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本报讯 (实习记者 杨学聪) 目前,自称易于降解,或易于回收的“降解餐盒”、“环保餐具”在市场上大行其道,已有百余家企业生产的几十个品种的“环保型”产品投入市场。但这些产品真的环保吗?在近日举行的“白色污染”治理对策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降解”不是解决“白色污染”的灵丹妙药,“降解”并不等于环保。
铁道科学研究院环控劳卫研究所副主任孔宪会表示,目前市场上的许多添加淀粉型、添加碳酸钙等成分的餐盒其实都是以降解作为卖点的,但餐盒中的塑料成分同样无法降解。
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的董金狮主任指出,“禁塑论”者是要在禁止使用塑料后,用纸或“可降解塑料”取代它。但用这些材料制成的一次性食品包装容器并不能直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实践证明各种降解产品的安全卫生性能都较纯塑料原料产品差很多,许多产品对人体的健康无法保证。目前世界上正在使用的各种“可降解塑料”,不论是光降解、生物降解或其它降解,都并非真能将塑料转化成可融入土壤的无害物质,而仅仅是分裂成体积较小或者分子量较低的塑料块而已,要在任何环境快速地彻底分解几乎是不可能的。
据统计,本市一年就要消耗30亿个塑料袋,7亿个一次性塑料餐具和5亿个塑料瓶子。而全国的使用量更是一个天文数字。在本市每天消耗的约200万只一次性餐盒中,有六成存在不同的质量问题。其中40万只是发泡塑料餐具,约占20%;符合卫生环保要求的20%,约40万只;存在质量问题,特别是卫生问题的劣质餐具约有120万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