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反走私斗争一直抓得很紧,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走私活动不但没有收敛,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社会的反走私意识还很薄弱,而走私犯罪意识却在某些地方迅速滋生蔓延开来。
反走私意识薄弱的三个原因
解放以来,我省沿海地区的走私活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已经消声匿迹了,但最近几年又有重新抬头之势。随着时间的流逝,社会上对走私猖獗、洋货充斥给国人带来的灾难和屈辱逐渐淡忘了;新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对此了解的更少,认识也更加模糊。这就决定了社会反走私意识的重新树立和强化,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这是目前社会反走私意识仍然薄弱的原因之一。
走私活动直接损害的是国家利益,表面看来对消费者个人利益似乎没有直接损害。因此,有些人购买了走私“水货”后,还会有捡了“便宜”的感觉。在大多数群众收入相对还不是很高的情况下,这很能麻醉一些人的神经,使人低估了走私活动的危害,社会防范心理趋于淡化。所以,即使在走私活动越来越猖獗的今天,许多人还认为这只不过是“癣疥之患、不足为虑”,走私活动似乎还没有引起全社会的“公愤”。走私活动本身的“麻醉性”以及由于经济发展而产生的社会防范心理普遍淡化,是社会反走私意识仍然薄弱的原因之二。
多年来,我们开展反走私斗争的宣传、教育始终未能达到应有的深度和广度,未能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声势,以至大多数群众对反走私斗争仍然不闻不问、知之甚少,“与己无关”的思想颇为流行。宣传、教育不足,组织、引导不力,这是社会反走私意识仍然薄弱的原因之三。
助长走私犯罪意识滋生蔓延的“大环境”、“小气候”
社会反走私意识薄弱,给走私犯罪意识的滋长提供了一个比较适宜的“大环境”,使其得以乘虚而入。
一些地区基层组织涣散,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一些人只顾发展本地区、本部门经济,而无视国家利益;一些党员、干部经不起糖衣炮弹的攻击,为政不廉、腐化堕落。由此导致一些地区和部门的基层党员、干部甚至领导干部,对身边的走私活动不是劝服制止,而是纵容包庇,有的甚至组织参予。虽然这是少数人的行为,但社会影响极坏,从而在某些地区形成了一个助长走私犯罪意识滋生的“小气候”。
由于走私的暴利越来越大,走私犯罪分子轻易能获得按正常劳动手段所难以得到的高收入,这难免使一些人产生思想动摇。加上走私犯罪分子利用广大群众急于致富的心理,疯狂地进行蛊惑人心的煽动,使一些群众头脑中“不劳而获”的思想迅速膨胀。
以健全的机制强化全社会反走私意识
教育机制——广泛、深入地进行反走私斗争的宣传教育。首先,要致力于教育内容的系列化和科学化。反走私的教育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该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历史教育、法制教育等,在更高的思想层次上,为反走私意识的建立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在坚持正面教育的同时,要揭露和批判“走私富裕了群众,增加了财政收入,发展了地方经济”、“走私发财有本事”等错误思想和不良意识,大力纠正“反走私斗争与己无关”、“走私活动不足为患”、“买卖私货是人之常情”等糊涂认识。其次,要致力于反走私教育的经常化和网络化。
约束机制——在对干部群众晓之以理的基础上,制订一些行为规范进行有效的监督,逐步形成一个可以覆盖全社会的约束机制。如,在走私活动比较频繁的地区,要制订一些地方性的法规,以便更有效地打击和限制走私、贩私活动;当地的党组织和政权机构要专门制订一些禁止参与、包庇走私活动的纪律;工商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商贩要订立反走私公约;村民可订立反走私的乡规民约。
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激励广大群众强化反走私意识,自觉投身到反走私斗争中去。如:以反走私先进单位、先进分子的光辉事迹激励人们的思想,武装人们的头脑;以反走私斗争的胜利激励人们的斗志。
震慑机制——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向走私犯罪分子发动强大的思想攻势,使他们陷入“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境地。在走私活动猖獗的地区,到处张贴、反复广播惩治走私分子的法津、法规条文,给走私分子以巨大的思想压力;公开宣判,从严惩处依靠走私聚敛大量不义之财的首恶分子、幕后操纵者、对缉私人员挑衅和围攻的带头分子、带头组织走私活动的国家机关中的腐败分子,压下走私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设立走私犯罪活动举报中心,使走私分子感觉到处都有警惕的眼睛,到处都是正义的利剑。
作者系广东省打击走私联络站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