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新华网北京9月27日电(记者 张崇防)流通了15年的外汇兑换券,见证并记录了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中一个商品短缺的时期。在这个国家即将迎来55岁生日的今天,仅存的少量外汇券正在成为中外收藏家的新宠。1980年4月1日开始,中国货币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崭新而神秘的支付凭证,这就是当时人们趋之若鹜的外汇兑
换券。在当时社会物资短缺的情况下,拥有这“稀罕”的外汇券就等于拥有了彩电、电冰箱等进口货。根据政府的有关规定,外汇券仅限于入境的外宾、华侨、港澳台同胞和持有银行证明的国内居民,在指定的友谊商店、外贸中心和宾馆、饭店、餐厅、机场、车站和码头的小卖部购物时使用。政府严禁职工利用职务方便,非法换取外汇券,严禁内地居民使用外汇券套购商品,因为当时许多人千方百计地想要弄到外汇券,以便在进口商店购买免税进口货。
外汇券的出现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一个短暂现象。到1994年,鉴于国内市场商品供应己能满足消费需求,外汇储备逐年增加,而且国内外货币兑换也己非常方便,外汇券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1995年7月1日起,外汇券在中国市场上停止流通。外汇券在终止流通前被大量回收并销毁。
外汇券的终止使用宣告了中国商品短缺历史的结束。随之而来的“中国制造”不仅丰富了中国自身的商品供应,而且通过贸易向世界提供了众多物美价廉的商品。在发展中国家,中国商品倍受当地消费者青睐。在发达国家,中国货跻身超级市场。在联合国,中国商品被列入了长长的采购清单。如今,每逢奥运会或世界杯等重大体育赛事,组委会推出的纪念品无论是背包还是帽子,很多都是“中国制造”,连这次雅典奥运会也不例外。中国游客在境外精挑细选后不远千里万里带回的心爱之物很可能就是“中国制造”。
专家指出,所谓制造业,就是指对原材料进行加工或再加工,以及对零部件装配的工业的总称。高度发达的制造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国际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成为一个国家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获胜的关键因素。中国工程院院士朱高峰说,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已经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当前制造业已成为中国最大的产业和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成为就业的重要市场和出口的主力军。据了解,中国GDP的40%、财政收入的50%、外汇收入的75%来自制造业。
“中国制造”迅速崛起的标志,是一大批重要产品产量拿到了“世界第一”。据统计,中国居“世界第一”的制造产品已多达上百种,包括钢铁、彩电、洗衣机、纺织品、集装箱等在内的传统产业,日益成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强势产品。
“中国制造”已超越“简单制造”,进入高科技、高精度制造。改革开放初期几乎完全靠进口的数控机床,目前“中国制造”的已达1300多种。在最能体现一个国家制造业实力的重大技术和成套装备方面,“中国制造”也崭露头角。仅以发电设备为例,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30万千瓦机组及60万千瓦亚临界机组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制造”在国际分工中已经争取到比较有利的地位。在不少行业中,中国制造业已拥有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目前,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增加值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居世界第四位。
然而,业内专家也指出,中国制造业在快速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中国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为“中国制造”带来了无人能及的价格优势,同时让“中国制造”陷入了反倾销的泥潭。从家电到纺织品到虾产业,遭殃及的产业数不胜数。在海外,“中国制造”甚至被当作失业的泄愤对象而连遭暴力。
从自身发展看,中国制造业总体规模也还很小,仅相当于美国的1/5,日本的1/4。制造业的人均劳动生产率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更重要的是,技术创新能力十分薄弱,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很少。这些无疑都说明,中国尚没有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中国虽是备受青睐的制造大国,但还未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强国。”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主席团主席、恒源祥集团董事长刘瑞旗说。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中国制造”是中国踏上经济强国的必经之路,它可以为中国引进外资、引入先进技术,但从长远来看,“中国制造”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而不是终点,中国企业界迫切需要确立核心竞争力,要将“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