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近日油价一路飙升,从年初的每桶30美元左右上涨到最高55美元以上,涨幅高达80%。油价的不断上涨严重削弱投资者信心,使全球股市受挫,各国的经济发展也都蒙上一层阴影。诚然,目前世界局势动荡不安,包括伊拉克战争、墨西哥湾飓风等都是导致油价上升的重要因素,但在这不断走高的油价后面人们却看到一双掀起油市千层浪的“黑手”,他就是纵横油市40多年的美国金融大鳄——托马斯.布恩.皮肯斯,人称“油神”。
豪掷50亿 大鳄掀起油市千层浪
幕后黑手
这段时间,国际市场原油期货价格一个劲地以直线的趋势上扬,并一度冲破55美元。专家表示,目前国际原油每日供应量是8400万桶,而每日需求是8240万桶,并不存在供应不足的现象。那么除去战争、自然灾害等偶然因素的影响外,到底是什么原因在搅动国际油市?有分析家调查后发现,近来一些神秘的身影也频繁地出现在国际原油市场,他们的炒作对原油价格的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有分析家指出,推动国际油价上涨的,除了一些偶发事件影响原油产量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数百亿美元的国际对冲基金在油市兴风作浪。简单的说,对冲基金又称套利基金,它流行于美国,特点是形式简单、费用最低、隐秘灵活,该基金的基本套路就是低价买进,制造价格异动,高价卖出。一位名叫布恩.皮肯斯的石油大亨就投入50亿美元狂炒原油期货,他被市场认为是炒高目前油价的最大大炒家之一。
原因分析 原油供应并不短缺
说到之前的原油价格涨落,在很大程度上与原油的生产量息息相关。但是,专家指出,这一轮油价上涨并不是因为原油供给不足,相反国际市场上的原油供应这段时间非常充足。国际能源机构10月份的报告显示,全球石油供应现在大概是每天8400万桶,需求是8240万桶,也就是说,其实原油每天是供大于需160万桶。
既然供应充足,国际油价为什么还会屡屡刷新纪录呢?专家认为,许多偶然因素决定世界油价或者国际市场油价最近不可能平稳,因为它现在是“惊弓之鸟”,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引起油价的大幅波动,例如近来产油大国接连出现的一些问题,像伊拉克局势不稳、尼日利亚罢工事件,委内瑞拉政局不稳,以及此前北美洲飓风使墨西哥湾的石油产量下降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油价的上扬。
除了这些偶然因素,还存在一些必然因素。人们还注意到,近来一些神秘的身影也频繁地出现在国际原油市场,他们的炒作对原油价格的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不少业内分析人士指出,近来油价猛涨与对冲基金在国际原油市场上兴风作浪不无关系。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目前国际两大原油期货市场上的交易量不断增多,并有大量资金进场。以英国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为例,其10月份石油期货交易的总金额在1000亿美元以上;而在美国该轻质原油的公开合约数金额超过50亿美元,且电子盘交易量也创出历史新高,这表明,投机势力对原油价格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美国纽约原油期货市场轻质原油的价格目前已经接近每桶55美元,与年初每桶32美元的水平相比,提高了70%。就连国际著名投行的专家也不得不承认,油价连续快速地上涨出乎意料,与他们的预期出现了较大的偏差。这其实等于承认对冲基金的举动和强大影响力完全逃脱了国际大投行的视野,变得难以把握。
