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台湾星尊股份有限公司与大连泰盛贸易有限公司日前在此间签订了总投资达4800万美元的风力发电项目。“我们是蛮幸运的。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了。”说起即将在辽宁瓦房店长兴岛建设的风力发电厂,台商牟泳齐女士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在刚刚结束的“第三届辽宁台湾周”上,牟泳齐和其他200多位台商一道,从沈阳到鞍山,从盘锦到大连,走了一路,看了一路,他们由衷地发出感慨:“东北进步真的很快,在这里仅有经销商而没有设厂已经不够了。”本届台湾周期间,辽宁省与台商共签订25个项目,总投资额达3.25亿美元,合同台资2.3亿美元。其中大连签约10项,总投资额超过2000万美元的项目就有4个。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在东北地区集中投资建设了具有相当规模的以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等为主的重工业基地。东北地区曾经在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老工业基地风光不再。
2003年中国正式启动了东北振兴计划,期望将国有企业集中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为世界级的装备制造业基地。随后免征农业税、增值税转型、国债贴息等一系列倾斜性的政策相继出台,这些政策的出台不仅为东北各省的发展注入了“强心剂”,也吸引了活跃于珠三角、长三角的一批台商的目光。
今年6月,台湾《中华日报》、《中国时报》、《投资中国》杂志等10余家主流媒体组成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和振兴采访团采访了东北三省,台湾岛内刮起强劲的东北风。2个月之后,台湾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和台北市进出口公会在大连设立联合办公处。此外,包括王永庆、徐旭东、许胜雄等知名企业家在内一大批台商频频来东北考察。
东北各省的官员也在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方式向台商“抛出绣球”。在此次台湾周上,辽宁省副省长李佳和有关市的市长向台商们详细介绍了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优惠政策。
在此之前,吉林省省长洪虎则明确表示,吉林主要农产品是玉米、水稻、大豆及畜产品。目前出现粮食阶段性过剩,粮食加工转化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台湾在食品加工方面能力非常强,希望台商对吉林的农产品加工转化多加关注。
作为台商投资东北的桥头堡,至今年8月末,大连已批准台资项目1070项,总投资额达26.72亿美元。与此同时,投资的环境和效率也发生了变化。牟泳齐从看好长兴岛项目到办妥各种手续只用了“不到一个星期时间。”
在黑龙江,台资正从传统的农业及农副产品加工、建材等领域向国企改革、通用设备制造等领域进军。台湾最大的汽车灯具生产企业堤维西交通工业有限公司、台湾汽车内饰材料主要生产厂全兴国际集团、台湾东阳事业集团及台湾开亿公司4家上市公司与哈飞合资设立汽车部件生产企业。
分析台商对东北情有独钟的原因,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王丽萍认为,首先,相对于长三角、珠三角,东北现在还是低成本地区。其次,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第三,东北有比较完备的工业经济体系,基础设施较好,有熟练的工业劳动力。此外,东北临近日、韩两个经济强国和俄罗斯,使它在东北亚经济区内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
台湾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工会政策研究所执行长罗怀家也对台商在祖国大陆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考虑土地和人力的因素,台商最初投资大多在华南地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考虑到市场的规范、服务的效率,台商投资重点转向华东;而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出台,让习惯了亚热带温暖阳光的台商开始青睐这片黑土地。据国务院振兴东北办有关专家介绍,产业结构调整是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主线。具体思路是: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和优化第二产业,工业结构轻型化,重工业逐步向轻工业延伸。而台商在农产品深加工、IT产业、电子高科技产业方面有独到的优势。
虽然台商投资东北可谓双赢互利,但是要把这些利好因素转化为现实的优势还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正如罗怀家所说:“只有把东北‘奶酪’做大,大家才有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