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10月28日,央行“突然”宣布加息及放宽人民币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实现“贷款下限、存款上限”管理。同时,央行有关负责人28日在答记者问时指出,这是“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步骤”。
“本次加息对利率市场化而言,只是构建了一个较好的基础平台,要真正实现利率市场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11月2日,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中国研究部主管陈昌华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与此同时,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陶冬、高盛亚洲公司执行专家梁虹女士、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张兴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做了类似的回应。
利率市场化应具备四个条件
利率市场化不是想什么时候市场化就什么时候市场化,它需要一定的条件,可以说利率市场化的过程就是创造利率市场化条件的过程。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张兴胜指出,利率要真正市场化,应当具备充分有效的金融监管、宏观经济稳定、微观基础的完善、建立完善的金融市场等四个方面的条件。
张兴胜分析指出,目前的监管状况相对于前几年而言,无疑有一些突破性的进展,它使利率主体行为更为规范,这对利率市场化来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如何尽快使金融监管摆脱困境,为利率市场化的根本推进创造条件更显迫切。因为我国利率市场化各种条件正在建立和完善之中,如国有商业银行未转化为完全的商业银行,许多企业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不完善等,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推行利率市场化,而没有相应的金融监管,后果是非常危险的。
同时还需要宏观经济稳定。张兴胜指出,利率管制放开后,宏观经济环境是引起利率水平异常波动的最重要因素。宏观经济环境对利率水平的影响是通过银行和企业来进行的。当宏观经济稳定时,有助于银行和企业间维持稳定的关系,降低了信息不完全对双方行为的约束。稳定的银企关系,有利于保持市场利率的平稳,降低波动幅度,这显然为利率市场化创造了重要条件。当宏观经济不稳定时,利率一旦放开,在无完善监管机制时,银行就会出现道德风险,为追求高收益而提高利率,容易引发借款人的冒险行为,而且宏观经济不稳定会使企业投资的不确定性增加,还会引起企业对短期信贷的过度需求,易导致短期利率骤升,对利率市场化极为不利。
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中国研究部主管陈昌华则认为,利率作用的传导顺利实现,一个重要条件是众多经营性金融机构和一般企业对利率变动必须灵敏反映,并迅速作出调整政策,这要求微观基础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从我国看,利率市场化微观基础的构造重点是国有银行商业化和一般企业的真正企业化,由于目前未实现完全的银企企业化,利率市场化就缺乏相应的基础,若强行推行利率市场化,则银行和企业因产权明晰,用别人的财产去冒险,而不顾利率水平高低,从而发生恶劣后果。考虑到银企的企业化现实,可逐步放开票据贴现利率和扩大贷款利率浮动范围和幅度。
最终还要看银行是否准备好
“利率市场化最终成功与否取决于银行本身的改革,包括角色冲突、风险控制、赢利模式等等的转变”,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陶冬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这样指出,“当然利率要和国债市场相结合”。
陶冬打了个比方,“就本次加息而言,只是高速公路建好了,车子跑得快不快,最终还要看车子的性能”。
陶冬所讲的“车子”其实就是指商业银行。据悉,利息差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主要的盈利模式,近90%的利润来自利息收入;而国外一些知名银行还不到60%,如花旗银行是52%左右。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11月1日也对媒体表示,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改革的目标。它的趋势将是贷款利率下降而存款利率提高,也就是说银行的存贷款利息差将缩小。从近一段时间看,人民银行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一直在一步步往前走。“所有的措施都应该是走一步往前再看一看。”“从前两天公布的新的措施以后,金融机构它有一个适应过程。”
高盛亚洲公司执行专家梁虹女士表示,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后的利率最终走势是存款利率向高,贷款利率向低,其结果就是国内任何一家商业银行的存差收入都会大幅减少。四大国有银行每年存贷款的增长平均都有两三千个亿,利率水平的细微变化四大银行都承受不起。既然市场化改革的趋势已不可逆转,面对改革带来的挑战,各家商业银行近两年来也都在悄悄地改变以存贷利差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利润增长模式,积极寻求其他的利润增长点。个人理财服务、银行卡以及网上银行等新兴金融产品成为各家银行重点发展的业务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