借机炒作 “油神”目标直指60美元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仅纽约原油期货市场一天的交易量就在2亿桶左右,而全球每天实际的原油需求量只有8200万桶,也就是说一半多的交易量都是在炒作,一个个石油大鳄的身影也随之浮出水面。据估计,纽约油市上已有280亿美元投机资金。其中一人,投入已超过50亿美元。
这个投机大王就是布恩.皮肯斯——美国得克萨斯州石油大王、在国际油市纵横近半世纪的大投机者。皮肯斯今年已经76岁,但擅长资本运作的他在石油市场上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精力。由于他在石油市场上的影响力以及多年前由他一手操纵的多起石油公司“恶意收购”案,他也被石油界称为“油神”。
据悉,在国际油市上像皮肯斯这样的投机家无时无刻不在炒作,他们惯用的手法就是寻找一切相关的新闻事件当成炒作的借口。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如果油价被炒到50美元甚至更高,基本就是投机。投机者利用一些临时性的事件,像飓风、罢工、恐怖活动等,都可以作为短期炒作的借口,这样就把价格一再抬升。尽管至今也没有出现买不到油的情况,但期货价格就被各路投机资金,特别是对冲基金抬上去了。
皮肯斯是驾驭对冲基金的高手。几个月前,原油价格回落到每桶48美元以下时,大多数对冲基金撤退。皮肯斯也在获利约7亿美元时撤出部分资金,然而当油价跌到每桶45美元时,皮肯斯再度进场,他的目标是冲向60美元一桶,并放话将在冲上60美元后撤出,也就是说投机基金最近还会推高油价往60美元冲。
3700万到10亿 炒油7年获利26倍
来自美国得克萨斯州的石油大王皮肯斯早在上世纪80年就因一系列恶意收购案名振华尔街。1996年,皮肯斯离开他亲手创立的美萨石油公司,转而建立一家资产管理公司———BP资本,1997年初,他融资3700万美元推出了一个BP资本商品基金,主要是炒作能源期货,比如石油。如今,这个基金累计获利已超过10亿美元,是其当时投资的26倍多。炒作对冲资金使皮肯斯的财富迅速扩张,连他自己都表示超过了他经营美萨公司和进行收购时的数目。
据专家介绍,从目前能跟踪到的国际油市280亿美元的投机资金量计算,皮肯斯只是油市上的大炒家之一,虽然无法确切地测算出对冲基金在炒作油价中的所得,但保守估计至少已经有数十亿美元。由于这些炒家目前在参与交易过程中并没有暴露出违规行为,因此也就没有有效的方法阻止其炒作,只有依靠国际各界的呼吁,共同采取措施来平抑飙升的油价。目前,高油价对各行业、家庭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已经引起了各方密切关注。
大鳄预言:“油价将冲破60美元”
近期国际油价上升曲线就向一条无止尽上扬的曲线,过关斩将,不断创下历史新高,一度高企每桶55.33美元。石油大亨皮肯斯被认为是其中推波助澜的炒家之一。日前他在接受访问时表示,油价上升主要石油全球需求的不断上升导致。
日前,皮肯斯在纽约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原油日产量8400万桶,就算加大石油开采力度,也不可能给原油日产量带来较大的飞跃。他说:“人们的需求在增加,原油的储量却只有一个定量。人们赖以身存的基础资源只会越来越贵。”
早在一个月前,皮肯斯已经预言油价在回落到每桶40美元以前,将会保持现在上涨的强劲势头,价格可能攀升至每桶60美元。皮肯斯此言一出,立即有分析认识认为他可能将会继续将油价往60美元上炒,到时再抽资而出。在10月20日接受采访时皮肯斯仍坚持自己此前的这一说法,他说:“我想每桶35美元的状况将不会再出现了。”在今年5月,当油价徘徊在40美元一桶时,不少分析家预测油价将会回落,而皮肯斯那时就准确地预言每桶将突破50美元大关。不过皮肯斯表示:“当然油价还不可能那么快就突破60美元,”皮肯斯说:“但是如我所说,它很快就轻易地冲破了50美元。也许突破60美元还要过一段时间,可是谁知道呢,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此前,伊拉克战争、墨西哥湾飓风,都曾影响到石油的正常输出。
