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一场针对23家高风险券商的“明救暗治”行动正在周密部署,由此,证券业拉开了系统性整肃券商的帷幕。
9月初,证监会机构部与各地证监局联合下发《关于摸清证券公司底数有关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券商自查,制定整改措施,规定9月底之前上交。
几乎与此同时,各地证监局正在陆续进驻所辖地的“问题”券商,对券商经营进行严密监控。位列23家高风险券商之一的健桥证券已受到陕西省证监局的现场监控。
据知情人士透露,以往只有在证券公司爆发危机时,各地证监局才会派人进驻。对于风险券商,一般采取口头谈话、提醒制度,并不干涉券商的自主经营。
“现在证监会一改过去的事后介入,意味着对券商的监管方式有了重大变革。”业内人士表示,“最主要的是券商全行业亏损背后所隐含的金融风险,让政府高层不得不正视资本市场的现状。”
“以往机构部根本就没有对可能有问题的券商真正彻查。”证监会一位官员称,“一旦股民风闻某券商被查造成挤兑,甚至更大的金融风险,责任谁来承担?”
券商自查
知情人士透露,证监会要求券商自查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券商各种违规的问题上。
证监会要求券商自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系统、公司担保及诉讼情况、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安全情况、账外经营情况、挪用客户债券与资金情况、违规债务情况等。
深圳一家券商资产管理部的工作人员表示,证监会这一次要求券商自查是软硬兼施,对于券商自行上报的问题,证监会表态将采取比较温和的态度进行处理;而如果券商隐瞒问题,那么后期如果证监会查实之后,将采取严厉的措施予以处理,并不排除司法介入。
“这一次摸底工作显示出证监会彻底清查问题券商的决心,比以往的清查力度都要大。”深圳国信证券的一位高级研究员对记者说。
目前深圳多家券商已陆续按要求将各自材料上报深圳市证监局,等待国庆节后一并呈报证监会。对于证监会的这一次彻底的摸底工作,深圳招商证券等多家券商都表示了理解与支持,并表示将积极配合证监会的这一次摸底工作。
近两年,券商不断暴露出重大违规及亏损问题,而市场行情不断下挫阻止了券商通过自身盈利而寻求自救。
业内人士透露,截至去年底,整个证券行业的潜在亏损高达2200亿人民币,风险丝毫不亚于银行业。目前,证监会实际上已经掌握高风险券商的名单,包括武汉证券、闽发证券、健桥证券等。证监会要求各券商上报问题,除了想全面摸清券商的所有问题外,更重要的是佐证自己的判断,以便为下一步的操作提供依据。
在此之前,市场已感受到了证监会趋向严厉的态度。9月3日,德恒证券、恒信证券、中富证券、汉唐证券因严重违规经营被托管,并正在接受调查,追究有关人员的民事及刑事责任。
一位市场人士分析说,这种限期自查有最后通牒的味道,也能缩短证监会逐一清查的时间。如果隐瞒不报,问题被查实后将会受到类似四个被托管券商的命运,甚至更严厉,而不是像南方证券的比较温和的行政接管。
铺路分类监管
如何监管券商,一直都是证监会的心头之痒。而把最差的金融机构踢出局的观点,在各监管部门间已形成共识。今年初,证监会专门设立风险处置办公室配合其他部门共同化解积累已久的风险。
此前,证监会内部透露出一则消息:目前130家证券公司最终保留70-80家左右才算合理,这意味着每两家证券公司中可能有一家被吞并,证券市场将消失近40%的券商牌照。
但问题是,哪些券商该就此消失?是坐等市场自然淘汰,还是用行政手段加速这一进程?
