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费市场,在国际定价机制中却连0.1%的权重都没有,其根本原因就是中国没有自己的值得信赖的价格基准。
夜海茫茫,战旗猎猎,一艘从事走私的外籍母船“大象”和多条改装渔船“中巴”被一举查获,20多名中外籍嫌疑人落网,涉案金额达1500万元以上……这是去年年底以来,中国东南沿海一带时常发生的战斗。中国海关缉私警察连续给走私分子以重创,但是在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之间巨大价差的诱使下,走私分子依然铤而走险,从事“蚂蚁搬家”式的油品走私。
这种现象发人深省:问题的根源并非在于打击不力,而是在于中国缺乏能与国际市场互动的、独立透明的油价发现和形成机制。
列强欲占油品定价先机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港外,帆樯林立,等待卸货的外籍油轮停满了江面。与此同时,在数千里之外的北京,世界著名信息服务商麦格劳-希尔公司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哈诺。麦格劳亲率麾下重量级人物举行新闻发布会,吹响了全面进军中国市场的号角。在他的左首,坐着标准普尔亚太区总经理席勒;他的右首,坐着标准普尔公司总裁哈利·萨西尼。
作为世界最具影响力的能源信息提供商,标准普尔公司一直被誉为能源行业最值得信赖的、独立的相关新闻和市场基价来源。目前标准普尔公司每天发布8500个各种能源价格,是全球公认的能源价格基准,被广泛应用于分析、管理、支付等各方面。除了提供信息之外,标准普尔公司还发布深度分析报告。
2004年3月1日,标准普尔正式推出中国黄埔燃料油价格体系。标准普尔黄埔燃料油价格体系推出后,立即被石油进口商、出口商、经销商和政府部门广泛采用。同时,标准普尔新加坡油品价格基准和中东油品价格基准也在中国进口飞机燃料油和原油过程中被广泛采用。
在发布会上,萨西尼宣布标准普尔公司将在6月底在广州开设在中国的第一个代表处,并在年内分别在上海和北京开设代表处。标准普尔亚太地区编辑部总监大卫。艾恩斯伯格说,该公司首先在广州开设代表处是因为广州是中国石油工业的中心。中国进口燃料油的70%是经过黄埔港入境的。目前,与标准普尔公司有业务往来的各大能源公司几乎全部在广州设点,而且这里是标准普尔公司开展对华石油信息业务的起点。同样,上海是中国石化工业的中心。标准普尔公司在广州、上海和北京设立代表处,可以更好地接近它在中国的客户。
萨西尼还表示,此前标准普尔公司关于中国的石油价格信息都是在新加坡油品市场上完成的,进入中国将使得标准普尔价格基准“更具说服力”。
无独有偶,驰名华尔街的美国财经信息提供商道琼斯也从2004年3月1日起推出中国黄埔燃料油价格基准。该价格基准由道琼斯记者计算得出,每天通过道琼斯能源服务和道琼斯中国财经服务在每个交易日结束时对外发布。此前,道琼斯还发布了中国燃料油即期和近期价格基准。
显然,外国公司争夺中国能源价格发现机制主导权的争斗已经悄然开始。
标准普尔亚太地区编辑部总监大卫。艾恩斯伯格说,该公司在中国能源市场的长远目标是成为最被认可的信息源,包括价格基准、市场分析、咨询服务和销售服务。他还特别强调,标准普尔价格基准的独特计算方法是优于竞争对手的,能为客户提供准确和不带任何偏见的决策信息。
定价困局的背后
目前,已有多种外国势力加入了对中国能源价格发现机制主导权的争夺。这是因为跨国石油公司已不满足于单单向中国出口石油及制品,而且希望在不断开放、增长潜力近乎无限的中国国内能源消费市场中占据相当份额,以便在亚洲这个世界上能源消费增长最快的地区获得长期、稳固的利益和巨大回报。
年初,中国成品油国营贸易进口取消配额管理,改为自动许可管理。按照入世承诺,2004年底中国将对外资开放油品零售市场,2006年底放开油品批发市场。目前,外资石油公司加快抢滩中国国内成品油市场,位列世界500强的各大石油石化公司几乎都在中国投资建厂设点。
然而,中国石油价格发现和定价体系的发育却远远落后于市场环境的改变。由于长期实行政府定价,油品价格并不能完全反映市场供需的真实情况。这就使政府决策者和企业面临相当大的风险。