皮肯斯说,过去如果石油价格持续高企的话,石油供应商们会加快石油开发生产的步伐来弥补不足。可是现在这种情况不会发生了,因为发现的石油越来越少,而生产费用也越来越高。
他用2500美元变出一个石油帝国
创下家业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布恩.皮肯斯已经成为让公司老板闻风丧胆的名字,然而,光环后他也有自己的成长故事,少年时代的他和邻家的小孩没有什么两样。出生在美国一个边区小镇的他,在父亲、母亲、外祖母、姑姑的呵护和鼓励下快乐地成长,他爱吹单簧管、喜欢体育运动,还给别人送过报纸,而他建立的石油王国美萨公司,最开始也是靠借来的2500美元起家。
快乐家乡 从小父母要求严格
1928年5月22日,托马斯.布恩.皮肯斯出生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东部的一个小镇,是父亲托马斯.布恩和母亲格雷丝.皮肯斯的膝下独子。托马斯.布恩是一名律师,在当地一家石油公司任职,据称他还是美国边远地区传奇式开拓者丹尼尔.布恩的远房亲戚;格雷丝在二战期间则曾身居“要职”,掌管着一家物资供应公司,专门负责三个俄克拉荷马州属下县郡的煤气、食物等战时短缺物品的配给工作。
皮肯斯生活在一个观念传统的大家庭,除了父母外,祖母和一位姑姑也同他们生活在一起。皮肯斯从小接受的就是传统教育,父母长辈总是鼓励他要努力工作,并且要创造性地利用自己的时间和金钱。所以,少年的皮肯斯就已经积极地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除了体育锻炼、学习吹单簧管之外,他还找了份递送报纸的兼职赚些外快。后来在谈及自己的成功的时候,皮肯斯认为大部分都应该归功于自己的父母亲,他说:“我的父母从小就告诉我说,努力、诚实和雄心壮志是走向成功的关键。”
搬了新家 遭遇人生第一次挫折
1944年,皮肯斯随父母搬到了得克萨斯州的阿马里洛,那时他刚满16岁。父亲托马斯不久即在著名的菲利普石油公司谋到了一份职务。然而,在得克萨斯的的新生活却给少年皮肯斯带来不少烦恼,在俄克拉荷马州家乡中学的时候,皮肯斯算得上是个风云人物,学校里没有人不认识他,但是到了阿马里洛高中后,他却显得是那么的不起眼,他在1987年出版的自传《布恩》中也描述了当时自己强烈的挫败感,他甚至曾请求留在家乡的祖母允许他搬回去,但是却被严厉的祖母断然拒绝了,祖母指责他“不敢面对在阿马里洛的竞争和挑战”。现在回想这段经历,皮肯斯说:“对我来说,搬到阿马里洛是我一生中最幸运的事,因为它让我明白在竞争中每个人都是平等的。”1945年,初来乍到的皮肯斯终于成为学校篮球队队员,直到这时,他才真正开始融入在阿马里洛的生活,几年的高中生活飞逝而过。高中毕业后,皮肯斯先是进入了得克萨斯A&M大学,一年后转学到家乡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攻读地质专业。1951年,皮肯斯大学毕业后,先是在一家精练厂短暂地干了一段时间,随后,他终于成为菲利普石油公司俄克拉荷马州分公司的一名地质勘测员,那时,他每个月的薪水只有290美元。但是,长期野外工作很快让皮肯斯感到枯燥和厌倦,更重要的是他感到自己疲于应对公司里严重的官僚主义作风,于是,皮肯斯在1954年辞去了这份地质员的工作,随后又做了一段时间的独立石油商。
初涉商海 苦心经营迎来第一春
1956年,经过一番摸索后,雄心勃勃的皮肯斯冒险向别人借了2500美元,连同另外两个搭档尤金.马卡特和约翰.奥布赖恩联手创立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家公司——石油勘探有限公司,由皮肯斯出任主席。值得一提的是,约翰.奥布赖恩正是皮肯斯妻子林恩的叔叔,他和尤金每人各拥有公司四分之一的股权,另外二分之一则由皮肯斯掌握。
万事开头难,创业之初对皮肯斯而言一样是充满了艰辛和挑战,最开始的几年,因为资金短缺的关系,皮肯斯的石油勘探公司并没有自己钻探的油井,它只能依靠出售探测到的矿井信息并收取一定比例的矿井收益来维持公司的运作。但是,凭借敏感的金融触角和精明的投资本能,皮肯斯的石油勘探有限公司在1958年迎来了它的第一个“春天”。在那一年,声名鹊起的石油勘探有限公司吸引了阿马里洛一批投资者的兴趣,他们愿意出资让皮肯斯钻探所发现的矿井。同年,石油勘探公司在16次探测中共发现了8个气井和一个油井。
