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2004年8月26日,位于北京西单路口的中国银行大厦里格外忙碌,也格外喜庆。这一天,这座由美籍华裔建筑设计大师贝聿明设计的大厦见证了一个中国金融改革进程中的重要历史时刻—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
急急地赶在建行之前,中行比原计划提前一个月完成了股份公司的挂牌,在四大银行中率先由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转变为股份有限公司。新股东,新董事会,新行长,经历了长时间的铺陈之后,中行的改革进程终于进入了更实质的阶段。
不过,挂牌不是股份制改造的结束,更不是目的。由“中国银行”转变为“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绝非仅仅是换个叫法那么容易。围绕转换管理机制和经营机制这两个股改关键词,中行治理结构重建、人事改革、业务再造等公司化改革都已迅速铺开。
重建治理结构
在中行股份公司成立这一个重要历史时刻,新任行长李礼辉的首次公开亮相格外引人注目。
当天,他不但始终面带笑容主持了成立大会,而且在随后半个多小时的记者见面会上,几乎没给三位正牌新闻发言人说话的机会,包办了绝大部分问题的回答,思维敏捷,逻辑清晰,和他淡定又坚决的口气一样令人印象深刻。
在到任中行之前,52岁的李礼辉担任的是海南省副省长,主管金融和旅游,而更早之前,他曾在中国人民银行工作7年,在中国工商银行18年,其间担任工行副行长8年,参与和负责了工行多起海外金融机构并购,包括成功收购香港友联银行等。
这位熟知海外资本市场,银行从业经验丰富的金融学博士的“空降”,被业界人士认为是中行内部治理架构调整的正式开始。
此次改制之前,中行也设有董事会,不过1994年以来,从王雪冰到刘明康再到肖钢,中行的董事长和行长都是由一人兼任,董事会成员也基本上就是经营管理班子。而改制后,中行建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分工制衡的内部架构,不但由肖钢和李礼辉分任董事长和行长,实现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立,而且11名董事会成员中,有6人来自目前的股东——中央汇金投资公司,只有肖钢、李礼辉等4人来自中行,这被视为中行股份与原来的国有商业银行在公司治理上的最大区别。
对于李礼辉而言,这是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的基础,他希望这种改变能使中行跳出国有商业银行的旧有体制窠臼,给中行带来真正的公司化管理和运作。
普华永道的全球合伙人Jeremy Scott曾为世界银行编制公司治理手册,在不久前被问到“何为银行公司治理最核心和重要的环节”的问题时,他不假思索地回答:“董事会”。他认为,董事会的结构、组成、职能、有效性是公司治理的源头所在。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宁向东也持有同样的观点。谈及中行的治理结构,他特别强调,“董事会建立起来了,但不能光是搭了台子就没事,还要不断整合。”
毫无疑问,国有银行对西方公司治理结构的仿效搭建不能徒有其表。如何协调高级管理层与董事会的关系?如何保证董事会尽责?独立董事怎样发挥作用?这些都是中行完善治理结构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更进一步说,目前中行这种架构是在中央汇金投资公司作为单一股东的情况下确定的,伴随中行股改进程的深入,还将充满种种变数:中行将引进战略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董事会规模必然进一步扩充;如果顺利上市,中行的股东构成将会更加复杂,公司治理需要更加透明和高效。对此,长期关注银行业发展的长城证券金融研究所的赵鲜明指出,中行要建立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可能一蹴而就,还有很多路要走。
人事改革:难啃的硬骨头
在中行的改革进程中,和治理结构一样被视为“重头戏”的是人力资源改革。
中行现有正式员工18万,包括临时员工和代办员一共23万。从今年年初开始,关于中行改制要大规模裁员等说法就广为流传,使得中行内部一度人心动摇,为中行的改制蒙上阴影。尽管中行在今年每次对外的新闻发布会上总要强调不会大举裁员,但有关此事还是众说纷纭。
到了8月份,一份曾在全行上下两次征求意见、历经12次修改才最终确认的人力资源改革方案发到了中行的每个员工手里,人事改革的框架终于落定。以400万元受聘负责这个方案设计的美国汉威特咨询公司多少松了口气,而数万中行员工也看到了新的方向。
按照相关时间表,中国银行总行将率先进行改革,计划从2004年8月开始,争取年底前基本完成。境内分行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分两个阶段推进:2004年11月前,选择2家分行进行试点;2005年6月前,各分行开始全面实施。
这个时间表正在按计划一步步实施。9月13日,中国银行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张予东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表示,目前中行总行的人事体制改革已经启动。另外,在境内32家一级分行中,江苏省分行和四川省分行已被选为试点开始改革,预计年底之前完成。
张予东介绍说,此次改革将由过去因人设岗转变为按需设岗、以岗定责、竞聘上岗。“前期我们已经对每个职位做了分析评估,接下来要搭建职位管理体系,绩效管理体系和薪酬管理体系。”
按照新方案,中行将彻底取消干部行政级别,废除官本位制度,设置专业和技术职务。此外还要压缩管理类职位,在总行部门实行单一领导负责制,逐步取消副职和虚职,降低管理人员的占比。张予东强调,在不大规模裁员的情况下,建立职务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待遇能高能低的机制是此次人力资源改革的核心所在。
