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有统计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实际吸收外资近5500亿美元,全球500强企业中有400余家落户,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有吸引力的投资地。
正当一些人为这一组数据感到兴奋的时候,麦肯锡却指出,由于在引入外资过程中的某些政策差异,导致不同行业的外资利用成效大为不同。以汽车行业为例,该行业迄今吸引外资40亿美元,跨国公司通过这些投资获得了高于全球平均水平4倍的超额利润,而其所带来的技术和经验并没有因此得到推广,国内消费者至今仍要以高于全球70%的价格来购买汽车。麦肯锡认为,这样利用外资,其最大赢家只能是跨国公司,中国的企业并不能因此而得到好处。
在麦肯锡的判断里,汽车业出现的这种情况与消费电子行业截然不同。在消费电子领域,利用外资使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高,国内价格大大降低。麦肯锡将这种反差归咎于汽车行业并没有实行充分竞争。那么,麦肯锡的判断是不是危言耸听呢?这从我国汽车工业利用外资的历史就可以得到印证。
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之初,国家确定了以上汽、一汽、东风为龙头的轿车发展战略。当时,国家是非常希望引进外资的,先后和日本、美国的汽车制造商进行了接触,提出引进他们的资本和技术。但是,当时没有人愿意来中国。只有德国大众颇有远见地看到了中国市场未来的巨大潜力,成为首家进入中国内地的外资汽车制造商。因此,才有了后来的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两家合资公司,也有了桑塔纳和捷达两款轿车在中国一卖就是近20年的世界汽车销售奇迹。
德国大众的进入以及他们在中国市场获得的成功,带动了其他国家的汽车制造巨头纷至沓来,也带来了中国轿车市场的竞争——品牌越来越多、价格越来越低。由于这种竞争,中国轿车工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也逐渐进入了汽车社会。这些,都是汽车工业合理利用外资给中国带来的好处。
当然,我们不否认在利用外资的过程中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在地方利益驱使下,一些省市的政府之间常常为了赢得某一项目陷于投资争夺战;外资利用率不高等等。但是,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在发展中产生的矛盾,中国政府有能力逐步规范。
来源:[商业博客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