1959年,在这批投资者的帮助下,皮肯斯将目光投向了美国以外的加拿大市场,为此他成立了埃尔特尔石油燃气公司,成为最大的股东并再次出任主席。到了1962年,皮肯斯的石油勘探公司已经成功钻探了98口油井,收益超过75万美元,员工也从最初的2名升至23名,股东接近300名。
险中求生 打造美萨石油王国
1963年,皮肯斯的合作伙伴之一尤金.马卡特声称要出售所持有的公司股票,但此时皮肯斯手中的资金还远远不够买下这些股票,但他也不愿意看到股票落入别人手中。好说歹说,马卡特同意皮肯斯用三年时间分期付完这笔巨款,可是他仍威胁说一旦皮肯斯不能如期付款,他就可能会谋求接管公司。
面临如此被动不利的形势,皮肯斯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为了筹措资金,他将公司股票放到了当时的公开销售证券市场,要知道,这时的证券市场刚刚起步,尚处于最原始最不完善的阶段,这意味着皮肯斯此举可能会面临巨大的风险。同时,公司的名字也被改成了美萨石油公司,皮肯斯还将原来石油勘探公司和埃尔特尔石油燃气公司的资产组合在一起。皮肯斯这个开创性的决定立刻收到成效,重组后美萨石油公司的业绩稳步增长,第一年全年收入达到150万美元,纯收益43.5万美元;仅5年后,全年总收入已达到620万美元,净收入150万美元。
红颜知己先后离他而去
从家乡搬到得克萨斯州的阿马里洛,是皮肯斯生命中一个重要的转折。虽然在这里,他遭遇了人生第一个挫折,可是新的挑战却让他学会坚强。更为重要的是,少年皮肯斯在阿马里洛中学遇到了第一任妻子——林恩.奥布赖恩。刚转到阿马里洛高中的时候,皮肯斯立刻感受到强烈的落差感,在以前他是学校的风云人物,到了这里却没有多少人搭理他。好在在家人的帮助下他很快走出了这段低潮期,开始参加交际活动,并认识了林恩.奥布赖恩,不久,两人就开始约会了。
1949年,刚刚21岁的皮肯斯还是一名大学生时,就与女友林恩结婚了。一年后,他们的第一个孩子黛博拉出生。后来,另外3个孩子帕姆、麦克和托马斯.布恩三世也陆续出生。然而,幸福的生活总是很容易消逝。皮肯斯在结婚后不久即开始了在石油王国的打拼,繁忙的工作和聚少离多成为了他和妻子林恩之间最大的伤害。 1971年,皮肯斯和共同生活了22年的林恩离婚,并在一年后和比阿特丽斯.司图尔特结婚,这时比阿特丽斯刚刚和丈夫离婚,已经是4个孩子的母亲。其实,早在1952年,皮肯斯已经和比阿特丽斯相识了,两人在其后的工作中配合默契,比阿特丽斯成为了皮肯斯生活中的红粉知己、贤妻益友,“她的身份可谓多样,既是我的朋友、顾问,还是我的发言人。”皮肯斯在他1987年出版的自传中写道。然而,皮肯斯和比阿特丽斯还是没能白头偕老,1996年,他可以说是遭受了人生的双重打击,先是因为经营不善被迫离开自己亲手创立的美萨公司,随后又和妻子比阿特丽斯离了婚。
公司袭购手 让华尔街闻风丧胆
收购大战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坐拥20亿美元资产的美萨公司已经成为当时的石油巨头,可是油价下跌让皮肯斯再次面临困境。这时,精明的皮肯斯先人一步,早早地发现恶意收购其他公司这条新财路。他将犀利的目光瞄准了那些经营不善的公司,尽管对方比自身强大许多倍,他也敢于发起挑战。他的几次大手笔的恶意收购让许多公司首席执行官兔死狐悲,特别害怕听到秘书对他们说: “皮肯斯先生的电话,请接一线……”皮肯斯也因此名振华尔街。
第一次出击 对手轻敌养虎为患
皮肯斯的第一笔并购行动开始于1968年,第一个被他瞄上的“倒霉蛋”是堪萨斯州的“休果顿生产公司”。由于皮肯斯拥有位于堪萨斯州西南部休果顿气田的部分股票,他最开始提出合并要求,但被休果顿公司拒绝。随后,皮肯斯就开始了他的恶意收购计划,提出1.8个美萨股换取1个休果顿股票的优惠条件。但是,由于当时的皮肯斯还不到40岁,美萨公司的规模也比休果顿公司小很多,休果顿管理层根本就没有将皮肯斯放在眼里,一年之后,他们才惊觉问题的严重性。这时,皮肯斯已经控制了休果顿公司1/3的股权,1969年4月,休果顿公司被迫同意合并。
