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特约撰稿 王二
离2004年12月11日没几天了。说不定到了那天,我们有可能发现,怎么一夜起来,那些不大不小的超市都关了门。
四、五年前,如果你说零售业是个很赚钱的行业,可能会被那些以为读了怎么赚钱的书就可以赚到钱了的人所耻笑。当时流行的观点,零售业是个门槛极低,全靠向上游压榨点散碎银子的传统微利行业。所以,虽然人人都知道沃尔玛长期盘踞世界企业500强的前两名,但与听起来就让人来劲的微软相比,它给人的印象还是个劳动力密集、靠规模效益挣几个辛苦钱的大卖场。
风水轮流转,在2004年里,零售业却大大地出了风头,先是汕头人黄光裕凭国美上市成了胡润版中国的首富,把网络游戏起家的知本家陈天桥狠狠地甩在了身后。紧接着,国企中国建材集团宣布重装出击,大举进军零售业。
几家欢乐几家愁,就在热钱进军零售的同时,11月上旬,进入中国市场多年的超市巨头普尔斯马特被曝资金链断裂,陷入巨额债务。曾经是广州本土龙头的家谊超市也在本月被传濒临倒闭。而在中国各地二级城市里,中小零售企业倒闭关张的消息更是比比皆是。这么多混乱的信息让我们失去了方向,零售业到底是陷阱还是馅饼呢?
据常规分析,零售业门槛不高、充分竞争,所以其利润不会太高,它之如此吸引商家肯下重注的原因是其有良好的现金流。你只要搞一个大卖场招些人便可开张,货物全是供货商赊的,而且还得几个月甚至一年后才回款,可您别忘了,钱是有时间价值的,于是占用这笔钱便成了许多零售商目的所在。曾有一供货商对我吐苦水,“我宁愿给那些正儿八经的外企供货,虽然他们够狠,把价钱压的让人吐血,但起码结款快不拖欠呀”。
把各式大型超市的尸体做个解剖,你不难发现挪用供货商的货款去盲目扩张、胡乱投资才是让这些貌似强大家伙迅速倒下的罪魁祸首。
经济学里有个常用词叫“规模经济”,如果你产量能大一倍而成本增长却不到一倍,那就算这个范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生产规模扩大后,厂商使劳动分工更合理,提高了专业程度,并使各种生产要素得到充分的利用。但当规模做到一定程度后,管理的低效率便会产生作用,此时便会出现规模经济的反义词——“规模不经济”。
这个常识其实就告诉了我们沃尔玛的成功诀窍:其管理水平之高,足以在超级庞大的规模下游刃有余。当初沃尔玛进入中国前,该公司光做市场调研就花了一个亿和两年时间,就凭这个理,那些把超市当成圈钱机,目的不纯者压根就不配和人家竞争。
由于身型庞大,所以尽管沃尔玛走起路尽量蹑手蹑脚,但还是无法阻拦他人对它投来的身影的警惕。因为拒建工会它已被列入全国总工会的黑名单,而且很难讲象中建集团这样的国企突然进军零售业的原因之一不是由他而起。
想当年,沃尔玛初到中国时,海南也被列入其可开店的11个地区之一,但好钢用在刀刃上,由于海南购买力有限,沃尔玛经考察后放弃了在此开店的计划。而到了2004年12月11日,对外资商业的准入将基本取消地域、股权和数量的限制,沃尔玛发力的时候到了。
本月初,沃尔玛宣布其将在其后的一年时间里在中国再开15家店,到目前,我没有具体的开店名单,但我盼望其中有一个会落户海口。
海口需要沃尔玛,因为老百姓会高兴,他们可以买到比现在更便宜更丰富的产品,经销商会高兴,他们会痛快地拿到属于自己的货款,海南本地的中小厂家会高兴,因为有了一个低成本将产品推向国内甚至国际市场的渠道。
当然,会有人不高兴,但只有咱们大多数人能高兴,那就成了。可是,沃尔玛会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