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包头空难之后,相信大众会达成这样一重共识:在意外事故和人为灾难之后,处理的过程自始至终要能够显示出人性的色彩,相关各个环节的人士要能够显示出对死难者的哀痛,对于遗属们的关切,以及对于需要了解事情真相的民众的尊重。毕竟,空难之后,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鲜活的生命突然消逝、家属们陷入深切的痛苦这样的事实。恰恰是在这方面,相关方面在包头空难发生之后的表现,相当欠缺。
首先,一直到24日下午3时,空难调查组召开第三次新闻发布会,东航集团总经理李丰华才第一次对遇难者表示哀悼,对遇难者家属表示道歉。这时候,距离包头空难已经有整整三天。而更高一层的民航总局方面,似乎迄今为止都还没有对罹难者及其家属作出任何情感上的表示。这与应在第一时间作出人道主义关怀的国际惯例显得格格不入。
最令人忧心忡忡的是,包头空难之痛尚未思定。次日,上海航空公司FM9198航班从延吉起飞后发生机械故障,飞机不得不返回延吉机场,机型依然是庞巴迪CRJ200型客机;再次日,国航一架波音737飞机在抵达芒市机场时偏离跑道,引发乘客严重惊慌;再再次日,又是东航的一架空客A300出现增压系统故障,紧急迫降广州白云机场。虽然后三起航班的机械故障并未导致人员伤亡,但在包头空难这一惨重教训犹在眼前的敏感时刻,又是连续三天空中惊魂——如FM9198航班在空中盘旋期间,乘务人员拿来报纸试图消除乘客紧张情绪,然而报纸打开,满眼都是更添愁云与恐惧的包头空难报道——情何以堪?又怎能不让乘客心存疑惧而更生不满?
单以22日的机械故障而论,是令人要尤其愤懑的。在某一机型发生空难后,按照常理,即应暂时全面停飞该型飞机,对其进行彻底的安全检查。这不仅是技术上的需求,也是乘客心理上的需要。试想,在某一机型发生空难后,谁还敢乘坐同一机型?临时停飞,起码体现了对乘客感情的尊重和心理的体贴。
而且,哪怕该机型的技术可靠,但从心理学角度看,一旦出现空难,驾驶人员和乘务人员难免会受到心理影响,在紧张的情绪下,操作技术是容易变形的。包头空难后,同一机型接连发生故障,似乎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因此,即使从飞行安全角度考虑,也应暂时停飞。全面的安全检查,可以缓解司乘人员的心理压力,增强乘客的信心。
然而,包头空难之后,只有出事的东航下令本公司所有庞巴迪CRJ200型客机停飞,民航总局并没有下令全国所有同类机型停飞,其它航空公司也抱着侥幸心理,继续该机型的运营。只是到了22日,民航总局才作出该型飞机23日零时起停飞的决定。不知道在事故之后这一天多时间里继续乘坐该型飞机的乘客的心理究竟如何?民航总局让该型飞机继续飞行,是否忽视了乘客的感受,也忽视了司乘人员的精神状态?
而在如此敏感的时刻,即便各大航空公司、机场,对于各种类型的飞机,都理当打起十二分精神来全面检测维护,但接二连三的客机机械故障表明,包头空难并没有引发民航总局对于飞机安全关注的连锁反应——或许他们更情愿相信那只是一次偶然。
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对人性漠视的更大表现?如此,我们可能不得不说,民航总局在空难之后的种种迟缓与不作为,更多突出的是民航总局对本行业的权威,而不是对乘客的关怀。
民航总局和东航确实在按照其业务流程按部就班地处理空难之后的各种相关事宜,但人们唯一看不到的就是发自肺腑的同情与警惕。在表面上的忙碌背后,人们依稀可以看到的,仍然是比体制之混乱和技术之落后更为可怕的精神冷漠,这种冷漠之下,再严厉的处理结果,也难以起到全面的警示作用,安全规则的执行过程,也因此绝对会流于走过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