有了休果顿公司财力的补充,美萨的业务更加蓬勃发展起来。除此之外,皮肯斯还涉足其他许多行业,包括公牛养殖、谷物种植等。从1973年到1981年,美萨公司迅速成为世界最大的独立石油公司之一,它的资产超过20亿美元。
胃口不小 一口吞下“大胖子”
皮肯斯的胃口很大,他的第一次大手笔出击便瞄准了比美萨公司足足大了23倍的城市服务公司。1981年初,皮肯斯拥有城市服务公司价值400万美元的股票,约占公司股权的5%。皮肯斯先是向城市服务公司管理层提出合并的要求,在遭到拒绝后他就开始寻找搭档展开恶意收购。接下来,就是双方长达18个月的拉锯战,一方面美萨公司准备收购城市服务51%的股票,另一方面作为应对,城市服务公司更是先发制人,在美萨行动之前就向皮肯斯提出了收购美萨的计划,此举使皮肯斯陷入失去公司的被动境地,就连媒体也将平常左右逢源的皮肯斯描述成一个失败者。然而,双方的收购计划最终都没有成功,城市服务公司最终转而寻求对它较为友善的西方石油公司将其购并,以对抗皮肯斯的恶意收购。这个结果当然也是皮肯斯愿意看到的,因为尽管他收购城市服务公司失败,但经过他这番的炒作,他在城市服务公司那5%的股票价格早已飙升,在他将股票卖回给该公司时已经从开始的400万膨胀成为最后的3000万美元。
经典收购 一次净赚几个亿
1983年,皮肯斯开始发动震动整个华尔街的海湾石油公司收购案,这也是他作为“奇袭手”最为典型的个案,也是他生意生涯中最具挑战的一役。当年9月,皮肯斯公开宣布拥有海湾石油公司的大量股票。要知道当时海湾石油是美国六大石油公司之一,年收入高达300亿美元。但是,皮肯斯敏锐的眼光却看出浮华背后的漏洞:海湾石油自身的石油储备很低,股票价格也被过低估计,另外,和当时许多石油公司一样,海湾石油在探测中投入大量资金但收效甚微。在1983年以前,得益于较高的油价,海湾石油尚能维持日常的现金流量,但1983年开始情况却开始变化,油价的不断走低使包括海湾石油在内的不少公司都陷入困境。简言之,皮肯斯从海湾公司混乱的管理中看到了下手的良机。
据报道,当时皮肯斯主张应该将更多的现金作为分红分给股东,而不应继续投入大部分资金用于石油开发。他说,这样可以有助于提高海湾石油公司的股价。但是,他的这个观点却没有获得海湾石油决策层的认同,他们认为油价总有一天会上涨,并相信可以开发到更多的石油或是找到可以替代石油的能源用于开发。
皮肯斯认为整个石油工业结构都应该重组,并且他决定让自己作为重组的“催化剂”,拿海湾石油公司开刀。不久,他成立了一个海湾投资集团(GIG),控股11%。作为海湾石油最大的股东,GIG要求公司用部分国产石油和燃气资产成立一个特权信托,这个特权信托最早由美萨公司建立,后来许多石油公司纷纷效仿。一般而言,设有特权信托的公司股价较没设的高。据悉,皮肯斯仅在特权信托计划上就获利2.19亿美元。
但是,海湾石油公司管理层拒绝了建立特权信托的要求,并发起了一个投票活动,要求各股东投票表明自己的立场。发起投票当然激化了海湾石油管理层和皮肯斯之间的矛盾,管理层甚至告知各股东皮肯斯有恶意收购的不良记录,并表示所谓特权信托只会削弱公司实力,而且只能让少数股东得利。1983年12月,投票结束,统计显示海湾公司管理层以微弱的优势获胜。随后,皮肯斯即表示要收购海湾石油公司,作为应对,海湾石油公司管理层向皮肯斯提出一个“绿票讹诈”建议,即由海湾公司支付高价金额以买回在皮肯斯手中的公司股票。但是遭到拒绝。其后不到6个月,海湾石油公司转而求助加利福尼亚的标准石油公司,并最终获其兼并,成为当时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兼并案。在这次兼并中,海湾石油的40万股东共获利65亿美元,其中包括GIG所得的7.6亿美元。
目光敏锐他总是先人一步
皮肯斯敏锐的嗅觉和收购能力使美萨石油规避了很多风险,并迅速壮大起来。早在1959年皮肯斯就已经涉足加拿大石油市场,到了1979年,就在业界普遍看好加拿大市场的时候,皮肯斯的石油勘探公司却突然抽身而出让人大惑不解。直到不久后加拿大政府宣布了一个新的石油政策时人们才恍然大悟,新政策对外国石油公司提出非常苛刻的条件,而这时皮肯斯已在加拿大狂赚了超过6亿美元,全身而退。同样是在1979年,精明的皮肯斯见势不妙也立刻从英国北部海域撤资,卷走6500万美元,从而避开了英国新颁石油税收对外国公司的冲击。