标准普尔亚太地区编辑部总监艾恩斯伯格说,中国国内油品市场与国际油品市场的价格变动方向往往是不一致的,例如在去年夏天和今年5月都出现了此跌彼涨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就更需要建立自己的可信的价格基准体系,以便充分了解和把握国内外市场价格差异所带来的机会。但实际上,中国却往往是在国际油价高点时大量进口,而在低价时出口。
2000年,国际石油价格上升了62%,并导致相关化工产品平均涨价21%.这一年中国进口原油数量达到7000多万吨,比上年几乎翻了一番。而在2001年,国际油价从30美元以上一路下滑到17美元。当年中国进口原油数量仅为6025.5万吨,比上年下降14%.“在过去12个月期间,中国石油需求迅速增长18%.因此中国必须了解全球石油市场每天发生和将要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尤其是中国需要获得先进的分析工具和有价值的服务,才能在本世纪头几十年真正实现石油供应和需求的平衡。” 普氏公司总裁萨西尼如是说。
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消费和进口国,石油进口的依存度达到35%.今年石油进口将超过1亿吨。国际油价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将越来越不可忽视。
据测算,世界石油价格变动1美元,将影响中国进口用汇46亿人民币,直接影响GDP波动0.043个百分点。由于中国的石油进口中90%以上是现货采购,自欧佩克决定从今年4月1日起将其产量上限削减4%后,国际石油价格高涨,使中国每天多支付100多万美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国宝指出,如果油价继续保持在目前的价位,今年中国仅进口石油一项就需要多花费70亿美元。原油的价格上涨会通过价格传导机制体现在生产资料上面,从而加剧通货膨胀的风险。
在中国的原油、成品油和燃料油等3类主要交易品种中,燃料油交易的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最高。燃料油是原油炼制出的成品油中的一种重油,在中国主要用于发电、交通运输、冶金、化工、轻工等行业,消费地区主要集中在华南、华东等地区。目前中国燃料油的年消费量在4400万吨左右,其中进口量2300万吨左右。由于中国尚未建立统一、透明、公开的国内价格基准,使得国内的燃料油市场只能被动地接受国际价格,企业承担的风险增加,甚至蒙受损失。
目前,中国进口的燃料油绝大部分来自新加坡,进口价格是以新加坡标准普尔价格为基础。通常运用的作价方式是:在装船前后的5天,采用每天下午5时到5时30分之间新加坡标准普尔公开市场收盘价进行加权平均,作为交易双方结算的价格。一些国际油商经常通过拉高这一时段新加坡市场价格,使中国买家蒙受巨大损失。如果两家跨国石油公司在下午5时到5时30分之间相互进行高价对冲,就可以仅用2万吨的成交量将价格大幅抬高。国际油商掌握了中国进口燃料油的规律,往往在用电高峰期到来前后联手把价格抬高。
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国内价格基准,中国燃料油进口商彼此竞争抬价,造成进口量越多价格越高的怪现象。据报道,近几年国际燃料油价格的波动给中国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超过10亿元。
中国的石油消费量占全球2%,但在国际定价机制中却连0.1%的权重都没有,其根本原因就是中国没有自己的值得信赖的价格基准。
艾恩斯伯格说,标准普尔新加坡燃料油价格并不只反映中国市场的供求状况,而且反映日本、韩国等其他主要进口国和亚洲许多国家的市场供求,是整个地区的价格基准,因此新加坡燃料油价格经常与中国市场价格出现背离。中国只有建立一套能够准确反映国内市场供求状况的价格发现体系,才能与国际价格进行比较,使买方获得最合理的价格,卖方提高供货效率。
价格中的“特洛伊木马”
形成国内市场价格基准的目的,就是要使中国能在国际能源价格制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规避油价剧烈波动的风险。但是,一套价格基准的形成和被广泛接受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并不能简单照搬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成果。
