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10月18日,上海南汇观海路旁彩旗飘扬,一簇规模庞大的建筑群——复旦大学太平洋金融学院(下称“太保学院”)披红戴绿,开学典礼在仲秋暖暖的阳光下隆重举行。
作为太保学院的缔造者,在开学当天,太平洋保险(集团)公司(下称“太保集团”)董事长王国良一直被鲜花和掌声簇拥,但鲜为人知的是,王国良当前正被太保集团的三大难题所困扰:寿险公司引进外资、太保集团整体上市等,而刚刚开学的太保学院亦赫然在列。
王国良督战寿险
10月16日,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太保寿险”)在上海召开2004年分公司总经理会议,王国良出席。这一天,恰是王国良当选太保寿险第二届董事会董事长的第四天。
在10月13日的太保寿险二届董事会会议上,原任太保寿险董事长洪涛未能获得连任,而作为太保集团董事长的王国良则身兼集团董事长和寿险董事长两大重任,周慈铭当选太保寿险第二届董事会副董事长,聘任金文洪为太保寿险总经理。
对于此次太保寿险的人事调整,王国良的评价是“人数不多,但变化非常大”。而在班子换届考核中,有种说法认为太保寿险近年来发展中有重大失误:“第一,从业务发展总体情况来看波动太大,尤其今年以来,寿险业务的发展呈现危机;第二,各方面关系绷得太紧,没有和谐的工作环境;第三,领导班子运行秩序不够正常;第四,还有一些令人费解的小动作。”而有关部门在与太保集团高层交流时也曾明确指出了上述问题的存在。
偿付能力则是太保寿险的另一心结。在被曝光寿险公司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的消息后,王国良如何解决太保寿险的偿付能力,更是成为焦点。
按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管理规定》第十六条规定,对偿付能力充足率小于100%的保险公司,中国保监会可将该公司列为重点监管对象,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
此前权威人士告诉记者,在偿付能力不足的三家公司中,新华人寿“情节”最轻,而太保寿险和中国人寿母公司问题较为严重。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寿母公司的偿付能力问题早在上市前夜就已经获得保监会三年内的无条件豁免。
换言之,三家之中,太保寿险的增资压力当属最大。
尽管困难多多,太保寿险作为太保集团未来战略中的最重要一颗棋子的事实依然不能改变——不仅在于太保寿险资产占集团的80%,并且,就现有的集团架构而言,太保集团的计划是,不远的将来,寿险公司将贡献80%的利润。
也正因为寿险公司之于太保集团至关重要,在寿险班子调整的重大问题上,无论太保集团还是上海市金融党工委以及保监会,都有意让王国良亲自督战寿险事务。
“寿险公司只能搞好,不能搞坏。”王国良表示。
凯雷参股与寿险症结
显然,搞好寿险并不仅在于人事调整,更不可避免要解决的是太保寿险的两大问题——偿付能力和外资参股。
无论集团注资还是外资溢价参股,看上去都是解决太保寿险偿付能力难题的有效途径,但却各有苦衷,其中,外资参股似乎成了各种矛盾的症结所在。
目前,有关寿险的外资参股进展记者得到两个版本的说法。
负责该项目的凯雷投资集团董事总经理杨向东此前告诉记者,有关凯雷旗下的兼并收购基金在国内的“那个”重大投资项目已经接近尾声。
杨向东称,凯雷在进入国内金融机构的时候,可能会与其他战略投资者一道投资,在正式参股之后,也会做管理人员的补充。但杨向东也承认,凯雷此前并没有投资保险公司的经验。
至于凯雷兼并收购基金的商业模式,用杨向东的话来说,就是以合理的价格去买一个成熟的公司,在价值提高的基础上,来为凯雷基金的投资者赚取回报。
另两位接近太保集团高层的人士则透露,凯雷的商业模式与太保的发展战略有本质冲突,太保集团的战略模式是集团化管理、专业化经营,而凯雷则力推太保寿险单独上市。因为太保集团董事会存有分歧,目前凯雷入股一事仍然搁置。
10月17日,王国良在太保全系统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中称,目前找太保寿险参股合作的外资公司比较多,但目前并没有最终敲定。而太保集团董事会对引进外资将秉承三条基本原则,一是外资进来以后双方合作经营,并要与太保集团的长远发展战略相吻合;二是实行同股、同权、同利;三是不得限制集团公司整体上市。王国良特别强调“引进合作的原则不能让步,要考虑公司的长远发展”。
而解决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另一出路,也因为外资参股的停滞而堵塞。
一个不为外部所了解的事实是,太保集团原计划补充太保寿险40多亿元的资本金,但受制于之前与外方签署的协议,需要等待与外方参股的4亿美元同步投入,外资参股事宜没有最终敲定之前,太保集团对于太保寿险的注资只能按兵不动。
王国良在内部会议上透露,太保之所以至今尚未与凯雷最后“签字”,就是在上述问题上迟迟没有“在文字上最终敲定”。而太保集团筹集资本金补充寿险,外方以可能稀释本身股权比例为由反对。
王国良还曾表示,即便寿险引进外资之后,太保集团也“永远坚持控股的地位”,要按照太保集团的策略来发展,外资进来后也不可能取代太保集团作为大股东的地位。
此外,尽管从时间上考虑,太保集团已经不似三四年前那样奇货可居,但凯雷似乎也并不是太保寿险的唯一选择。在与各方接触过程中,有外国公司表示,会积极支持太保集团上市,也非常欢迎用上市后筹集的资本金补充寿险,而外方将按比例同步补充。
集团上市卡壳太保学院?
