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本报驻沪记者 胡天舒
2004年已经进入最后两个月。一年来中国的宏观调控和经济发展状况一直受到国内外的各种讨论和猜测。而10月28日傍晚,央行宣布人民币的存贷款基准利率提高0.27个百分点,为这场讨论又平添新题。10月31日,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央行副行长苏宁等几位政府金融官员出现在苏州,参加那里举行的“2004中国经济增长论坛”。记者注意到,几位官员在发言中同时都提到,“物价上涨的问题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进入专题:物价上涨影响经济民生
李德水、姚景源、苏宁认为,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总体上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宏观调控初见成效,但任务还十分艰巨。而对物价上涨的判断是,今年前三季度消费物价累计比去年同期上涨4.1%,其中9月比去年同期上涨5.2%,比7、8两个月的5.3%略低一点。虽然统计部门预计10—12月还会有所回落,但苏宁指出,这并不表示当前实际物价在下降,因为近期物价同比上涨幅度的回落,主要是去年基数提高的结果。
11月1日,本报记者就物价上涨以及利率调整对物价的影响等问题,专访了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
粮食上涨增加农民收入
记者:中国物价在上涨,同时世界的消费品价格也在上涨,比如美国小麦大盘持续飙升,亚洲饲料小麦供应紧张等等。这是一个巧合还是一个趋势?
姚景源:今年整个世界的物价都在上涨。什么原因呢?今年世界经济保持了一个较快的增长速度,这就意味着需求增加,自然价格会上涨。价格取决于供求关系,供大于求价格下降,求大于供价格上涨,它们俩平衡,价格稳定不变。但“平衡”实际上是一种理论概念,总还是有各种各样波动。今年全世界经济都处于复苏阶段,所以全世界的需求都很强劲。
记者:对物价上涨最敏感的是老百姓,因为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生活。
姚景源:物价上涨对富人影响小,对贫困人群影响大一些。特别是本轮物价上涨主要是食品价格上涨,而我们通用的计算生活水平的方法是恩格尔系数,就是你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占你的整个消费的比重,这个数越高,说明你的生活水平越低。
现在我国城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大约在37%,农村大约在45%左右。改革开放20年,中国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恩格尔系数都下降了20个百分点,生活水平有相当大的提高。
在目前价格上涨当中,一要分析涨价的结构,即主要是食品价格,尤其是粮食价格的上涨导致的价格上涨。第二,也要看到一个问题:这次粮食价格上涨是有利于农民增加收入的。
记者:国家是想把粮价上涨多出来的这部分钱给农民?
姚景源:不用国家给嘛,市场就把这个钱给农民了。
记者:这个钱能到农民手上吗?
姚景源:那当然了。农产品价格涨了,表明产地的农产品价格也涨了。当然流通环节是有一部分利润,那天底下卖什么东西中间不赚钱?但对于农民来说,到现在为止他们增收的幅度达到了8年来历史最高,大概有2位数。
增加农民收入是中国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如果中国粮食总量增加100亿斤,农民人均增收才2分钱;但如果粮价上涨1分钱的话,农民可以增收10块钱。也就是说,价格变动因素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大于粮食总量变化的因素。所以这次物价上涨首先增加了农民收入。
现在物价上涨90%的因素是食品,其中主要因素又以粮食为代表,直接有助于农民增加收入。你说农民靠啥呀?粮食的单产变化不会很大的,除非你有重大科技突破。今年是我国农民8年来收入最高的一年,而且不仅种粮食赚钱,养猪也赚钱了。这些方面你得看到。
记者:粮价上涨的主要因素是市场的调节吗?
姚景源:是的。1998年我国粮食总量1万亿斤,但是由于当年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粮食价格下降,这样农民就不愿意种粮食,同时我国的耕种土地面积也在减少。去年我国遇到严重的自然灾害,粮食产量是8614亿斤,全社会的市场上出现了1000多亿斤的供求缺口,少了这么多粮食,所以粮价出现上涨。这是市场规律。
实际上这种上涨也是对城乡利益的再次调整。尽管可能有相当的部分是给流通的中间环节拿走了,但是没有这些,农民就没有增收。
稳定物价是关键
记者:粮食价格的升高会传递到下游产品的价格。
姚景源:对。粮食涨价,饲料就涨价,猪肉也跟着涨。我们要看到涨价的必然性,它是市场的原因,不是说这由哪个人决定。
另外一方面又要回到我们说的恩格尔系数了。根据恩格尔系数的推导,它对城市低收入人的影响大。我国全国人均粮食消费量大概年人均60公斤,大概一个人每月消费5公斤粮食。就算一公斤涨一块钱,也就平均每个月多支出5块钱,按照我们现在的收入是体会不到的。但是对一个下岗的人来说,他的压力就大了。所以这次物价的上涨,对城市低收入居民的影响很大。
所以我倒是觉得,一方面要尊重客观的市场规律,另外一方面要稳定粮价。
记者:你说的稳定是什么概念?