1981年,皮肯斯的美萨石油已成为美国一个主要的独立石油公司,坐拥超过20亿美元的资产。但是,由于当时石油供应过量,油价持续下跌,石油业因此面临困境。精明的皮肯斯当然不会坐以待毙,他开始瞄上其他大型石油公司,并发起了一系列恶意收购行为。他的目光锁定在部分因决策层处理失当而出现危机的公司。在他的收购名单里,有包括城市服务公司、高级石油公司、德克萨斯通用美国石油公司和KN能源等大名鼎鼎的石油巨头,人们将他称作“袭购手”或“绿票讹诈者”,因为他总是有办法通过买下目标公司的大部分股票威胁收购该公司,并最终迫使目标公司以高于市价的价格回购其所囤积的公司股票。对此,财经杂志《金融世界》写道:“这时他从一个石油商人变成了金融家,在华尔街掀起了一股狂潮,激起了一众效仿者。”
两大巨鳄的政治对对碰
染指政界
美国保守派媒体福克斯新闻网经常把亚洲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金融巨鳄索罗斯视为抨击的靶子,他们指责索罗斯在今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不惜一掷千金誓把布什拉下马,是为了帮助民主党竞选。而皮肯斯与索罗斯简直形同一丘之貉——都试图利用金钱在政治领域插上一手,只不过,他把矛头对准的是民主党。
石油巨鳄 皮肯斯
年龄:76岁
力挺政党 共和党
捐助组织:“快艇老兵求真相”“美国进步”
捐款金额:50万美元 250万美元
金融巨鳄 索罗斯
年龄:74岁
力挺政党 民主党
捐助组织:“美国人联合起来”“继续前进”
捐款金额:1000万美元 500万美元
皮肯斯 布什背后的无形之手
越战经历一直是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克里挑战布什的一张王牌。民主党不遗余力地渲染克里的越战“光辉史”,以此塑造他强势总统的形象,从而迎合民众在反恐战争时期对领导人的诉求。但在今年8月上旬,美国一个退伍军人组织“快艇老兵求真相”出书以及拍摄广告,谴责克里夸大了自己的“战争英雄”形象。
越战老兵曝光克里“丑闻”
该组织出版了新书《不适合当司令:快艇老兵指责约翰.克里》,由参加过越战的海军官员约翰.奥尼尔和一名研究反越战运动的专家杰罗姆.科西合著。该书自称讲述一个“真实的克里”,是克里昔日战友对他不光彩形象的大曝光。它通过一些老兵对数十起往事的讲述,指出克里根本没资格获得三枚紫心勋章,他在越战中所受的那些小伤实际上只要“创可贴”就能治好。
书中认为,克里能获得银星奖章是因为他杀死了一名落单逃跑的十几岁的越南士兵,他是通过提供虚假以及不完整信息才捞到这枚银星奖章的。书中还说,克里在越战中竟带着打字机和家用摄像机,拍摄自己勇敢作战的场面,以便为以后的发展捞取资本。一名曾在越战中与克里多次共同执行任务的士兵贝茨声称,克里曾下令士兵将一个小村庄的小动物屠杀殆尽,还放火焚烧房屋,他在这起事件中的表现更像一个海盗,而非一名海军指挥官,因此根本没有资格当选总统作为三军统帅。
在《不适合当司令》出版的同时,该组织的部分越战老兵还拍摄了反克里的政治性广告,在俄亥俄州、西弗吉尼亚州和威斯康星州播出。
德州大老板幕后慷慨解囊
这条广告播出后引起了美国民主党的强烈不满。克里及其竞选团队向联邦竞选委员会投诉说,共和党“资助”老兵们干了这宗肮脏勾当。而这其中,一位德州大老板起着关键的作用,这位慷慨的共和党捐助人掏钱成立了那个老兵组织。
要问最有影响力的德州人是谁?大多数人的回答应该是美国现任总统布什。然而实际上,总统背后还有许多双翻云覆雨的无形之手,其中一双就是皮肯斯的。这位成功的德克萨斯州石油商人,运用金钱的影响力,通过他所选择的政治力量,试图推行他的政治理念。
无论是对布什,还是对“快艇老兵求真相”组织,皮肯斯都是大方的。而这两者间的共同点就是,反对克里。过去20年来,皮肯斯一直是共和党的强有力支持者。2004年美国大选在即,他更被看作是共和党阵营的索罗斯。
