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借中国富豪扬名的美国杂志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美国著名财经杂志《福布斯》就是一个发布富豪榜的杂志。的确,只有很少中国人能读到那本散着奇怪油墨味的《Forbes》,它登载的其它文章也是波澜不惊,但是,每年一度的各类富豪排名却令人耳熟能详:即使你对枯燥的财经新闻不感兴趣,但也会被每年在固定时间里充斥在中国的报纸上的《福布斯》排行榜所吸引,它会告诉你:比尔·盖茨仍是世界首富、迈克尔·戴尔是世界第一阔少、欧洲首富是个富婆等等。
在记者的印象中,《福布斯》对中国内地富豪的关注始于1994年,当时在香港出版的中文《资本家》杂志首次公布中国内地亿万富豪榜,该期杂志的封面上印着鲜红的《Forbes》字样。
据记者保存的资料,列入那期《福布斯》杂志的中国亿万富豪有19名,前十名分别是:刘永好兄弟,财富约6亿(人民币,下同)、张宏伟约5亿、冼笃信约5亿、牟其中约3亿、张果喜约3亿、罗中福约3亿、罗西峻约3亿、李晓华2-3亿、热比娅2亿以上、宗庆后2亿以上。
11月初本刊与“2000年福布斯中国50名首富”的作者胡润(Rupert Hoogewerf)先生商谈合作时,记者提到这段往事,据胡先生讲,那是《资本家》杂志与《福布斯》杂志间的一次不成功的合作,此后《福布斯》再未出过中文版的中国内地富豪榜,如按胡先生的说法,本期的《中国企业家》应该是首家发布中文版《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确切地说,应该是中国内地富豪榜)的杂志。
尽管《资本家》杂志当时在内地默默无闻,但它刊发的这个富豪榜却一时成为新闻热点,当时记者应国内某家杂志之邀对这一排行榜进行评价时写到(大意是):“尽管这一名单有明显的常识性错误,尽管人们对入选者以及他们的财富将信将疑,但有一点毋庸置疑:那就是,中国有了亿万富豪,而且他们进入了世界的视线。”进入《中国企业家》之后,记者发现,早先的同事们对此有更精辟的比喻:他们把张宏伟们比作“深海下的巨鲸”。
现在看来,可以说是那一次不成功的排名让这些“深海下的巨鲸”浮出水面,而伴随着中国亿万富豪的第一次集体亮相,《福布斯》也在中国声名鹊起。与这个意义相比,名单和财富的数目是否准确就不是什么了不起的问题了。
如果说这个排名还有其他效应,那就是“成就”了牟其中。在榜上排名第四的老牟,不知怎么以讹传讹地成为了中国首富,后来有人评论,牟其中之所以能够随心所欲地施展“空手道”,那张“中国首富”的虎皮起了太大的作用。
将信将疑富豪榜
还是在那次与胡润先生的交谈中,记者很委婉地问:“您个人认为这个富豪榜的准确率有多大?”
胡先生的回答是:“我很想知道您对这个名单准确率的判断。”
据胡先生介绍,这是《福布斯》杂志第2次排出每年一度的“福布斯中国50名首富”,由他与《福布斯》杂志的全球副总编辑霍洛威等人一起合作完成,为此他领导着一个五人调查队伍,调查历时几个月,主要的信息来源是中文杂志和报纸,上海、深圳、香港以及美国证券交易所,国家授奖人员名单,中国人物年鉴,全国人大代表名单,证券公司,各投资银行等。
据此,胡润先生很自信地表示,这个名单涵盖了中国“最有影响同时又最有财富的企业家”,准确率应在80%以上。
接着,他又征询我们的判断。
记者只好以东方人特有的含蓄告诉胡润先生:据我们的了解,在中国做这一样事情是非常困难的,在这份名单中,我没有看到去年那样的明显的错误。
相信这番话不会让胡先生太难理解。中国人对这份名单的评价肯定是见仁见智,这一点从网民的不同议论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到。真正的问题是:没有一个清晰而准确的标准来判断这个富豪榜的正确度。
记者去年在纽约造访以500大排名而著称的《财富》杂志时,数据部的负责人麦克·卡卡西先生告诉我们,500大的排名已有近50年的历史,但是仍有很多资料无法收集,特别一些规模很大的私人公司,销售额肯定在500大之内,但因为资料缺乏只能割舍。因此,准确地讲,最有权威的财富500大,也只是《财富》杂志能够收集到资料的500个销售额最大的企业。