“这一次的限期自查主要是为分类监管做准备。”一位券商人士分析说。业内人士指出,尽管即将对券商实行A、B、C、D四类监管方式,但除A类外,其他三类并无明确划分标准。这位人士分析说,如果券商的问题不彻底查清,那么分类监管的标准就难以出台,“最终,在券商上报所有问题后,证监会将出台具体的划分标准”。
从年初就开始酝酿的分类监管把券商分为四类,从高到低是A、B、C、D。其思路是“搞活一批、看住一批、关闭一批”。目前132家证券公司中正常经营的约为76家,有问题的33家,还有23家高风险公司。
“对于不同的券商采取不同的措施,因此,彻底查清问题是分类监管的前提。”一位券商资产管理部的工作人员分析说。
据知情人士透露,区别对待不同的券商的相关具体政策将在国庆节后出台。A类券商将在76家正常经营公司中产生少数几家,配合的政策将是鼓励这些券商进行创新试点、拓宽融资渠道以及采取集合资产管理政策促进这些券商做大做强。
国庆节后,券商试点将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据记者从证监会机构部了解,自8月16日证监会接受证券公司提交创新申请以来,已有近20家券商提出了申请。
另据证监会消息人士透露,只有A类券商才能入围,但符合A类券商条件的,不会超过10家。此前,在一份有关分类监管的征求意见稿中,上海的东方证券和国泰君安受到A类推荐。而中信证券与国信证券则完全符合A类标准。
针对有问题的C类券商,目前已经采取的措施是实行保证金存管制度改革,主要是为了防止其风险的扩大。
目前最引人关注的是高风险的D类券商,有关部门正在考虑设计相应的退出机制。证监会消息人士透露,对23家D类券商,国庆过后,各地监管局将陆续进驻,进行严密的监控,“根据央行与证监会稳妥处置高风险券商的要求,这批高风险券商中很可能逐渐出现以关闭破产、托管或重组等多种途径处置的对象。”
对于分类监管,不同处境的券商的心态各不相同。市场上,对于分类监管还是有诸多意见。海通证券的马明明认为,在全行业萧条阶段,这样三六九等的分类监管方案必定遭到证券公司的抵触情绪,尤其是对那些经营不善的证券公司打击更大。
“扶优汰劣”方案明确
“这次自查后,证监会将会迅速贯彻‘扶优汰劣’的措施。”一位知情人士说:“目前监管层对优质券商的扶持思路和对高风险券商的处理思路已经成型”。
8月中旬,全国证券监管工作座谈会确定了“扶优汰劣”的总体思路,而有关券商的创新正是在这次会议上被明确的。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在方案广泛征求意见时,一些券商通过媒体与市场开始向这项计划用脚投票。显然,能调动起券商自身变革积极性的监管思路,比原先以行政指令要求券商“不准挪用客户保证金、挪用客户国债及挪用客户委托资产”铁律有效得多。
除了对于高风险类券商采取相应的退出机制外,优质券商的发展思路也初见眉目。近期获准首批发债的三家券商,已经尝到规范经营的甜头。业内人士透露,今后对那些优质A类券商可能还会在政策上亮绿灯,首先在融资上可运用同业拆借、发债、增资扩股、上市等多种手段,他们可能优先获准发债,并简化有关审批,发行手段允许创新。
在拓展业务上,也可能优先获得集合理财试点;投资银行业务中的承销、保荐、财务顾问等可能放宽业务收费比例。此外,这些公司还可能积极介入社保基金、企业年金受托管理业务,代理QFII、成为QDII试点单位等。
消息人士透露,为了促进分类监管,监管层将继续推进证券公司保证金存管制度改革,以通过制度建设杜绝证券公司挪用客户保证金行为。另外,问题爆发比较集中的国债回购,已首先在上海推出国债买断式回购,加大国债卖空风险,一定程度上控制国债回购规模。
而另据证监会有关人士透露,很快将颁布《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设立“证券投资者补偿基金”,建立风险证券公司退出机制,同时,将发布《关于证券公司开展集合资产管理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推动合格券商开展新的业务。
“随着证监会对券商的全面摸底工作结束、分类监管标准的建立,以及后续各项政策与制度的出台,券商洗牌很快将进入实质性阶段。”一位市场人士如此表达他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