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2004年股指一路下跌,作为衍生品种的基金市场也持续低迷,尤其封闭式基金,不仅业绩下滑明显,更是患上了二级市场换手率萎缩的“惰性病”。
“封闭式基金市场长期以来一直是被人忽视的,需要有一个契机启动起来,其高折价率产生的价值回归机会还是比较大的。”中信证券资深基金研究员江赛春表示。
机构投资者“加仓”
根据江赛春对2004年整个封闭式基金市场的统计来看,54只封闭式基金加权平均累计换手率仅为65.38%,其中有41只基金换手率在100%以下,最高的累计换手率仅为141.97%,远远低于股票市场约300%的平均换手率。
“导致流动性低的主要原因一是封闭式基金地位边缘化,二是由于历史原因保险公司等长线机构投资者成为封闭式基金市场的主要持有人。”江赛春表示。
然而,据最新可统计的2004年基金中报资料,机构投资者增持封闭式基金的势头越来越明显。前十大持有人持有的封闭式基金占总量的比例达到了37.46%,与上年末相比增长了5.14%。54只封闭式基金的持有人集中度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保险公司2003年底共持有封闭式基金份额约为254.29亿份,半年内共增持了45.93亿份,达到了300.32 亿份,占全部封闭式基金的比例由上年末的31.14%提高到了36.76%。到目前为止,保险资金购买证券投资基金的比例已经基本达到可运用资金的15%这个政策上限。
而QFII同样对封闭式基金虎视眈眈。瑞银华宝在基金汉盛、鸿飞、兴安、同德4只基金的新增总投入金额接近4000万元。
“QFII也看重封闭式基金折价率很高,从内在价值上来说是低估的品种。”江赛春表示:“减持机构主要为券商,券商资金并非长期资金,其历史上对封闭式基金持有较多,但由于自身种种原因,减持较大。而保险公司一是由于是长期资金,二是确实也比较看好‘封转开’其中的套利空间。”江赛春这样评价机构作为。
总体来看券商减仓的力度远小于以保险公司为主的机构增仓力度,于是市场机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而且越来越有保险公司垄断、锁仓的趋势。
小盘基金有优势
市场流动性下降使基金折价率不断提高。而成交清淡导致基金市场的折价率进一步提高。而本月市场历史低点、打了5、6折的基金频频出现更不免让人心寒。
据统计,今年封闭式基金总体的折价率水平由2003年底的22.16%大幅上升至35.52%,其中大型基金折价率平均达到由去年底的22.63%升至37.23%,小型基金折价率由19.79%升至27.08%。
撇开投资价值,在如此高的折价率之下,部分封闭式基金作为具有到期清算概念的投资品种已经具有十分明显的绝对投资价值。
以剩余期限最短的基金兴业距到期仅有2年,到期清盘将理论上可以获得14.8%的年收益率。若以到期日3年以内的封闭式基金按基金规模为权重构建组合,则到期年套利收益率可达13.87%。
在基金法实施的背景下,封闭转开放等制度创新却迟迟不见进展,使得阻碍封闭式基金市场的市场结构问题难以得到改善。
“即使‘封转开’制度创新没有突破,在到期清盘之前,只要净值下跌幅度在10%以内,则持有小型基金到期便能轻松获利,即使考虑到到清盘所伴随的套现成本、清盘费用等,持有基金到期收益为负的可能性仍然比较低,有较大的利润空间。”江赛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