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新华网北京11月2日电 (记者 刘菊花)“过度包装”目前正受到社会的普遍质疑。20多年前我国的商品还因为“傻大黑粗”而在对外贸易中吃过不少哑巴亏,每年包装不善造成的损失以百亿元计,所谓“一等产品、二等包装、三等价格”。我国包装业从“不善”的旧疾中摆脱出来没多久,现在又陷入了“过度”的新患。
据环卫部门统计,目前北京市每年产生的近300万吨垃圾中,各种商品的包装物约为83万吨,其中60万吨属于本可节省掉的过度包装物。月饼盒中除铁盒外,大部分其他材料的与普通生活垃圾一起被投进垃圾压缩机。环卫部门人士坦言,这种处理方式没有使月饼盒的价值真正发挥出来,与制造月饼盒的成本相比纯粹是一种浪费。
包装有两个功能,其一是保护商品在制造、运输、仓储、销售中不破损,不变质,其二是对商品起到美化、宣传和增值作用。目前对过度包装的质疑,主要集中在第二个功能上。比如,有些商品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好看不好吃,中看不中用;有些体积庞大,腹内空空,层层叠叠的硕大包装盒里只有极小一部分商品;有些看似气派,富贵体面,其实包装之“椟”更比待售之“珠”的成本高;更有些类似“燕窝里没燕窝,蜂蜜里没蜂蜜”的假货,被精致地伪装成佳品。
记者采访时听到不止一位厂商表示,包装成本过高使他们也不堪重负,他们希望能有一个相对明确的包装标准和行业标准,使自己的商品更加“货真价实”。
中国包装技术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钱进认为,“过度包装”在我国有其特定的社会心理基础,东方文化较西方文化更看重礼尚往来的形式,“过度包装”的问题在日本也很突出。有些保健品老总甚至认为,价值昂贵的保健品需要有体面一点的包装衬托其高贵,显示送礼的气派,所以对上述“腹内空空”的保健品,他们说用极小的包装虽装得下保健品,但既不能上货架,送礼又拿不出手。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在超市购买西洋参的顾客,有一位姓王的顾客承认过度包装的确使自己多花了不少钱,但因为是要作为礼品用的,所以大礼盒包装才显得体面。当被问到也许有一天他也会收到这样“体面有余内容不足”的礼品时,王先生笑着说:“那也只好认了。应该表示理解。”
对于王先生买的这盒看起来装得满满的西洋参,钱进介绍说,这些参是被切成薄片后,所有薄片面朝上包装而成的,参的下面垫了层泡沫材料。“这给老人送礼还可以,好看;但对于一个长期需要服用西洋参的病号,这明显不好,应该提倡适用、便利的包装形式。”
钱进反对“虚假包装”,反对盲目浪费材料的包装形式。他认为国家应该先集中精力在管理体制上解决“虚假包装”的问题,解决食品、药品包装的安全性问题,应该通过立法以及行政管理等手段,要求厂商在产品包装上必须非常明确地表明含量。“如果货物只有5克,体积却足有150克大,这样肯定是不合适的。”
专家建议,在加紧立法、制定相关的包装标准,以及对“欺诈包装”加大监督检查、处罚力度的同时,如同鼓励开节能汽车一样,国家应该鼓励消费者改变追求“大派头”的“面子文化观”,营造适度消费的社会氛围,提倡“环保文化观”,从而使我国的包装工业在“适度”的方向上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