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三个大型核电项目即将落户广东,目前已经陆续获得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批准,从东到西,横扫深圳、珠海、阳江、梅县、台山五地,瞬间布控整个珠三角沿海。 >>进入电能专题
国家开发银行知情人士透露,新上核电项目是“前所未有的突破性投入”,总投资预算600多亿人民币,融资总额达500亿人民币,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中广核集团)独揽该新上项目,成为最大赢家。
该知情人士称,该项目于2012年左右投入运行。此举意味着,中广核一家今后6年的建设增量,等于全国前20多年存量的一半。其大致情况如下:
岭澳核电站二期项目(即“广三核”),又名岭东核电项目,新建两台百万千瓦机组,静态投资26亿-30亿美元,7月21日获批。
阳江核电项目(即“广四核”)9月2日获批,按照6个核反应堆设计,工程投资额在80亿美元上下。一期启动两台百万千瓦机组建设。
抽水蓄能项目为广四核配套工程,选址阳江、梅县,由中广核集团下属的常规电力公司操刀,目前正作最后定夺。
上述在建项目装机容量合计400万千瓦,加上运行中的深圳大亚湾、岭澳核电站(广一、广二核),2012年前后,中广核集团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800万千瓦。
据了解,广三、广四核主体工程将同时上马,今年11月底完成用地交付,预计2006年中旬全面动工。此外,广五核的选址和勘查工作,已在台山和珠海之间展开。
快慢之间的反复
据了解,国务院7月份批准的广三核和浙江三门核电项目,属2003年规划盘子;9月份批准的广四核和浙江秦山二期核电项目,属2004年盘子。两项规划原本有近两年的运作间隔,2003年盘子全面后移,现在成了并驾齐驱的格局。
岭东核电有限公司(广三核业主公司)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快慢之间的反复,与国家核电发展技术路线取向定夺高度相关。
按照原运作思路,2003年规划4台机组,拟全面承接国外第三代核电技术,以此为代价,带动广四核、秦山二期等4台核电机组冲击第三代核电技术自主化,国产化率达到80%。
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高云虎解释,目前我国确定的技术路线,是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依靠国外技术引进。按照“以市场换技术”原则,逐步实现以外方为主转让技术,向以我方为主自主设计制造、外方提供咨询服务的过渡。
然而,大的思路框架落实到操作层面,却呈现出激烈的观点交锋。
据了解,中咨公司评估专家组受国家发改委托,早在2003年2月份已完成广三核、浙江三门4台核电机组的项目建议书现场评估调研工作,结论为“各项准备工作基本符合项目建议书评估要求,不存在颠覆性问题”。
3月份讨论采购路线,出现了整岛采购、分岛采购和分/部件采购三种思路,落实到技术路线方面,则呈现急、中、缓三种意见。
中广核与发改委意见一致,希望在现有法国压水堆机组基础上,2003年盘子直接采取更高起点的国外第三代技术,为2004年盘子实现高水平自主化作技术铺垫。
以中国核工业集团为代表的一方则提倡采用俄罗斯机组。俄罗斯机组为第二代核反应堆技术,造价低,国内应用较为普遍和成熟,有利于往高比率国产化水平过渡,而且与我国现有核电工业技术队伍有较好衔接。
而国防科工委则希望完全自主化,自行设计制造。他们认为,核电属民用范畴,不属于国家赶超领域,没有必要强调国际差距问题。相反,用技术引进的手段缩短与国际水平的差距,于国家核安全不利。
中国银行深圳分行知情人士告诉记者,银行作为主要融资方,倾向中广核的观点。银行方面认为,广一、二核4座核反应堆采用法国法码通公司Framatome技术路线,广三核机组选型如果与之相差太大,存在技术风险;同时,作为核电国产化的依托项目,设备国产化部分的制造水平能否达到质量及安全性要求,也颇有存疑。
根据相关媒体报道,国家最终敲定的广三核技术方案,是广二核的“翻版加改进”,采用“改进型第二代堆型的工程设计和设备制造技术”。
这是一套带折中性质的过渡方案。一方面,国家在技术方向上采纳了中广核意见,把此后的广四核列为第三代核电技术自主化依托工程;另一方面加大核电自主化、国产化的比例,要求广三核1号机组国产化率高于50%,2号机组国产化率不低于70%。相形之下,广二核设备机组的国有化覆盖率不足30%。
上述中行人士称,不同的技术路线产生不同的财务测算,发改委对多套方案逐一进行研究评估,2003年的盘子能够在今年7月通过,还算顺利。
另外,定于今年底召开的核电国产化依托项目国际招标,早在去年底已基本完成标书编制。目前表达竞标意愿国外核电供应商,也由原来的8家减为6家。
电源东西分割破局
广东省此次获得核电大型项目突破性进展,与其选择核电优先策略密切相关。
记者获得广东“十一五”电能源规划材料显示,该规划预计,“十一五”期间广东全社会用电量最大负荷增长1543万千瓦,但“十一五”广东共需新增省内外电源2253万千瓦,几乎和今年全国3000万千瓦的电力缺口等同。
能源缺口巨大,以广东目前的电源结构,仅能解决1015万千瓦。一是外区送电,以西部水电为主,目前基本落实的有330万千瓦;二是省内电源项目,以火电为主,落实385万千瓦,具备扩建潜力的约300万千瓦。
上述中广核人士提请记者留意,2253万千瓦需求缺口中,“西电东送”水电供应不足15%,没有达到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求矛盾、优化能源结构这一预期效果。
“广东的核电发展思路,是因为‘西电东送’的不尽人意而来。”该人士告诉记者,2001年末,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曾就核电发展战略问题,对广东现有电源结构进行专题实地调研。
经测算,广东省能源消费市场中,外省输入和进口能源占比达80%,其中煤电占46%、原油及油品电力占39%。这种高耗能、高污染的能源格局,令广东地区63%面积被划定为酸雨控制区,极大抬升了用电综合成本。
不过,仅凭如此数据,并未能支持核能优先策略,因为就提升广东能源优洁度而言,LNG(液化天然气)也是一大首选。
在“十一五”电能源规划中,广东开辟了数项前期运作的电源项目,电能规划达到920万千瓦。规划中除了广三核200万千瓦装机容量外, 还包含LNG站线项目的370万吨气量,其中约2/3计划用于发电。
920万千瓦前期项目,加上上述外区水电、省内火电预算,三项合计1935万千瓦,“十一五”末广东省电力缺口仍达300多万千瓦。广东在气核之间的侧重,就体现在此最终缺口的安排上。
“广四核为这300万缺口而设。”中广核知情人士透露,广四核本来并没有纳入“十一五”电能源规划,就是说,在填补最终缺口的储备品种选择上,广东最终采用核能,而不是LNG。
上述中广核人士透露,广四核的申办,前后持续16年,先后向国务院、国家发改委提交了4份项目建议书。前三次以广东省政府、省计委(现发改委)落款,未果;第四次以中广核落款,获批。中广核集团属国务院56家大型试点企业集团之一,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
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的调研报告认为,广东以至整个东部环海地区,其经济动力软肋,在于缺乏常规一次性能源;煤气油基本上属于外来能源,不是解决能源自主的根本办法。
报告开出的药方是:中国沿海取之不尽的海水,正好为核反应堆冷却提供充足的水源,因此,把核能打造为广东等沿海省份常规一次性能源,可一举打破中国当前电源结构东西分割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