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捅破了一层窗户纸之后,“王小石事件”把证监会和发审委推到了风口浪尖。事情经过大致如下:11月4日,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部发审委工作处副处长王小石被检察机关带走,11月12日,因涉嫌受贿,王小石被检察机关正式提请逮捕。据有关媒体披露,王的“出事”与其此前涉嫌向拟发行上市公司出售发审委委员名单有关。
顺着事件的逻辑和利益链条往下推演,我们不妨看看王小石出卖的到底是谁的利益。第一步,王出售发审委名单;第二步,拟上市公司买到名单后对发审委成员进行“公关”;第三步,如果公关得力,公司原来可能存在的问题被掩盖;第四步,本来不满足股票发行条件的公司得以发行股票;第五步,社会公众投资者认购其股票;第六步,股票上市之后不久原来被掩盖的问题逐渐暴露;第七步,股价下跌,公众投资者利益受损。
这条“生物链”其实清晰无比:上端的王小石卖名单,最下端的社会公众投资者埋单。换句话来说,王小石卖发审委名单的背后,其本质是在卖投资者的利益。有媒体称,在2003年之前的老发审委制度下,一份发审委名单的市场行情是二三十万。那么,这二三十万流进某些个人腰包的同时,也就意味着接下来社会公众投资者的集体损失可能是三千万,甚至三个亿。
应该指出,“王小石事件”曝光之后,中国证监会作为“保护投资者利益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的监管部门,缺乏“歉意”的态度是不应该的。因为在证券市场,股民判断失误,要承担金钱的损失;上市公司造假,可以让其股票停牌高管辞职;券商出了问题,可以处以市场禁入;监管部门出了问题,就更应该有所表态。
王小石的身份不过只是一个副处级干部,就有如此大的“寻租空间”,这也使得证监会的公信力面临空前挑战。
当然,经过2003年底中国证监会对于发审委制度大刀阔斧的改革,如今新的发审委制度已经更加符合“三公”原则,也大幅降低了当事各方的寻租空间。但是,在之前老发审委制度下出现的历史遗留问题需要正视,要惩旧以戒新。
另外,我们在反思王小石的道德水准和其巨大的“寻租空间”之余,也有责任思考制度安排的问题:如今新的发审委制度有没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从根本上来说,股票发行的终极目标是要走向完全的市场化,监管部门只充当“裁判员”的角色,把更多的权利和责任交给交易所以及保荐人,今年开始实行的保荐人制度,就是朝这个方向迈进的一大步。在成熟的资本市场,甚至对拟发行上市公司的以往业绩都没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只要你信息披露真实,有保荐人推荐,股票有人愿意买,就可以发行。
因此从长期来看,发审委肯定是需要退出历史舞台的。但是考虑目前中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股权分置问题没有解决,难以避免股票发行定价时的价格虚高;保荐人正面临集体信任危机,投资者选择时无所适从;证券市场之外大部分公司的治理结构落后,难以成为合格的公众公司。在这种背景下,发审委的把关新股发行的历史使命还没有完结。如果贸然撤消,只会让市场更加混乱。因此在迈向市场化的进程中,一个现实的选择就是对证监会进行进一步分权,发审委设立的初衷正是在此。
不过很多投行人士认为,在当前股票发行审核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个较大的弊端就是发审委相对于证监会的独立性不够。从目前情况看,发审委员名单尽管有部分是由各行业协会推荐,但最终的任免大权完全掌握在证监会手中,这就注定了发审委员们难以真正的“独立”起来。我们也在此冀望,在即将到来的12月发审委的改选中,能够看到更加透明和具备公信力的过程与结果。
按照分权和相互制约的思路,那么改进现行发审委制度的途径,一方面,可以考虑从制度上继续加强发审委相对于证监会的独立性,使得权力能够真正的分散,降低每一个个体的寻租机会;另一方面,适当增加其他的制约途径。比如,在拟发行上市的公司“上会”之前,设立一个社会公示期,公开接受广大投资者的监督和举报;以及考虑如何让证券交易所,以及券商、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作为制约的力量更多地参与进来。
“王小石事件”是历史遗留问题也好,是制度的漏洞也好,无论如何,我们希望看到一个勇于承认错误、勇于承担责任、坦诚而透明的证券监管部门。这将是挽回其公信力的前提,也才能为证券市场参与各方树立正面榜样。
按照这种计算方法,今年9月份的人民币压力数值为114.3,而在过去的6个月里,人民币压力增加了4%。实际上,从2001年7月份人民币压力下降为91后,便一直逐渐回升,表明人民币升值压力在不断增加。但从压力表可以看出,中国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不需要对汇率做出调整,或者说不需要考虑调整汇率,因为人民币压力都没有突破区间的限制。但在2004年5月份,压力区间的上限被突破。渣打银行认为,经济内在的原因使得调整汇率成为必要。
Gerard Lyons认为,渣打银行人民币压力表可以让人们量化地评价现在与过去人民币所承受的压力。中国最后一次调整汇率是在1994年,那时人民币贬值了50%。他认为,显然在那时贬值超出了实际需要,这也解释了1994-1996年人民币升值压力在上升。而几年后,在亚洲金融危机复苏的一个阶段,金融市场曾对即将到来的人民币贬值进行投机。如今,人民币又再次面临升值压力。
“观点的变化并不是错误,重要的是要有基准,这就是我们推出渣打银行人民币压力表的原因。它不仅评价现在的压力,也可以为过去的压力提供基准。” Gerard Lyons认为。
预计中国重新评估汇率
基于对人民币升值压力的评估,渣打银行预计,中国将在2005年改变汇率政策。
