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五年前,中国经济时报创刊五周年时,我曾经写过一篇纪念文章,《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之所以用了这么个标题,是备言在中国办报之艰辛和有风险——没有谁告诉你怎样行船,没有谁告诉你哪里有漩涡,哪里有暗礁。又是五年过去,当时报创刊十周年的纪念日临近时,回首走过的路,我发现我们有意无意地踩上了中国市场经济发育的步点。
中国经济时报1994年初筹备创刊时,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刚刚起步。中国经济时报创办的这十年,正是中国市场经济蓬勃发育的十年,也是旧的计划经济的观念、规则、方法与新的市场经济的观念、规则、方法激烈冲突的十年。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经济时报扮演了一个坚定的市场经济促进派的角色。十年中,我们的报道可能有这样那样的缺憾,但在编辑方针的改革导向上,我们从来没有犹豫过。
市场经济并非尽善尽美,当市场失灵时,就需要通过法律的调节或政府的管制加以矫正。如果由于法制的无力或政府的失职而使市场失灵没有得到矫正,就会有一部分人的正当权益受到侵害。如果法律和政府被资本俘虏,偶然的市场失灵就会演变成必然的市场扭曲,那就是“坏的市场经济”。最近几年,中国经济时报在敦促监管部门医治市场失灵、防止在中国出现“坏的市场经济”方面做了力所能及的舆论工作,其中不少报道影响巨大,我们为此感到自豪。
市场经济要求统一、开放的大市场,现代市场经济在相当程度上是建立在全球统一的大市场之上的。加入WTO之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已经密不可分。中国的政府和企业越来越需要用全球化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学会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中国经济时报十年来坚持了“国际性”的编辑方针,努力协助读者培养国际视野、国际胸怀,我们可以欣慰地说,我们算得上是报界的“开放派”。
“对读者负责,对历史负责”,这是中国经济时报的办报理念,也是我们一直不敢懈怠的报人责任。十年来为中国市场经济初创和完善所尽的一点义务,正是我们的办报理念对时报人的内在要求。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们还将为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不遗余力地摇旗呐喊。我们当然也会关注和报道其他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不管做什么,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为中国的富裕、民主、文明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