传统意义上,美国大选中的赞助资金向来有“硬钱”和“软钱”之分。“硬钱”指个人向候选人直接捐款,联邦竞选法案规定,任何个人在一年中捐助的“硬钱”总数限额为2.5万美元。“软钱”指工商企业、社会团体、专业组织等利益集团出的钱,没有数额限制。
由于没有数额限制的“软钱”实际上成了工商企业从政要那里购买政治利益的工具,因此备受争议。2002年,美国国会通过麦卡恩-费恩古德法案,禁止政党在竞选活动中收受″软钱″,代之以任何个人每次的政治捐款限额。
尽管如此,布什阵营在本次大选中的“软钱”仍源源不绝。这批“软钱”流到名为“527”委员会的政治组织而不是政党手上,原因是竞选募款规则的一项条款容许“独立”组织在甚少限制下筹集无限量资金,只要它们不正式跟政党协调活动。“快艇老兵求真相”和另一个“美国进步”组织实际上都是共和党支持者成立的反克里的“527”组织。
与布什“大脑”关系匪浅
据《华盛顿邮报》披露,与索罗斯公开叫板布什的干预政治手法不同,皮肯斯暗中向“说出真相的快艇老兵”捐助了50万美元,用于拍摄反克里的广告片,此外,皮尔斯还不惜为粉饰布什的竞选片慷慨解囊。今年10月,“美国进步”组织耗资1400万美元拍摄了一辑竞选广告,主要描述布什如何安慰一名在“9.11”袭击中丧母的少女。在广告中,这位名叫阿什丽.福克纳的少女满怀感激地说道,“他(布什)竭尽所能只想确保我的安全”,而少女的父亲林恩.福克纳则声称,他在布什身上看到了他想从一个总统的内心看到的东西。
据悉,皮肯斯是“美国进步”的第三大捐款人,他大约捐出了250万美元,难怪该组织能在短短4个月内筹得逾3200万美元。
除了钱,皮肯斯还与执政的共和党有着其他千丝万缕的联系:号称布什“大脑”的白宫首席政治顾问卡尔.罗夫是他的老朋友、众议院民主党领袖汤姆.迪莱是他的童年玩伴儿。不仅如此,布什两次当选德州州长的过程中,也收到了皮肯斯的慷慨捐助。
索罗斯 “他已经买下了民主党”
亚洲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拥有70亿美元财产的美国金融巨鳄乔治.索罗斯现在又有了新的人生目标:把美国总统布什拉下马。
2003年11月10日,索罗斯慷慨地将500万美元捐给支持美国民主党的政治团体——“继续前进”。到今年10月份,他为了阻止布什连任,已经陆续捐出了1600多万美元。在以往的历次大选中,索罗斯较为低调,捐钱相对较少。在2000年他只向民主党象征性地捐款12万美元。但是自布什上台以来,索罗斯逐渐对其推行的保守和强硬路线日益不满。
将布什比拟德国纳粹
索罗斯最重要的生意之一是东欧国家的重建项目,而布什推行的保守和强硬路线将对其在东欧的投资构成严重威胁。今年5月,索罗斯强烈抨击布什政府意在放弃“强势美元”政策、促进美国出口的做法,称之为“既损人又不利己”。他说,虽然美国有可能在短期内以牺牲欧洲国家的利益促进出口,但如果欧洲陷入衰退,美国对欧洲的出口也将受到很大打击,全球经济也都会因此受到影响。
索罗斯现在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在布什统治下,美国已经成为对世界的威胁。”他说,“当我听到布什‘不站在我们这边,就是站在恐怖分子那边’的霸权逻辑时,我就想起了德国纳粹,想起自己在纳粹魔爪下颠沛流离的童年。”
索罗斯1930年生于匈牙利,是犹太人。在他14岁时,德国纳粹占领了匈牙利,索罗斯一家因此流离失所、东躲西藏,经过了种种危险、痛苦和折磨。在索罗斯看来,布什早就有“先发制人”战争的阴谋和统治全世界的野心,9.11事件只不过给了他一个借口。索罗斯对美国新闻界说:“小布什先生正在将美国和全世界引入一个暴力不断升级的恶性循环。先发制人、非友即敌的布什主义不仅错误而且危险……美国需要改变方向。”
在接受采访时,索罗斯对记者说,他现在每天早晨三点就从睡梦中醒来,因为思想的火花像闹钟一样把他唤醒,催促他伏案写作。在2004年1月,索罗斯推出了自己的新作——《美国泡沫霸权》。索罗斯说,现在美元在贬值,财政由盈余变为赤字,布什总统正在和那些股市投机者犯同样的错误。美国霸权与股市上的股票一样,虽然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但是如果炒作到了极点,最终会像股市那样崩盘,成为“泡沫霸权”。
