导向。贫困山村南洋自然村的这一幕,又一次验证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