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令市场难以想到的是,来势凶猛的“9·14”行情居然是民间资金所为。灵活的民间资金成为领会政策意图最坚决和行动最果断的中坚力量,这样的结局实在令那些长期享受政策庇护的大机构资金的掌门人汗颜。由于市场老主力的不配合,民间资金已有退出的迹象,私募基金的回流造市遇到巨大阻力。
成都的民间资金在此波行情中小试身手,而来自于苏浙地区的民间资金在超跌股上大打出手后,目前又与深圳的民间资金在中小板和高科技成长股上投入重兵。在这些民间资金中私募基金占了较大的比重并成为本轮行情的主力。
虽然私募基金合法化问题始终没有下文,但面对此轮行情,这些资金没有静待政策的变化,这些资金的“救市”作用,让市场再次提出这样的动议:正确引导私募基金将形成股市健康发展的新兴力量,在给予市场各方政策的同时,私募基金的公平待遇问题也应该给出下文。10月11日,一家权威证券媒体的调查显示,多数机构认为,私募基金有利于多元化投资理念的形成。
庞大私募嬗变待机
私募资金转战其他市场的情况并不尽如人意,这些熟悉沪深股市的数千亿元私募资金希望回流。他们等待的是入市的机会
去年4月,当私募基金被写入《投资基金法》草案第五稿之后,私募基金的话题成为社会特别是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当时包括王连洲在内的权威人士作出了保守估计,近年来,我国的私募基金已经形成至少2000亿至5000亿元的市场规模。
金融专家夏斌更在去年6月30日举行的中国金融论坛上所作的中国“私募基金”报告中披露,现在私募基金的规模远远超过人们此前估计的2000亿至5000亿元。这一调查结果是通过他领导下的课题组对北京、上海、深圳的近7000家私募基金方面的公司,用抽样、电话及实地访问等方式作出调查后的结果。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国刚其后甚至推断,中国私募基金规模可能在8000亿至9000亿元左右。王国刚透露说,一个靠做贸易起家转型的私募基金有150亿元规模,可动用的头寸更是高达700多亿元。这样庞大的私募基金甚至是公募基金都无法与之相比的。从总量看,目前沪深两市的公募基金的总量,与私募基金比仍然是小巫见大巫。
私募基金的顽强生命力在三年熊市中体现充分。从2001年6月以来的下跌,对私募基金无疑是一场巨大的考验。在漫长的下跌过程中,一些抗风险能力弱的私募基金已经灰飞烟灭,改弦更张;而更多的私募基金却在经受严冬的考验,在痛苦地等待股市的回暖和相关利好政策的出台。《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行办法》去年11月的出台曾经给私募基金提供了一种新的出路,就是接受券商的收编,成为“正规军”。
但今年2月1日起施行的《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行办法》明确规定,证券公司从事定向、集合或专项资产管理业务,必须经过中国证监会的批准。而事实上,由于相关的实施细则一直没有出台,主管部门从2月1日以来的4个月时间里,还没有批准任何一家证券公司从事客户资产管理业务。
记者曾对几家私募性质基金进行采访,一些投资公司表示希望与券商合作,但不愿意交出控制权。“这是我们多年心血的积累,我们当然不会轻易交权。”一些小的工作室则表示,券商看不上他们这些“游击队”,“我们自由活动惯了,我们的钱交给他们,也不一定放心。在此轮下跌中大基金输得多惨,券商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券商对收编私募基金也颇多忌讳。四川一本地大券商的有关人士表示,券商私募意味着券商有更多的资金和更灵活的市场操作手段。对于是否会收编目前的一些私募基金,该人士十分审慎。他表示,私募基金的收编他们会考虑,但私募基金的资质是其考察的重点,“我们不会替别人背黑锅”,目前社会游资很多,关键的问题是树立自己的投资品牌形象。
