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债券市场总算喘了口气。自上周五起,由于最新公布的10月份CPI涨幅快速下降,使得上证国债指数连续拉出了三根小阳线。然而,出于对未来物价上涨的担忧,债券市场在企稳的同时仍然陷入了彷徨。
单看CPI涨幅下降的势头的确应该让债市投资者兴奋。10月份CPI涨幅为4.3%,较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超出了市场的预期。而在此前的4个月内,CPI涨幅均超过了5%。同时,自8月份所出现的CPI月环比大幅上升现象没能在10月份续演。因此,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似乎都在预示着CPI都有走稳迹象,甚至向下的可能。这给债市投资者带来极大的安慰。因为,一旦CPI走稳或者下降,升息压力就可以减轻。上周五,交易所国债市场即止住了进一步下滑的趋势,上证国债指数当日上涨了0.13%。
但是,最新公布的CPI数据内仍然含有让债市投资者不安因素:非食品价格上涨并没有出现期望中的减弱迹象,同时新涨价因素对CPI的贡献率仍在持续上升。
今年以来,推动CPI上涨的主要动力是去年粮价上涨所产生的翘尾因素。粮价大涨的起点在去年10月份,因此今年10月份CPI同比出现大幅下降应该并不意外:在10月份CPI涨幅4.3%的构成中,翘尾因素仅为1.7%,而在9月份则为2.6%。由此可见,10月份CPI涨幅的下降主要是受到了比较基期的影响,并不能简单地以此来代表CPI未来的走势。
同时,10月份CPI月环比虽然与9月份持平,但是构成中出现了一降一升的变化。10月份食品价格指数月环比上涨0.6%,远低于历史平均水平。非食品价格指数则上涨0.4%,高于历史平均水平。显然,新涨价因素的势头并没有在10月份减弱。
与此同时,随着食品类价格的增涨速度放缓,新涨价因素对CPI的话语权反而更重了。如在8月份,翘尾因素在CPI中的权重为70%,新涨价因素仅占30%。到了9月份两者几乎各占一半,到了10月份,新涨价因素的权重已上升至60%。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从趋势上看,推动非食品价格上涨的因素还在叠加。目前,企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仍然持续强势攀升,10月份PPI达到8.4%,比9月份上升0.5个百分点,预示上游产品对下游消费品价格传导的压力在加大。由于国家在能源、石化等方面采取行政管制措施限制价格上涨的幅度,因此目前CPI指数并没有体现出真实的物价水平,这也同时意味着物价有进一步上涨的动力。此外,民工工资的上涨和美元继续贬值也在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和输入通胀两个方面对国内物价水平构成压力。
在这样的趋势下,债市显然慎言乐观。从近三个交易日情况看,尽管债市走稳,但是成交量并没有放大,依然徘徊在6亿元至7亿元之间,这本身已表明市场对后市存在较大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