筹巨款为民主党“鼓与呼”
索罗斯曾经在生意场上遇见过布什总统,当时布什还是一个商人,他的父亲老布什时任副总统,那时索罗斯认为小布什不像个商人,而现在索罗斯先生觉得布什更不像个总统。索罗斯对布什心怀不满非自今日始,而他实际的“倒布”努力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2003年7月,他出资在《纽约时报》等主要美国报纸上刊登整版广告,标题为“当一个国家进行战争时,人民有权知道真相”,列举了布什及政府高官对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种种指控,指出这一切不过都是大大的夸张、甚至是虚假的捏造。
到了8月,索罗斯又出资1000万美元帮助自由派人士、环保人士及工会组织成立了一个名为“美国人联合起来”的政治行动委员会,计划筹资7500万美元用于发动选民,在今年的总统大选中为民主党推波助澜。在索罗斯的推动下,“美国人联合起来”已经从其他几位慈善家和一些工会组织那里筹集到了几千万美元。该组织将把拉选票的重点放在2000年大选中戈尔和布什得票比较接近的17个州,其中包括戈尔以7个百分点胜出的宾夕法尼亚州和最后决定布什当选的佛罗里达州。他们将雇佣数百名组织者及政治活动人士,通过和选民直接接触及打电话、通信等方式,鼓励选民投民主党人的票。
愿倾其所有拉布什下台
在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采访时,索罗斯信誓旦旦地说:“击败布什是我今后的中心任务。”他坐在巨大的办公桌前,凝神望着远方,好像在凝视未来的目标,然后说:“美国2004年大选将是一场生死之战,如有必要,我将捐出更多的钱。”当被问及为了把布什拉下总统的宝座,是否可以倾其所有时,索罗斯毫不犹豫地说:“如果能确保布什下台,我就干!”
对于索罗斯誓言击败布什的态度,共和党颇感烦闷。共和党全国委员会发言人克里斯汀.艾弗森向《纽约时报》抱怨说:“乔治.索罗斯已经买下了民主党。”而共和党支持者著名新闻主持人比尔.奥瑞利则在节目中抨击说,索罗斯是一个“左翼蠢货”、“武断的全球主义者”和“疯子”。
天才与魔鬼的结合体
乔治.索罗斯1930年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1944年,欧洲各地的犹太社区大多已被纳粹扫平,索罗斯一家躲在布达佩斯的地窖中。索罗斯后来说,他从生死危难中学会了生存的技巧,这其中的两条经验对他此后的投机生涯很有帮助,第一是不要害怕冒险,第二是冒险时不要押上全部家当。
1949年,索罗斯离开匈牙利进入伦敦经济学院学习。1956年,26岁的索罗斯结束了他在伦敦一家银行的工作,揣着5000美元来到了美国的华尔街。70年代后期,索罗斯的基金操作得十分出色。他说:“我和基金融为一体,它因我而生,我和它生活在一起,睡在一起,它是我的情妇。”
1992年9月,索罗斯对英镑的狙击成为国际金融投机领域的传奇。9月16日,英国金融界将之称为“黑色星期三”,财务大臣拉蒙特在一天内两次宣布提高利率。后来表明,索罗斯在那个“黑色星期三”开始发生的种种事情中赚得将近20亿美元。整个市场卖出英镑的投机行为击败了英格兰银行,索罗斯是其中一股较大的力量。
索罗斯是个争议性很大的人物,他一边无孔不入地攫取金钱,一边大把大把地向慈善机构慷慨解囊,人们称他是天才与魔鬼的结合体。在亚洲金融危机中,他被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等斥之为“金融大鳄”;他在狙击泰铢、英镑成功获利后,在20多个国家设立开放社会基金会,支持各国的改革开放及各种福利性事业。1979年索罗斯在纽约建立了他的第一个基金会——开放社会基金。1984年他在匈牙利建立了第一个东欧基金会,又于1987年建立了苏联索罗斯基金会。现在他为基金会网络提供资金,这个网络在31个国家中运作。(艾丹 瑜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