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编者按:受美国原油库存意外增加影响,10月27日,纽约原油期货价格跌破52.50美元/桶。另有迹象显示,一些大型投机基金已将资金抽离原油市场,转战股票和美元市场。分析师预期,近期油价不会继续上涨。本期我们特别刊发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的首席经济学家Andrew Mclaughlin关于石油走势的研究报告。
布伦特价格目录显示,石油价格在过去的5年中已增长了不止两倍,仅和去年相比就增长了近50%。然而,从价格上涨的影响来看,近期的油价上涨似乎还不太令人担忧。以现在的价格水平推算,石油价格涨到每桶80美元时才能达到1980年初的实际价值。
而且,既然石油是以美元报价,汇率的影响也是相当大的,只是影响经济的不同方面。直到最近,英国货币组织才开始帮助本国公司应对石油价格的变化。
供需失衡导致油价暴涨
需求迅速增长,供给不足和市场不确定性都导致了石油价格近期的上涨。
从需求层面看,今年石油的需求增长每天超过200万桶,是20年来的最大规模,直接影响到全球经济复苏。
美国作为全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其需求占全球需求的近25%。另外,中国石油需求的快速增长成为近期石油价格走势的推动力。随着中国庞大投资计划的启动,汽车销售迅速增加,同时电力不足导致制造商转为以柴油机做发动机。其结果是,去年一年,中国的石油需求每天增加100多万桶,与上世纪90年代全球石油需求的年平均增长量持平。
从供给层面分析,随着生产投资的加大,近年来,运输、精细加工和仓储能力逐渐形成瓶颈。
人们关于石油供给安全的担忧,反映了人们对海湾地区稳定性的关注。沙特阿拉伯以及政治不稳定的俄罗斯、委内瑞拉、尼日利亚都加强了防御恐怖袭击的措施。尽管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在6月初决定,为稳定市场,石油的生产量每天增加200万桶,然而这项决定仍因不能满足市场的预期而令人失望。国际能源机构(IEA)期望今年石油产量的增长全面超过需求的增长,这样,石油价格势必会有所回落,然而,保本基金和其他投机者认为高价会加剧价格压力,他们打赌不论基础的需求——供给平衡是否改进,“恐慌因素”在未来几个月仍会继续支撑石油价格居高不下。
油价不会是持续的大牛市
较高石油价格的影响主要产生于以下两方面:
第一,能源成本的增加导致了物价的上涨。石油价格的冲击更是广泛地通过工资和生产成本影响了经济体系的定价结构。
第二,在较长的时间内,为减小通货膨胀压力而采取的各项措施仍然不能撼动居高的石油价格。汽油和民用燃料油的价格增长减少了家庭的实际收入,从而导致消费紧缩。我们预测,2005年消费增长率将逐渐降到1%以下,这也是自上世纪90年代经济衰退以来的最低点。
第二轮影响也将通过贸易在全球体现出来。随着油价的上涨,一些能源进口的国家将减少进口量,从而削弱了出口能源国的出口。与进口国相反,净石油出口国正致力于通过改良贸易条款获利。但是,这些出口国无疑在消耗他们的额外收入。就像上世纪70、80年代油价上涨时,石油生产国每年仍在继续储备石油,一直持续到1982年,从而使他们的财政结余保持平缓。与此相反,石油消费国需求的冲击几乎直接导致全球贸易活动的净减少。但随着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石油的需求同样减弱。
我们仍认为,石油价格应该会从近期的高点回落到平均每桶30美元左右。尽管高油价给全球带来了明显的风险,然而全球需求的增加、生产能力压力再加上投机行为的存在,都将推动价格上涨并会在较长的时间内维持这一价格水平。而最极端的情况是,2004年底油价涨到每桶75美元;2005年初达到最高——每桶80美元;随后在2006年底逐渐回落到每桶47美元;2007年底回落到35美元。伴随着压力的减小,供求关系逐渐恢复平衡。
供求基础表明当中东局势不确定性减少时,石油价格有望回落。即使油价是现在的两倍,尽管其间对于一些国家和行业来说,调整是非常艰难的,但是调整仍将进行,防止全球的经济回到原先的不景气。
从长远看,能源供应国具备增加产量和投资的动机,而能源密集型行业和消费者有节约石油使用量的动机。这两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是给价格施以向下的压力。
我们的分析表明,全球针对高油价的货币政策是很关键的。近几年,政策已在抵御亚洲经济危机、“9·11”及上世纪90年代末投资低谷以来的全球经济低迷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各国央行也意识到高油价对于他们的考验,不亚于他们以前遇到的各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