在太保集团内部,比寿险突围更重要的,就是太保集团公司整体上市事宜。
此前不久,王国良曾在一次内部会议上透露,目前,太保集团整体上市的总体进展良好。在对保险公司上市审批环节引入内含价值的概念之后,原先导致太保集团上市停顿的30多亿元的利差损已经不再是上市之障碍。
只不过,由于证监会暂时停止审批新股发行,公司上市进程也会相应地往后推迟。
但是,一位相关人士称,太保集团上市,虽此前进展缓慢并曾一度停顿,但目前确实已到关键时刻。尽管原先的诸多障碍已经清除,但又遭遇了新的“拦路虎”——太保斥资数亿兴建的太保学院,也许将给上市带来新的变数。
2002年6月,在全球寿险营销协会上海年会上,王国良与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在主席台上比肩而坐。王国良的演讲掷地有声:在平安之后,太保集团亦有意建一所太平洋大学。
2004年9月12日,这所于2002年3月选址建造、由复旦大学和太保集团等联合创办的太保学院终于正式落成。
公开信息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太保学院最终工程总投资20亿元、分二期建设。全国一流的硬件水平加上复旦大学的金字招牌,以及毕业后到太保工作的“实惠”诱惑,金融学院乍一现形即引得考生趋之若鹜——上海地区的600多人有幸成为首届学生。按照计划,从2005年开始,金融学院更将面向全国招生。
开学庆典的当天,有政府官员及保监会高层出席,台湾润泰集团董事长尹衍墚、太保集团十大股东之一大连实德集团总裁徐明等到场祝贺。
由于此前业内已经有平安大学的说法,此时王国良公开表露出的“教育”情结甚至一度被误以为模仿平安之举。
但是,在太保学院粉墨登场那一刹那,原先的臆测彻底坍塌:公开的信息称,在这所预计总投资接近20亿元,堪称目前内地二级学院之最的金融学院中,太保集团出资接近10亿元,独揽50%的股权(复旦大学占17.5%的股权)。
相比之下,平安大学的运作则截然不同。
“平安大学从来就不是独立法人单位。”中国平安的一位人士称,平安大学是作为公司内部的教育培训机构,负责组织各种内部培训以及诸多对外(比如国际寿险营销协会)合作培训项目,另外还下设有一个博士后流动站。
换言之,尽管同样以学院或大学面目出现,太保学院在身份上与先前的平安大学已经有天渊之别:前者作为产业投资,已经成为太保集团母体上一个不可分割的新生独立法人实体。
由此给太保集团带来的一个难题是,作为保险集团法人,太保集团对外投资要受《保险法》第一百零五条的限制,即“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限于在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保险公司的资金不得用于设立证券经营机构,不得用于设立保险业以外的企业”。
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在对投资金融学院的问题上,太保集团董事会存有分歧,而保监会亦曾表示反对。
记者就此采访保监会有关人士,该人士表示并不清楚,但同时指出,按保险法的框框来衡量,除非得到国务院的特别批准,包括太保集团在内,所有的保险企业都是不能投资于保险业以外的企业,包括教育产业。
如此说来,太保集团用两年的时间、心血,并且投入了上十亿元的巨资,所换来的仍然是一个不尽合法的投资人身份。
更让人费解的是,对于《保险法》中有关保险资金投资的限制性规定,王国良者没有理由不知晓,但是如何要冒险顶风“办校”,实在是个让人参不透的谜。
有权威渠道消息称,在修改并实施接近两年后,《保险法》将面临再次被修改的命运,其中,有关投资的条款将可能有较大变动,除了要加入保险资金可以投资股市的内容外,还可能有条件放开投资企业的限制。
但是,按照正常程序,即使《保险法》再次修改,其过程至少历时数年,那显然是一班太保学院无法搭上的车。
对于上述问题,王国良在内部会议上表示,由于刚开学不久的太保学院存在关联交易,太保集团被监管机构质疑——未来金融学院可能会侵蚀太保集团老股东的权益。
监管方对这一问题的质疑,让王国良不无头痛。一位相关人士称,目前太保只有以让保监会满意的方式妥善解决太保学院问题,才有可能在上市问题上不亮红灯。
截至目前,对于太保学院的问题,太保集团方面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即想办法把太保学院的投入连本带息还给集团,亲兄弟明算账,就解决问题了。”
但相关人士称,截至目前,太保学院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完全解决。
产险亦有意引进外资
相比太保寿险和太保集团上市的种种不快,太保产险的现状不似那样沉重。截至前一阶段,太保产险业务增长34%,在经过结构调整后,利润也开始显现和提升。8月份,全国非机动车辆险业务新增的总量中,太保财险占了很大比例。
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太保产险成了外资垂涎的另一个香饽饽。目前有消息称,继太保寿险后,太保产险也正在考虑引进外资,并且有多家外资公司找上门来。此前不久,在杭州,王国良亲自和日本三井住友保险株式会社签署了全面业务合作协议,内容包括今后有机会可以相互投资等。有可靠消息称,除日本三井之外,至少还有澳大利亚保险集团也有意于太保产险。但出于对公司控制力的考虑,王比较反对签排他性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