中行行长助理朱民透露,对于员工安置的问题,首先要做结构调整,削减中线和后线的员工,把他们移到前线为客户服务。据了解,目前已经有一些后台管理人员开始陆续走向前台业务岗位。
人事改革大幕已经拉开,朱民和张予东的心情并不轻松。朱民曾感叹,清理资产,核销呆账虽然很累人,但相对人力资源改革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事实上,此次史无前例的人事改革对于中行而言非常头疼,已经成为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分流人员的培训换岗,退休员工的安置费用,薪酬体系的市场化,即使有了好的方案,实际执行中都不是容易落实的事情。
此外,虽然中行年轻员工和业务一线人员对此次人事改革较为拥护,但是那些人到中年和即将退休的员工则可能并不情愿。在员工薪酬将同岗位和绩效直接挂钩而不再与级别有关的新制度下,以前享受级别较高而只担任虚职的这部分员工在职务、收入方面必然有所改变,而这些切身利益的变化会使得改革“动力”和“阻力”的格局不断变化。可以肯定,这是个旷日持久的艰苦工作,即使在中行上市后仍然要持续几年。
速度服从质量
在完成制度和管理变革同时,对于中行来说,业务创新和变革更令人关注。盈利能力、竞争能力的提高,是衡量改制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
今年上半年,中行完成了股改资产处置工作,资产质量状况明显改善,不良贷款比率大幅下降。中行资产负债管理部总经理周凝手里的统计显示,截至今年7月,中行集团的资产总额达到39785亿元,比上年增长3.55%。集团的经营利润是379.2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本外币不良授信余额为1140亿元,不良贷款比率降为5.43%,更为引人注目的是,中行的资产充足率达到了8.3%,资产质量得到了很大改善。
据中行环球市场部有关人士透露,在今年7月首批约140.7亿元次级债成功发行后,中行目前正在准备发行第二批100到150亿元的次级债,预计10月中旬可进入程序,发行成功后中行的资本充足率将再次提升。
如此精心的财务重组显然是为上市准备一份漂亮的报表。一位长期研究上市银行的分析人士告诉《中国企业家》,以硬性指标看,中行上市至少要满足以下要求:8%的资本充足率,不良资产率在5%以下并提足拨备,盈利能力指标净资产收益率(ROE)应至少达到10%-12%。在国家225亿美元注资和发行次级债补充资本金后,8%的资本充足率显然已不是问题,但后两项指标却面临压力。
中行不良贷款率为5.43%,但不良资产却并不止于不良贷款,还应包括非信贷资产、抵押资产形成的损失等,这也是国际上对中国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率估计普遍偏高的主要原因。如果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审定不良资产比率,将要高于目前公布的5.43%。要将这个比例降到5%以下,还需要大规模的冲销和处理。
到今年7月,中行的集团利润达到379.28亿元。这在投资者眼中,也是一个带着巨大问号的数字,因为这一盈利可能与今年银行贷款的巨幅增加、做大分母密不可分。目前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对中行的财务审计正在全面进行,将在明年上市前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完成其近三年的财务报表。
与国内其他银行相比,中行的“半壁江山”都在海外:海外资产占比近30%,税前利润占比却超过五成以上。未来在业务架构上,中行既要扩大其国际化的优势,也要继续扩大国内市场份额。针对已经形成的银行、投行和保险几块业务,中行计划把优势变成良好的业绩,实施集团多元化经营。为此,中行已经专门聘请了波士顿咨询公司为其做业务发展方向和战略方面的咨询工作,制定未来5年-10年的发展战略。
虽然明确表示“最快明年下半年上市”,但李礼辉深知此间利害:“我们必须全面达到上市公司的要求,不过速度要服从质量。”
说到底,正在进行的股份制改造不仅仅是中行自身的发展需要,更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全局的要求。就这一点而言,中行已经没有退路。把中行打造成为一个焕然一新的具备良好经营管理机制和强大竞争力的国际化现代股份制商业银行,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更是一个不能失败的任务。
中国银行股改进程时间表
1999年和2000年
国家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剥离1.4万亿元不良资产。其中,从中国银行剥离不良资产2674亿元。
2001年
中国银行重组了香港中银集团,将10家成员银行合并成立当地注册的“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
2002年7月25日
重组后的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
2003年底
国务院动用450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为中行、建行补充资本金,促其进行股份制改造。2003年12月30日,国家补充中国银行资本金的225亿美元到账。
2004年7月7日
中国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成功发行了140.7亿元10年期次级债,将募集的资金用来充实资本金。
2004年8月26日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立,注册资本1863.9亿元人民币,折1863.9亿股,中央汇金投资公司100%控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