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据《新京报》11月4日报道,北京实现今年完成62%的蓝天目标的难度越来越大,蓝天形势不容乐观,政府决心从现在起,各部门和单位采取措施,争取每一个蓝天,环保局还紧急动员全社会采暖季减少污染排放,确保市政府承诺的蓝天目标。蓝天计划实施情况和现在各部门仓促行动的尴尬局面,其实暴露了这一目标执行过程中绩效管理缺失。
西方公共管理理论学者约翰·布赖森认为,编制战略计划或目标是现代公共管理者全部技能中的一个重要工具。计划能够用来帮助政府公共部门、非盈利部门等公共组织的领导者、管理者和公共管理人员决定他们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才能实现公共管理目标,能够为思考与评价公共组织或社区的发展方向、所处的环境和所采取的策略提供一整套的、系统的手段与方法。从这个意义上可以发现,就北京市蓝天目标这种量性科学的公共管理目标而言,就其设计上讲,应该对环境治理这一公共管理事务的工作效率产生直接积极的作用,进而实现当前环保管理体系结构的系统优化。
但为何目前我们的有些管理目标不能实现其设计价值初衷,却只能迫使管理者采用紧急动员或者硬性克制的实现途径呢?问题在于我们的公共管理在制定了优秀政策的基础上,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绩效细分评估方法和标准的构建。应该看到,公共管理概念的外延十分丰富,在管理实现过程中,它需要面对复杂的外部社会经济环境。比如北京环境治理蓝天计划这项管理工程,在管理过程中,环保部门等相关管理者需要对各大工业企业、交通运输部门等污染气体排放源并对各方进行有效的协调,而在这些必要的多元协调手段背后,则是更为复杂的经济或社会环境要素。这种环境条件对公共部门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提出了管理系统化的客观要求。公共管理计划本身或其执行过程,往往会表现为包含着一系列实施步骤与方法的体系。在这个体系背景下,执行中的一些细微失误或错误都可能导致整个管理项目的失败。这种链式关系下公共管理的复杂性切实需要公共管理过程中必要的绩效管理评估约束机制。
事实上,在现代西方国家,公共部门已经围绕其管理目标建立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等成熟的绩效管理评估制度。通过实行绩效管理评估制度,强化公共部门对国家机关和社会环境的双重责任,美国有个“全国绩效委员会”就是美国联邦政府各部门对公共项目执行实施绩效管理的产物;还有一些国家通过建立社会信息反馈制度等手段,使社会公众参与到政府所开展的各种公共项目绩效评估中,增强对公共管理者的约束监督,以促成必要目标的实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当代公共管理正在形成注重高效的特点,以科学的绩效评估手段来提高公共管理水平,改善公共服务的质量,势所必然。我国在必要的公共管理领域也应该引入项目评估制度,北京蓝天计划这样的公共项目在以后的实施过程中显然应该建立有力的绩效细分评估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