当时更多的私募基金表示,希望市场复苏是一种期盼,开发新的投资领域是另一种方式。有的私募基金开始转战期货、房产等热门市场或者香港H股市场,寻找新的投资出路。但是私募资金转战其他市场的情况并不尽如人意,一方面对其他领域并不熟悉,另一方面期货市场的风险更大,而香港H股市场的政策性限制很强,所有这些因素都使这些熟悉沪深股市的数千亿元私募资金希望回流。
他们等待的是入市的机会。
私募基金主导“9·14”行情
有媒体调查显示,以私募基金为主的民资回流无疑为行情的演绎提供了条件
在沪深股市经历了14年建市以来最长时间的熊市周期和半数以上个股的最大跌幅后,民间资金的先天嗅觉已经开始作好入市的准备。9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抓紧落实“国九条”的指示无疑给这些资金的入市提供了契机。
有消息灵通人士透露,民间游资的能量,在于他们有通天本事和基金等阳光机构无法相比的信息渠道,反应灵敏神速,往往能在第一时间知道最新政策面消息。但一些私募基金的操盘手对这样的说法表示异议。他们认为,他们中多数并没有事先得到什么绝密消息,只是在分析三年多的调整走势后认为,市场已经达到了一触即发的状态,他们随时准备入市,而此前暂停新股发行的通知实际上已经暗示管理层将有大动作。
可以佐证的是,在“9·14”行情发动之前,民间资金流向就有异动。巨量民间资金开始从债券市场、期货市场、房地产市场向股市集聚。以债市为例,川财证券债券专家刘杰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前段时间加息风声很紧时,表现极其强势的短期债券连续放量下跌,部分获利资金积极套现了结,资金从债市退出的迹象非常明显。而上海媒体报道,温州炒房团开始从火爆的上海楼市撤出,部分流向股市,也可说明此次民间资金是有备而来。深圳一四川籍私募基金的操盘手更表示深圳的民间资金对中小板寄望甚高,在前期被套后,正调集资金,准备在中小板上大干一场。
一家证券研究所研究发现,8月份沪深股市短线资金即开始活跃,虽然量能不大,但游资进出比以往频繁许多。一研究人士分析,股市中的游资主力其实就是一些资金量比较大的私募基金。2002年后宁波“涨停敢死队”的显山露水,使民间游资被市场广泛关注,敏锐的判断力和果敢的行动力是游资的一大特征。
业内人士认为,“9·14”行情第一周的火爆场面也证实了是民间游资大显身手。超跌低价股天山纺织、望春花等率先启动,连续涨停,激发了市场人气。人们对这些资金性质的看法多认为是民间资金所为,这从宁波解放路涨停板敢死队频频上榜的情形可以看出端倪;而中小板的强劲走势,则被市场归结为深圳民间资金的杰作。
一些参与私募基金工作室的中户投资者告诉记者,在行情之初他们的确接到了工作室发出的入场扫货的指令,而且在建仓品种中多数以超跌低价股为主。“但是这些股票没有业绩的支持,过去吃过很多次亏,因此这次我们买入的量很小,在行情全面启动后,更多的是买入基金重仓股”,一位四川的中户投资者如是说。
关于私募基金选择的突破口,一私募基金的操盘手表示,炒作天山纺织、望春花等股票可能有其历史原因,由于庄家前期被套,解套欲望强烈,同时长期的超跌也使筹码收集容易,行情一起,当然是涨这类股票;但是,民间资金的主力也意识到这种炒作缺乏长期的基础,其后启动的海虹控股和浙大网新等科网股则具有较好的市场基础,急速放大的成交量和后期的屡创新高已经表明,民间资金的中短线品种是中小板为代表的新股、次新股中的高成长股,而领军者则是网络为代表的高科技股。
有媒体调查显示,以私募基金为主的民资回流无疑为行情的演绎提供了条件。“9·14”行情率先活跃起来的相当部分是超跌低价股、中小板个股、中小盘股和次新股等,这正合私募基金的投资偏好,契合其快、准、狠的操盘模式。市场人士估计,9月14日至20日5个交易日约1338亿元的成交量中,回流的民间资金可能在500亿元以上。
