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建设银行扩充其“资产保全”部门,而与此同时中国银行却在压缩,一扩一缩之间,让人有些看不懂,那么——资产“大保全”:上市作秀还是着眼长远?
2004年9月10日,中国建设银行(以下简称建行)总部,资产保全处张处长的电话始终占线,公关宣传处接二连三召集内部会议,让人感到建行内外的神经崩得异常紧张。
8月,建行广东省分行传出消息,建行已经确定广东、江苏、上海等10个一级分行进行资产“大保全”体制试点。据悉,该体制试点的最大特点在于,从过去以不良资产为中心,逐步实现以问题客户为中心。资产保全工作提前介入,对“问题客户”实施监控并限制信贷。
两个《指引》的指引?
中国经济安全需要解决金融安全,金融安全需要解决国有银行风险管理水平,风险管理需要解决不良资产问题。
建行资产保全部张处长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随着建行不良资产清收处置效果良好,以及消化历史包袱和剥离可疑类贷款等政策支持,建行资产质量达到历史最好水平。现在正是巩固成果,实施资产“大保全”的最佳时机。
记者发现,在建行决定资产“大保全”体制试点措施之前,中国银监会先后制定的两份“指引”起着背景作用。
一份是中国银监会2004年3月12日发布的《关于中行、建行公司治理改革与监管指引》,两家试点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总目标是:紧紧抓住改革管理体制、完善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改善经营绩效这几个中心环节,用3年左右的时间将两家试点银行改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股份制商业银行。
另一份是去年发布的《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该指引要求从机制上保证商业银行加强对有信贷关系的集团客户信息的追踪收集、授信额度的控制、授信的管理、风险的预警和对集团客户授信业务的监督检查。
银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指引》内容的发布答记者问时表示:一些集团客户通过关联交易、资产重组等手段在内部关联方之间不按公允价格原则转移资产或利润等情况,导致商业银行不能按时收回授信本金及利息,给商业银行带来风险。
据建行相关人士透露:在国务院决定对建行进行重组改制并注资后,尤其是《指引》发布后,监管部门更加严密地监测建行的资本充足率和资产质量,因此,“资产‘大保全’体制试点,既是形势所迫,也是时机所在。”
理念之差
据记者了解,资产保全目前已成为各家商业银行提高资产质量、降低不良贷款率的一项重要工作,每家银行都专门成立资产保全部,全权负责不良资产的处置、拍卖和清收工作。
业内专家认为,建行资产“大保全”与其他银行资产保全行为不同之处在于:逐步实现由“以不良资产为中心”向“以问题客户为中心”的转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赵冬青认为,以不良资产为中心的资产保全管理模式是减少已发生的损失,而以问题客户为中心是减少可能发生的损失,一词之差意味着银行从被动到主动的风险管理理念的转变,也符合现代商业银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资产保全的最大障碍
今年“2004北京国际金融服务论坛”上,时任建行行长的张恩照曾发言指出:目前国有独资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第一问题,就是国有银行产权主体虚置。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风险专家林清泉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建行资产“大保全”试点有一条难以逾越的障碍—行政力量干预。
据媒体报道,去年5月河南莲花集团债务危机爆发后,遭遇多家银行的资产保全行动。但河南银监局召集有关银行负责人开会,要求各银行不要对莲花集团采取诉讼,不要冻结莲花集团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权。河南省政府有多位副省长出面,建议暂时不要冻结上市公司股权,以让莲花集团的重组能够顺利进行下去。
此外,贷款银行与借款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也是中国金融业长期面临的问题。至于银行提前介入风险资产管理能否扭转该局面,则始终存在争议。
赵冬青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在我国现有的社会和法律环境下,建设银行的资产‘大保全’试点工作实施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
“它要求银行的工作人员有相当高的专业素质,能够分析与评价客户还款能力,包括客户所在行业、客户的竞争力以及客户的现金流等”,赵冬青认为,“提前介入可能包括介入客户的经营活动,通过帮助客户改善经营活动来达到保全信贷资产的目的,也可能包括重新就贷款条款进行协商,重新签定贷款合同,或者就抵押资产采取措施,作为债权人,银行的这些措施是否有相应的法律的支持也是一个问题。”
资产保全拒绝上市作秀
有趣的是,在建行扩大资产保全部门职能的同时,中国银行却在大张旗鼓地压缩其资产保全部门。
9月,刚刚完成股份制改造的中国银行开始着手调整其内部机构,资产保全部被大幅压缩。资产保全部将仅保留20%到30%的人员。据中国银行网站资料,中国银行2001年10月就成立了资产保全部门。
中国银行给《中国经济周刊》的答复是:“不良资产率已降至5.43%,早已达到银监会规定的标准,资产保全部的历史使命已基本完成。”
但金融专家易宪容有不同的看法,“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不断地在下降,控制风险的能力与技术不断地在提高,赢利水平也达到了历史最高,但是不良贷款却又在增加。”
此前,财政部金融司、中国银行行长办公室向媒体确认,中行曾将部分不良资产剥离给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涉及的账面价值大约为1400亿人民币。
可见降低不良资产率,剥离不良资产而不是有效保全是中行的主要目的。因此,“资产保全部的历史使命已基本完成”一说似嫌偏颇。
再看本次资产“大保全”主角建设银行。建设银行2004年上半年境内业务实现经营利润326.4亿元,同比增加79.1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54%。五级分类不良贷款率降至3.08%,比一季度又下降了5.69个百分点。
但原有建行已分立为建行股份和建行集团。通过分立,建行把超过700亿元非信贷资产损失的历史包袱甩到了建行集团,建行股份得以轻装上阵,使其成功上市再无太多悬念。
另外,建行使其五级分类不良贷款率降至3.08%,年初国务院给予的225亿美元的资本金收入和700亿元非信贷资产损失被分离占有重要因素。
至于建行在上市后,是否会和中行一样,压缩资产保全部门的问题,中国建设银行资产保全部没有给出明确回答。但其宣传部柴处长婉转表示:“控制不良资产产生,加快不良资产的处置,防止不良资产反弹,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不管怎样,面临资产“大保全”在中国的种种不利局面,拒绝上市作秀,而将“大保全”试点真正要做到为银行业示范表率,建行的道路将是曲折漫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