渣打银行认为,近年来,中国政府在顶住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外来压力和管理国内经济方面做出了出色的工作。但是,现在国内和国外的双重原因要求对人民币币值重新做出评估。 渣打银行分析,中国可能会在接下来的任何时候改变汇率。这个变化可能不是巨大的,但应该是明显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很快将召开,这个会议将会讨论2005年主要经济问题,人民币汇率问题应该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至于调整汇率的原因,Gerard Lyons认为,由于中国经济变得越来越开放,当前进出口总值几乎占到GDP的70%,这意味着汇率开始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允许汇率更有弹性将使中国对国内市场的变化具有额外的吸收能力,也使中国能更好应对贸易伙伴的经济变化。渣打银行相信,2004年10月28日的加息标志着中国宏观经济的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政府将从行政控制退出,更多的市场化工具将被采用。更市场化的汇率将与这一政策转变相适应。
从经济因素看中国显然应该让人民币逐渐和有控制的升值,但从政治上考虑呢?Gerard Lyons认为,虽然美国大选已经结束了,但美国制造业工人的就业问题仍然是主要政治问题。美国工会和其他贸易保护主义团体,已经向布什政府起诉中国借助货币贬值来保持其竞争力,这样的声音此起彼伏。
“我们相信人民币汇率温和扩大浮动区间将是政策制订者一个有吸引力的选择,这在政治上也是可行的。”Gerard Lyons分析。
人民币升值压力被夸大?
不过国内的研究者却有着不同意见。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国际金融研究室主任曹红辉博士也在进行人民币压力的量化研究。
“很难将人民币压力进行量化,”曹红辉博士告诉记者,“我不清楚渣打银行是如何将压力进行很精确的计算的。”他透露,过些时候将有这方面的学术研讨会在香港举行。
渣打银行也没有将计算人民币压力的公式告诉记者,因此外界只能从渣打银行每月公布的数据中得知人民币面临的压力大小。
对于渣打银行计算结果,即目前人民币的升值压力最大,曹红辉博士也并不认同。他说,所谓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就是国际热钱造成的,由于有升值预期,所以国际热钱就进来;而由于国际热钱的进来,就更进一步有了升值预期。中国的实体经济并没有对人民币升值造成压力,压力来自于基础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而基础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就是热钱进入的结果。
据他观察,今年前三季度贸易顺差仅为39亿美元,而外汇储备却增加了几百亿美元,这肯定是热钱通过各种渠道进来了。由于中国的实体经济没有造成升值压力,因此,曹红辉博士认为,人民币升值缺乏市场基础。如果选择人民币升值,不仅不能打退国际游资,反而还进一步强化了游资的升值预期,吸引更多的游资进入。
对于国际大型金融巨头不断宣称的人民币升值预期,一位国有商业银行资金部人士认为,“国际上实际是夸大了人民币的升值预期,这样就可以从中寻找套利的机会,这才是他们的真正目的。”
博弈汇率
“国际热钱都在豪赌人民币升值,越是这样,中国越是要顶住压力,不能给投机资金获利的机会。”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认为。
渣打银行作为国际上著名的金融巨头,它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无疑将给进入中国的热钱再添一把火。有迹象表明,目前国际热钱为赌人民币升值,已经大量流入香港。香港银行体系结余已经从9月底的32.8亿港元增加到10月的151亿港元,导致香港银行利率不升反降,港股尤其是H股出现了量价飚升的情况。而中国的外汇储备也出现了远超过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顺差,显然是来历不明的热钱已经通过各种方式进入中国境内。
10月12日,国家外汇管理局针对汇率的种种传言,对外发表声明指出,完善汇率机制是中国既定的改革方向和目标,但改革的进程取决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运行状况、国际收支状况以及其他配套改革措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稳步推进,不会一蹴而就,也没有具体的时间表。并强调,中国完善汇率形成机制不是简单地调整汇率水平,因此不可能采取一次性重估人民币汇率的不明智做法。
但外管局的声明并没有阻止人们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在11月18日的亚洲外汇市场上,美元兑人民币的一年期无交割远期合约NDF的贴水达到了4100点,并创出8个月的新低。也就是说,如果根据人民币最新的外汇牌价,按一年期CNY NDF贴水4100点计算,则相当于市场预期人民币一年后将升值4.95%至7.8665元人民币兑1美元。
而且,对人民币汇率更为不利的是,美元汇率在17日创下了9年的新低。由于人民币盯住美元,这无疑给人民币升值更增添了新的压力。分析人士指出,如果美元继续下跌,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商品价格还将继续上涨,这无论对于中国的能源战略还是对于目前宏观调控的效果来说都将产生不利影响。
看来,各种力量对人民币汇率的博弈还远没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