而在9月20日以后回流的私募资金中则重点选择了有一定业绩支撑的科技股、中小板个股以及次新成长股,数量应该在千亿元以上,而且这些资金的稳定性较前期进入的资金为好。这些资金与原来滞留在沪深股市的私募基金互相呼应,表演甚为精彩。而目前仍然滞留在股市外的私募基金则伺机而动,有媒体调查表示在数千亿元,并不输于公募基金的实力。但如果行情夭折,这些资金有可能继续观望。作为老主力的基金和券商资金,在此轮行情中作为甚小。老基金仓位很重,在行情发动前还在对自己的重仓股大幅杀跌,行情启动后,只是被动跟随,出现调整迹象后更是不惜市值损失,仓皇出逃。券商由于前期亏损严重,也只能乘机解套部分股票,而对高危券商的清理更使部分券商资金处于飘摇之中。从资金进退的角度,“9·14”行情中资金博弈的内涵和格局正在发生微妙变化。
相对而言,新基金表现了一定的进取性,QFII也在这轮行情中扮演较为积极的角色,这与他们较低的仓位有关。中集集团、五粮液、光明乳业、佛山照明等绩优股的上涨与这些资金的建仓和拉抬有密切关系。这些从国际视野看较具投资价值的股票,成为新基金和QFII等正规军的宠儿。
多元化投资理念渐成
在沪深股市并存传统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的现状下,应该允许多元化的投资思路存在
10月11日,一家权威证券媒体的调查表示,市场正在呼吁建立多元化的投资理念,而私募基金有望成为风险投资理念的主力军。这次调查共有效回收78份调查问卷。其中券商49家,投资咨询公司14家,基金13家,保险公司2家,基本囊括了市场的主流投资机构和研究机构。其中,52%的机构认为,发展私募基金可以活跃市场,使市场资金投资理念多元化;40%的机构认为私募基金可以和公募基金展开良性竞争,使基金业更加健康合理。
这与去年以来市场对证券投资基金过高的期望有着较大的差别,这一变化与民资主导“9·14”行情有密切关系。老基金掌门人的盘感在一段时间以来已经被人诟病,这些拥有博士以上学位或海归身份的智者,在4月份行情转向时还在高唱价值投资应该长线投资的教条,但到了9月份,市场到了转折的临界点时,却开始反手做空。
在他们看来,只要他们坚持做空,市场就会回到1000点左右的水平,而他们的仓位正好在三成左右,拥有发动一轮行情充足的弹药,而且宏观调控到时会有明确的信号,每年的春季行情也会如期展开。
但是这样的如意算盘显然脱离了中国的国情,在下破1300点以后,实际上中国金融机构尤其是证券机构的生存将受到严重的威胁,这当中首推基金的竞争对手券商的生存危机。管理层显然看到了这一危局,稳定再次成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摆在了高层领导面前,在强调执政能力的背景下,高层领导保护金融安全的决心异乎寻常。
关于券商创新的规则先期出台,为防止德隆问题冲击券商,金融高层出手援救。这一切并非源于券商的能力,更不是德隆的活动能力,保持稳定、体现执政能力应该是这些措施出台的最大依据。随后,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抓紧落实国九条,则是希望通过制度改造,力挽投资者信心,从根本上拯救岌岌可危的资本市场。
但是老基金的管理者们再次误读了管理层的良好用意,仍然在坚持自己既定方针。当“9·14”行情如海啸般刮起时,老基金的部分经理表示,这是一种超跌反弹。我们在1300点还在战略性减仓,现在(指1400点以上点位)更不会增仓。大盘蓝筹股在近期的调整中破位下跌至少表明老基金仍然在幻想按自己的思路运作,而且由于其实力强大,市场似乎正在按其希望的方向发展。有文章指出,私募基金正遭受老主力的十面埋伏。未能得到老主力呼应的私募基金主力有可能暂时休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普通投资者对价值投资绝对化的思路开始表示质疑。他们认为,在沪深股市并存传统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的现状下,应该允许多元化的投资思路存在。即使是做超跌反弹,也应该被认为是一种合理的投资思路,因为长期下跌必然引发反弹,这是市场自身的规律。至于选择哪一种投资理念和模式,应该根据投资者的习惯和市场状况而定,任何绝对化的提法都是违背市场规律的,也必将受到市场的惩罚。
来源:[国际金融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