姚景源:稳定就是不要让它再涨,也不能大跌。价格大起大落不是好事情,会影响人们对整个经济走势的判断,影响人们对经济的信心。
记者:对低收入人群政府要给予关心和帮助。
姚景源:对。比如政府一个月多给低保人员20元补助,我相信大多数人不会去抱怨这件事,不会去攀比,也不会去要这笔钱,而且是可以理解的。
我觉得这也应该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一部分。市场无情也有情,现在“有情”倾向了农民,那么政府就应该对受到“无情”压力的城市低收入人群提供保障。
记者:内地城市和沿海城市的居民受影响程度,你们有无调查?
姚景源:很难说出有什么规律。因为价格的变动不会以城市还是农村,内地还是沿海来区别对待。现在中国有这种情况:农村价格上涨的幅度要高于城市。我们分析下来,觉得原因可能是农村的流通体系发育得不健全。
价格上涨有两类,一类叫做成本推动,一类叫做需求拉动。我们现在说的这种价格上涨,主要是源于以粮食为核心的价格上涨。这个上涨应该说还不是需求拉动,而是成本推动。也就是说,构成食物的成本涨价了。
升息是个重要信号
央行加息的具体方案是: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1.98%提高到2.25%,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8%。
记者:央行本次提高利率,对物价未来的走势有什么影响?
姚景源:肯定会起一定作用。因为提高利率会抑制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消费,比如老百姓就会把更多的钱存到银行。
这几个月银行的存款是下降的,而通货膨胀的时候存款肯定是下降的。在西方经济学里,通货膨胀付出的第一个成本叫做“皮鞋成本”。当通货膨胀发生,消费者买东西就要跑一家、两家、三家商场去比较价格,还要到银行去提存款,整天跑来跑去地磨鞋。
第二个成本是“菜单成本”。你到饭店吃饭,发现饭店换了菜单了,价格变了。也就是企业面对变化要调整价格(即“菜单”)。你可不要小看企业调整这个菜单,调整涉及到企业的客户,涉及到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涉及到企业的竞争力。
通货膨胀扰乱了价格信号,进而使市场对资源的配置出现失误,这是它的核心危害。现在在中国,就我个人看,皮鞋成本都没到。我们要非常清晰地看到价格上涨带来的问题,如果不抑制任其走下去,会对经济全局产生不利的影响。另外,也没有必要去炒作通货膨胀价格上涨。我在网上看到有人说价格上涨生活无以继日,我就说,目前的物价上涨率,对上网的人啊根本没有影响,真正受到影响的人不会上网。
记者:中国老百姓、企业对利率调整敏感吗?
姚景源:我觉得调了0.27是一个很重要的信号。我们宏观调控要用经济手段,利率是重要的经济手段。过去我个人的观点,一直不主张调利率。因为我们的经济是局部行业过热,比如水泥、电解铝行业,你要调到多高的利率才能抑制它?调少了抑制不了它,调高了抑制到了它,其他的不热的行业都死了。
另外,我们有些企业,从借钱那天开始就没准备还。它们别说调了0.27,就是调270也不怕!你用利率治不了它。
按道理讲,这次宏观调控用了很多行政手段,但是回过头来你仔细一想,还真就是它灵。就好像我们教育孩子,任何时候都要有耐心,要跟他讲道理,不能打,但有的时候就是打管用。
我知道目前企业界、学术界对于行政手段干预的争论很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确实应该以经济手段为主,这次调整利率0.27,肯定对宏观经济过热问题会有所触动,比如我看房地产业就会降温,所以这次调整利率我是赞成的。
记者:未来几个月的物价指数还会持续在5.0左右吗?
姚景源:我觉得最后几个月应该是4.0左右,全年有可能都过不了4。现在价格上涨和去年的翘尾因素有关,今年粮食产量至少超过9110亿斤,总量又上来了。我现在一定程度上担心的是那些投机商搞来搞去把粮价搞得大起大落。
当然我们现在要密切地关注价格走势,要稳住价格,防止向真正的通货膨胀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