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人均GDP是一国经济统计的基本面。
但是,最近一家《新财经》杂志撰文指出,2003年中国人均GDP已达到3000美金,高出官方1100美金的近3倍,有理有据。
中国的GDP数字是按官方汇率确定的,而汇率又是不断变动的,因而存在失真,同是用美元对中国2003年中国GDP规模进行估算,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与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相差近5倍。该杂志依据多种方法对此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重新测算,得出了中国人均GDP3000多美元的新结论。
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房地产已经占到GDP的6.5%,对GDP的依赖度可谓不小。按照中国官方统计的数据,全国人均GDP1000美金,深圳5000美金左右,上海6000美金。如果重新调整的中国GDP为3000美金,可以推算深圳15000美金,上海18000美金,显然我们发现这是一个谬论。折回头来,我们不得不对原来国内1000美金和深圳5000美金的本身数据和之间比值统计口径表示怀疑。
其实,房地产家底如何摸清早就表现出了迷乱和困惑。
在中国,单位给员工住的宿舍,是不会计入到GDP里的,政府办公大楼占据最好的地段,但从来没有听说要交高昂的租金,当然GDP是无法计算它的收入和支出。
家庭年收入在国内也是一笔糊涂账。比如,老妈从家乡过来给你带孩子,不用付工资;教师的补课收入;政府公务员的灰色收入;外地打工每月寄回内地老家的血汗钱….,显然人均家庭收入在中国的统计不符合实际。
房地产过热、房价收入比过高、泡沫、蹦盘,另外一种声音是房地产良性发展、整体平稳健康,房地产行业的生与死,牵动每个中国城市居民的神经。
如果用人均GDP3000美金的解读房地产市场,发现一切争论都是空中楼阁,似乎显示出幼稚。那些用长片大论的数据求证出“泡沫前夜”或“非常健康”的骇人听闻文章将成为一堆文字垃圾,浪费国家的纸张。
数据作为一种手段,当我们显示国力,强调制度性优越的时候,人为的抬高某些数值。但是,在要得到第三世界的待遇时候,国家需要“藏富”,GDP降低的功能尤为重要。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资讯公开,数据真实,透明,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当今的做法,只能使得科学的GDP公信力逐步下降。
当数据已经成为一个随意摆布的工具,与科学无缘时。对于那些用数据叫嚣泡沫,用GDP来定位房价前途的文章不看也罢。房地产信息不对称,更是要求数据、资讯科学、公开。
中国人均GDP是1000美金,还是3000美金?地产数据,你想科学也难。
来源:[博客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