在资讯开放、统计技术发达的美国,有着数万家全球企业详细数据库的《财富》杂志尚且如此,让胡润一干人马几个月内把中国富豪们所有最隐密的财富都探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肯定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我们不妨把这个名单看作是:国外会计师能在中国找到资料的中国富豪的排行榜,这样也少了很多苛求。
胡润先生还提到,接受他调查的中国富豪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有人非常热情,把富豪榜作为一种免费的大广告;有人则讳莫如深,敬而远之。在这种条件下取得的数据肯定会有偏差。
但在中国人看来,挂一漏万是可以原谅的缺点,而明显的谬误则令人贻笑大方。记者周围的许多人都对《福布斯》的富豪榜不以为然,但公允地讲,以与中国企业有紧密关系的《中国企业家》杂志的标准来看,胡润先生所说的“最有影响同时又最有财富的企业家”绝大部分都被收入,我们目力不逮的人物,只是少数知名度不太高的传统企业私营业主。《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确实是目前唯一一个中国内地亿万富豪的排行榜,这也是我们向读者推介的理由。
但《福布斯》富豪榜为何在国内颇遭微词呢?就是因为这个名单有过致命的明显错误,牟其中是一例,亿万富姐是一例,这些例子对富豪榜权威性的损害是难以估量的。去年看到介绍联想副总裁马雪征的一篇报道,前面讲的什么已经忘了,只记得在这篇仅有百余字的文章中,作者也没有忘了挖苦一下《福布斯》,原文大意:与马雪征比起来,那位娱乐界的亿万富姐的财富不知被注水了多少倍。
谁有资格为中国富豪排名?
在谈到做中国富豪研究报告的目的时,胡润先生说有两个:一是告诉世界中国有这么多大企业,有这么多优秀的企业家,另一个是给年轻人树立榜样。
这也是我们向读者推介的目的。
从1994年《资本家》杂志对中国亿万富豪的第一次报道可以看出,当时私营业主的崛起以及社会核心层人士纷纷下海,标志着中国富豪真正成为群体,他们取代个体户们成为社会注意力的焦点。最早的私企业主多出现于沿海城市,多是当地的干部或能人,他们成功地实现资金以非国有形式进入生产领域。他们白手起家,从生产食品、饲料、服装、电器元件及承包建筑等低附加值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创业,资本私有化在这个阶段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激荡力,中国的百万富豪这个阶层批量诞生,最成功的百万富豪则不知不觉地坐拥亿万家产。
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中国进入全方位的改革开放,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投身商海,而金融和房地产领域的开放都使财富大门向更多人敞开,如果说9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富豪财富是数学级的飞速增加,那么这以后,他们的财富是几何级的翻番。从《福布斯》杂志对刘氏兄弟的财富评估就可以看出:1994年为6亿人民币,今年则超过80亿。
而新经济时代又创造了新的财富规则,人们可以通过创业实现以往根本不敢梦想的成功,也可以通过资本市场孵出更大的金蛋(从今年富豪榜新入选者的年龄和经历就可以看出)。在告别原始积累时代后,中国的亿万富豪将会更干净、更文明地批量生产,他们的财富也会更加透明。富豪可能会与“巧取豪夺”和“为富不仁”等字眼彻底脱离,而成为“成功者”的代名词。
在期待更多亿万级成功者不断诞生的同时,作为媒体一员,我们还关心另一个问题:这些成功者的名单会年复一年地只在《福布斯》杂志里出现吗?
去年,本刊发表的一篇文章《谁有资格为企业排名》痛心疾首地指出:“中国排行榜成了‘排钱榜’,失去公正性。国内绝大多数企业排行榜都向被评价企业直接收费,有的甚至按钱排名,给钱多就排第一,给钱少往后排,不给钱不上榜,其状几近要挟、敲诈,全将排行当成了一种快速致富的手段。”这种恶劣状况最终导致各种排名和评比被全面封杀。
毫无疑问,国内每家有影响的财经媒体与企业家的关系、对企业家的了解都远比胡润的调查组更深更广,由国内媒体对中国富豪排名也肯定会得到更大的认同度。而中国媒体要担负起这一责任,有赖于媒体的产业化和整个行业的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