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9·14行情"启动至今已经有近6周的交易时间了,种种迹象表明,1300点附近正成为市场的政策敏感区,而1500点附近则构成了市场的估值敏感区。未来股指极有可能在这种"上涨有盈利压力,下跌有政策支撑"的背景下运行,1300点至1500点将构成市场宽幅震荡的核心区间。
市场进入政策敏感区
近期,尽管国务院、监管层频频为"加快落实国九条"吹风,分类表决机制、券商融资新政等一系列利好政策陆续出台,但沪深两市还是上演了"过山车"式的行情,上证指数再度逼近了本轮反弹之前1300点的相对低位。从目前情况来看,由于本轮反弹的主线是"超跌+政策博弈",在市场再度逼近前期政策出台的市场底线时,风险开始急速下降,当前市场事实上已经再度进入了政策敏感区。这一区域不仅从最近情况来看,哪怕放长到近几年的情况看,都是一个对政策极其敏感的区域,政策也始终在这一区域不失时机地推出。从这个角度来看,即使后市可能还将击穿1300点,短期市场机会已经开始大于风险。
从最近一个月,有关方面连续对"抓紧落实国九条"作出积极指示的情况来看,政策面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期内逐步趋暖将是不容质疑的客观趋势。因此,未来市场只要逼近乃至跌破1300点,都很有可能再次形成"积极股市政策可能出台"的市场舆论和市场心态,新一轮的反弹契机估计仍将从新一轮市场博弈之中产生。
从中长期的股市政策环境来看,除了当前市场广为流传的保险资金入市、降低印花税等利好可能推出外,如果股权分置与全流通问题能够得到妥善解决,则"流通股含权"很可能对稳定市场中枢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分析,本轮市场博弈行情可能还远远没有结束。
估值压力依然存在
` 对于存在制度缺陷的A股市场来说,监管政策的变化始终是影响市场运行趋势的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从1999年"5·19行情"至今,政策变化总能够在关键位置对市场产生"起死回生"的功效。但是,政策博弈仅仅能够导演脉冲行情,而无法扭转市场运行的根本趋势。在股权分置与全流通问题始终不能达成统一意见、市场估值整体高估的情况下,市场流传的所有各类政策传闻即使属实,其所产生的市场效应也将极其有限。
首先,市场博弈的背后是先知先觉的资金推动,这实际上是市场存量利益的又一次再分配过程,政策效果验证的长期性和滞后性,与市场反应的短期性和预先性的矛盾,决定了市场博弈的中短期炒作特征显著。
其次,即使部分实质性利好政策出台,确实有助于提升市场的价值中枢,但是在市场整体价值中枢仍然高估的情况下,这种有限的价值提升往往只会在市场暴跌后的相对低位区域产生功效,而一旦市场上涨到明显的相对高位区域,这种政策因素所导致的价值提升将逐步失效。
最后,以基金为代表的理性机构投资者队伍的逐步壮大,决定了宏观基本面的研究已经逐步代替不可捉摸的政策消息传闻,在宏观基本面尚未出现根本性变化之前,单纯的政策变化已经很难说服相对理性的机构投资者在明显高估的区域大规模建仓。
波段操作成为首选
"9·14行情"仅仅是本轮市场博弈行情的一个开端,而不是结束。笔者预计"9·14模式"很可能成为未来市场行情演绎的一个主要模式。也就是说,类似"9·14"的脉冲式行情还会再度出现,但其延续的时间和反弹的高度仍将取决于市场超跌的程度和政策的力度。政策敏感区和估值敏感区的划分有助于我们的操作。
一是在1300点附近区域的相对底部即为政策敏感区。由于该区域已经是考虑到 A股新兴加封闭市场的合理溢价,基本属于一个相对合理的可投资区域,因此政策变化所带来的价值提升将会产生非常明显的市场效果。
二是1500点附近或以上区域,就是所谓的估值敏感区,由于该区域已经属于相对价值合理、绝对价值高估的位置,政策变化所带来的价值提升所发挥的作用开始减弱,因此在该区域之上,即使十分积极的政策变化也将使得效果不明显。
从目前情况来看,市场已经再度逼近1300点的政策敏感区,笔者认为当前市场如果再度跌破1300点,仍然是值得大胆建仓。但从反弹高度来看,在宏观基本面没有出现逆转之前,市场1500点之后的反弹估计很难走得更远。
本版作者声明:在本机构、本人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的证券没有利害关系。
本版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文责自负。读者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