新加坡标准普尔价格(MOPS)作为亚太地区广为接受的石油价格基准,是经过20多年发展才获得了今天的地位。而标准普尔公司从事能源信息服务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正是基于其丰富的经验,标准普尔公司最近在中国推出了黄埔燃料油价格体系,其中包括黄埔港的过驳价、提库价和到货价等,比较准确地反映了本地价格与国际价格之间的关系。但这仅仅是现货价格体系,而且燃料油占中国石油市场的份额毕竟十分有限。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要建立自己的石油价格发现机制,必须依靠体制的创新,促进现货和期货市场的共同发展。
在中国,石油等基础能源领域还是以国有资本为主导的,即便是在将来市场开放、外资进入的情况下,政府对石油的生产、储备和贸易仍将保持相当大的影响力。中国对石油价格的放开也将是渐进式的。在目前中国主要石油交易品种市场化程度不高,尤其是期货市场不发达的情况下,如果盲目引入外国的价格体系,必定会导致“水土不服”的弊端。即便是在市场成熟的条件下,价格基准的计算方法、信息来源和应用范围也将对其可信度和影响力产生关键影响。在美国、日本等世界主要石油消费国都建立了自己的国内价格基准,在价格体系的设计中充分体现了本国经济的需求,使其能源利益得到有效保护。
很难想像,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费市场,国内市场价格基准却只能由外国公司制定。中国能源信息服务业发展水平与西方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如果不能利用有限的时间迎头赶上,外国服务企业就会扮演特洛伊木马的角色,乘虚而入,使中国丧失对本国价格发现机制的主导权。
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认为,中国应当充分发挥消费大国的需求优势,积极融入全球定价体系,争取定价的参与权和调控能力,变被动承受者为积极的影响者。
郑新立说:“中国政府在建立和完善期货市场的基础上,建立国际级的重要能源原材料安全保障和风险监控机制,才能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 他认为,要抓紧建立和完善中国的期货市场,以远期合同交易的方式降低近期价格的风险。目前全球期货交易所有100多家,共有93类商品。而中国目前仅有6个期货品种,与资源需求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
中国燃料油市场开放度较高,市场价格波动很大,每日波动最高可超过5%,月波动曾高达40%.如此剧烈的价格波动使进口商和需求商面临巨大的价格风险,建立和发展燃料油期货交易的迫切性十分突出。正因如此,经国务院同意,中国证监会于4月上旬已批准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燃料油期货品种,上海期货交易所将在完成各项准备工作后适时开始交易。国家已经原则同意由中石化集团、中石油集团、中海油总公司、中化集团和上海久联集团共同组建上海石油交易市场,开展中远期石油产品现货交易。上海石油交易市场注册资金总额1.05亿元,五方出资比例分别为23.81%、23.81、19.05%、19.05%和14.28%.该公司3月前完成各种注册手续,六七月间投入试运行。
专家认为,中国石油市场需要一个透明、中立的价格标准,燃料油期货上市后,可与现货市场一起加强价格发现功能,成为国内燃料油贸易商的交易指引。同时,燃料油价格体系的形成,必将为中国主动参与国际石油定价,进而保障国家石油安全打下基础。中国国内原油产品的价格发现机制将很快形成。
“中国的燃料油期货肯定在今年下半年推出,而且极有可能是6月或7月。” 广州市广埔石化产品交易公司负责人张魁宽说。由于上海期交所的独特背景,燃料油期货及其他能源期货一经推出,肯定会得到中国能源市场供求双方的支持。加上期交所雄厚的财力及技术支持,“我更看好期交所的期货价格,它将成为中国今后石油类商品价格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