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在试营业的头一天晚上,北京某大型平价药房一家分店的橱窗玻璃被砸得粉碎,营业员也险遭板砖袭击(11月25日《北京青年报》)。尽管与此前武汉、南京等地屡屡发生的平价药房被烧、被砸事件相比,这算不上多么严重的恶性事件,且事件真相还有待于警方的查证,但它还是以触目惊心的方式,再次提醒人们高度重视平价药房的经营环境和经营安全。
中国药品流通一直遵循了一种“橄榄球模式”,多如牛毛的代理商、批发商和药店靠哄抬药品中间环节价格来获取暴利,形成了药品供给“两头瘦,中间肥”的利益分割格局。在这样的格局中,消费者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权益受到了实际的侵害。平价药房的出现,捅破了药价虚高的窗户纸,一举将药价降低了15%、25%甚至50%,使消费者获得了明显的实惠。而与此同时,那些长期在药品市场上轻松自如地赚取超额利润的既得利益者,必然要将平价药房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去之而后快。
平价药房一改沿袭日久的多级流通模式,直接从厂家和大型批发商那里进货,从而有效降低了中间运营成本。在此基础上,一些平价药房也在向连锁经营、合作经营的方向发展。但人们也注意到,除了遭遇既得利益者的打压之外,这几年不少地方的平价药房本身也面临着较大的经营困难,有的在开张时很是红火了一阵,但没过多久就风光不再,有的不得不屈服于市场、同行和供货商的多重压力,悄悄摘下“平价”的牌子。再有,平价药房价格低得“离谱”,也难免让人对其质量产生怀疑,加之来自医院的“攻击”和其他药店和供货商的“诋毁”,它开得下去才怪。
平价药房屡遭暴力袭击,暴露了药价长期居高不下背后的诸多秘密,也揭示出医疗体制改革的极端迫切性。卫生部有关负责人日前透露,国家今后将采用“四降一升”的办法,由“以药养医”转向“以医补医”,以解决医院收入的补偿问题。“四降”:一是降低药品价格,把虚高的药价大幅降下来;二是把医院药品批零差价降为零,使医生开药时不考虑经济利益,合理用药;三是降低大型医疗设备检查费用;四是降低高值医用耗材价格。“一升”则是大幅提升诊疗费,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格。总之,改革的目的是为了降低药价,减轻百姓的看病负担。而就眼下看,平价药房顶着种种风险和压力单边突进,为维护消费者权益贡献了自己的努力。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历史,将记住“平价药房”这个不俗的名字。
来源:[河南报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