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今年全国棉花大丰收,棉农都盼着能像粮农那样好好赚上一笔。然而,自打棉花开秤以来,棉价就一直往下跌,许多棉农反映收入不如去年同期。目前种棉农民和涉棉企业的情况怎么样呢?记者近日采访了山东、河北、新疆等棉花主产区的棉农、棉花加工企业主及棉花交易市场负责人。
经济日报农村版记者 董一方 文/图
今年中央颁发了一号文件,确定了粮食最低保护价,粮价较往年高了不少,粮农得到了实惠。按照多年来的1∶8的粮棉比价推算,广大棉农对今年的棉花价格有着较高的期望值,然而事实却让棉农失望不已。
棉农增产不增收
在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和棉花出口基地山东省夏津县,路两旁地里的棉花都已经拾完,不少农民开始拔棉柴卖钱。
离棉花交易市场不远有个刘芦村,村民多年来一直以棉花种植为主要收入来源。记者一进村,就遇见正在拔棉柴的史老汉。当问及今年棉花的产量,史老汉很开心:“今年天气不错,俺种了8亩半棉花,1亩地能出450多斤棉花,比去年多了50多斤。”但不断下跌的棉价却让他忧从心起:“可棉价就是上不去啊!现在1斤籽棉才卖两块三上下!和去年3块5毛1市斤的价钱没法比啊!”
山东省夏津县刘芦村棉农史老汉感叹:“今年种棉不如种粮啊!”
“这个价卖出去每亩能赚多少啊?”记者问。
史老汉和记者算起了种棉账……
和去年相比,今年农资涨了,拾花费也增加了。如果按照现在4.6元/公斤的价格出售棉花,史老汉1亩棉花能卖1035元,每亩的纯收入是600多元。
“这还没算上俺们自己投入的劳力啊!今年种棉不如种粮啊!”史老汉感叹道,“我邻县的亲戚今年种粮,1亩投入的少,也就200多块,一季小麦一季玉米,加上国家给的补贴,纯挣900来块钱呢!”
在河北省安新县三台镇646农场,棉农高文才的情况更加窘迫。去年老高从老家来到这里租了70亩地种植棉花,赶上了好年景,一下子就赚了5万多元。今年租金虽然从160元/亩涨到300元/亩,高文才还是包了100多亩地。“哪知道今年这里产量不高,1亩产300来斤。价格就更低了,现在1斤籽棉只能卖2.2元!”老高告诉记者,要是棉价升不到5~5.2元/公斤,那他今年连本都保不住了。“我这一年算是白忙活了!”
附近种植棉花的农户都在拔棉柴。老高说他们已经打算弃棉改粮了。
今年种棉户咋这么多?
2003年棉花的“天价”无疑是今年棉农种棉热情暴涨的根本原因。2003年,是棉农最得意的一年,棉价一个劲儿地往上涨,最高的时候,一级皮棉的单价每吨超过了1.8万元。
今年开春,棉农种棉热情爆了棚。据了解,在新疆尉犁县兴平乡的一个村,基本上每家都把自家的地全种上了棉花。这个村的村支书说,村里有种植1500亩春小麦的计划,但村干部左做工作右做工作,还是没人愿意种。后来村委会研究决定,谁种小麦每亩补贴100元,响应者仍寥寥可数。棉农们说:“棉花价格这么好,谁还去种小麦,那才傻呢!”
在河北、山东等种棉大省也有类似的情况。河北省安新县三台镇646农场的农民老张告诉记者:“今年初村里很多农民弃粮种棉,乡里、县里涉农部门的一些领导告诉我们:去年棉花价格高,并不是市场需求的真实反映,不可能长期保持这么高的价格;要是今年产量大增,价格可能会下跌。可当时谁信他们的话啊?”老张还告诉记者,在当地流行着这样的俗语:“乡长说的你别听,让你种蒜你种葱。”当地农民并不信任最有可能为他们带来准确信息的涉农干部。
棉花丰收了,但是棉价下来了,棉农并没有增收。
棉农、政府都要学会规避市场风险。棉农可以建立起自己的棉花合作组织,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正确认识价格。而在1999年国家放开棉花市场以后,基层政府的力量也尤为重要。对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副政委周德臣感慨良多:“这些年,新疆棉花一直在‘多了贱、少了贵’的怪圈中徘徊。如何既能保持产业优势,又避免盲目扩大种植?首先,作为农民,不能一味跟风———别人种啥我种啥,要有市场观念。但更多的工作,恐怕还得政府去做。由于受地域和素质的限制,你让单个农民洞察市场风云,显然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有关部门为他们提供比较准确的市场信息。现在有不少涉农部门,在这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
棉农拒绝“公司+农户”?
在山东、河北等地的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与其他农产品种植专业村纷纷采用“公司+农户”的方式不同,在棉农聚集的村子,棉农对“订单农业”并不“感冒”。
“公司+农户”的方式不好么?这种方式在我国很多地区,特别是种植蔬菜、水果和养殖奶牛、禽类等的农村地区已经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水果、养殖行业的市场相对稳定,而棉花要特殊一些,不适合采用‘公司+农户’的形式。”山东夏津某棉花加工企业的田经理这么告诉记者。田经理的公司每年定期向不固定的棉农收棉花,与棉农都是“一次性”的买卖关系,没有长期固定的联系。“纺织行业和纺织企业的状况直接影响棉花的需求量和价格。一旦采取这种形式,我可以左右我的农户生产棉花的质量,但却左右不了纺织业的市场行情。入世以后,棉花价格还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这双重风险像我们这样的公司承担不起。”
棉农又是怎么看的呢?山东夏津刘芦村的史老汉听记者说起“订单棉花”,忙摆手说:“俺不签‘订单’!要是签了‘订单’,赶上去年那样的年景,棉花卖上天价,俺就亏大了!遇上今年这种情况,公司肯定也得压低价收!不压价公司就得赔到倒闭,那第二年‘订单’也就作废咧!”
河北省安新县三台镇646农场的高文才则说:“就是我们棉农想签,也没有公司和我们签!纺织市场一年一变,棉花市场大家都看不懂啊!”
来源:县域经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