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央行宣布加息以来,国内外经济界一直议论纷纷。议论的焦点集中在了加息对于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对于房价的影响、为何加息、中国是否进入加息周期等等几个方面,但是,却鲜有人关注百姓存款的真正盈亏,即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中国居民存款的真正得失的评论,遭遇了经济学届人士的“集体失语”。
在物价一路上涨的情况下,居民存款所能够获得的收益,能否冲抵物价上涨的因素?对于多数的居民来讲,有必要知道自己把钱存在银行里,到底是赔钱还是赚钱?从某种意上讲,居民存款的真正得失,是利息上调不容回避的另一笔账,从确保公众知情权的角度而言,必须将这笔账清清楚楚地公诸于众。
日前,北京大学教授宋国青的一项研究报告关注了这一问题。宋国青向《证券市场周刊》披露了由其主导的一份研究报告。报告显示,虽然按调升的幅度和居民金融资产的情况估算,这次加息将使年度的居民利息收入增加300多亿元。但是,由于通货膨胀等因素,全国居民金融资产本金已经损失超过7000亿元(据11月15日和讯《证券市场周刊》)。
举个通俗的例子:向银行存入一年期1000元(人民币),按照加息后的利率计算,期满时的税后本息合计为1018元。而由于物价上涨等因素影响,这1018元的购买力可能已经远远低于当初的1000元的购买力,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存款就成了一种赔钱的行为。
在全国来看,从2003年11月CPI(消费物价指数)超过3%以来,中国开始走入了物价指数超过名义存款利率的真实利率(利率与物价指数之差)为负的时代,今年以来,CPI更是一直徘徊在4%-5%左右,与未加息前1.98%的一年期存款利率相比,真实利率大约为-3%左右。即使与加息之后的2.25%相比,真实利率也仍停留在了-2.7%左右。
真实利率为负究竟会对居民资产造成什么样的损失?宋国青算了一笔账:按统计数据和估计数据(估计误差对最后结果影响不大),全国居民的金融资产总值在2003年末约15万亿元,估计2004年末达到17万亿元。而按16万亿元的年内平均余额算,在不考虑名义利率的情况下,通货膨胀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居民金融资产实际价值损失近1600亿元。估计2004年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上升4.2%,按此计算,通货膨胀带给居民金融资产的总损失约为6500亿元! 另外,按目前A股市场的情况估计,居民持有股票的账面损失超过了500亿元。加上这一项,2004年居民金融资产本金损失超过7000亿元。
显然,这笔账如果没有经济学界的人士指出,可能就不会引起太多的居民关注。而尽管这一大笔损失分摊到每位居民的头上时,也许损失并不太大,但是,由于公众缺乏这种必要分析能力或者说这种知情权得不到保障,就往往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一些不必要的压力或者影响——尽管这些信息批露出来可能对于大多数的公众,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但是,公众有必要对此知情。
从某种程度上讲,公众对于经济信息的知情程度,决定着社会信息的开放程度,决定着政府决策的透明度,决定着市场的透明度。确保公众对于金融信息的知情权,正是社会进步与文明的体现。“加息后存款也会赔钱”的这笔不该回避的经济账,必须向公众交待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