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专访国家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汲凤翔
-本刊记者/王晨波 □吴琴
统计改革一方面要分析中国特色,另一方面,标准上也在逐步向国际靠拢
中国新闻周刊:今年上半年,人们对中国经济过热与否展开争论,中国的投资统计数据也被卷入漩涡,您当时的看法是怎样的?
汲凤翔:当时国家统计局开会时,内部也有不同意见。我的观点是要承认现实、尊重历史。统计主要反映的是大趋势。我们现有的这套统计方法,虽然不能保证统计数据完全准确。但回顾投资统计改革历史,投资反映的趋势,没有发生大的偏差,基本上与经济发展的趋热是一致的。
这么多年都没有出错,难道今年就有问题了?统计是靠事实作依据的,所以我们去了很多省份突击检查。结果是,我们看到一个个项目都在那摆着。上个月国家统计局的全国巡查刚刚结束,全国人大的统计检查也在进行,据说,检查结果都是乐观的。这说明中国的统计系统是正常运转的。
中国新闻周刊:您会经常对统计数据进行调研吗?统计局对于投资统计数据的真实性采取了哪些措施?
汲凤翔:要经常调研。投资上去了或下去了,我们要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过冷时,我们要去银行调查“为什么不贷款”,企业为什么不投资;过热了我们又要看地方投资的主体是谁?为何扩张投资。
统计学上,统计分析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数据本身,比如目前20万个统计项目都分在各个省,哪个省数据高了都能直接看出来。而另一种是,它为什么高了,这就需要下去调查。但我们主要还是从统计资料本身来分析。实际上,国家统计局有巡查制度,每年查10个省,三年轮一遍。另外,还设有巡查专员,我们司就有一个巡查专员。
中国新闻周刊:目前,房地产界的共识认为全国性的平均房价已经失去意义,我们怎样看?将做怎样的改革?
汲凤翔:我们一直在争论这个事情。平均价格要不要搞,从历史发展趋势来看,平均价格还是基本上反映事实。平均价格的变动是反映一个绝对水平,但它抹杀了地域结构、房屋结构,质量改善等。
目前统计局有两个数据,一是我们固定资产投资司的全国平均房价,我们只反映一个宏观大势,主要是跟全国人民的收入等宏观指标相比。另一个是国家统计局城调队抽样调查得出的商品房价格指数,这个指数反映的是城市居民的购买情况。
如果要反映同样质量同样地段同等类型的房屋的价格,这对于统计仍然是一个挑战。比如北京,现在说北京平均价格是四千多元,那按照1至5环路以内各是多少?然后还再分出结构来,如住房还是办公等,这个难度比较大。另外各个城市之间没有可比性,北京中心区、上海中心区和石家庄的中心区,就不是一个概念,统计没有一个标准就很难做。这就要做一系列的工作,如对土地的等级进行划分等。
中国新闻周刊:跟国外相比,中国统计体制演进呈现着怎样的特点?
汲凤翔:中国投资统计比较独特,基本上是按项目来统计的,理论上规定,所有进入国家统计制度规定范围内的项目都要统计。
国外主要是按企事业单位走。像德国,因为它人少,它是30个人以上的企业每月都要报表。这个在中国就没法实施,中国要是按单位统计的话,全国法人单位400万~500万个。如果根据调查,百分之五六十的单位没有投资项目。
经过多年研究,我们发现适合中国国情的统计方法还是项目统计。中国投资统计改革是渐进式的,一方面要分析中国特色,另一方面,标准上也在逐步向国际靠拢。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