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对于欧佩克而言,时下其改变产量调控油价的政策已难以奏效,而对于国际石油投机势力的所作所为也是无能为力。
今年以来,国际石油市场持续动荡,原油价格不断飙升并屡创20多年来的新高。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原油平均价格不但早已跃出该组织每桶22—28美元的价格稳定区间,且一度直逼每桶50美元的高位。
油价高烧的紧张形势使一向在石油市场呼风唤雨的欧佩克承受巨大的压力,各方曾寄希望于通过该组织对市场的干预来压低油价,但事与愿违,尽管今年以来欧佩克多次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方式调整产量平抑油价,却收效甚微。
决策保守错失良机
拥有11个成员国的欧佩克组织原油出口量约占世界总量的一半,其产量的变化对世界原油市场供求关系有巨大影响。长期以来,通过增减产量调控油市一直是欧佩克的拿手好戏,特别是在原油供应不足或者过剩的情况下。
而今年以来,尽管国际油价一路升温,但据各方的分析,原油市场供求却是基本平衡的,甚至供略大于求。根据国际能源机构去年的预计,今年全球原油日需求量将为8240万桶,比去年增加264万桶。但第一季度全球原油日产量大于需求量约30万桶,第二季度供求差距扩大到150万桶。据最新统计,10月份全球原油日供应量仍然持续增加,达到8460万桶。
正是基于这种供求关系基本平衡的情况,欧佩克在去年以来的几次决策关头都有所保留。这种保守并不是没有道理,因为欧佩克曾经有过惨痛的教训。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前,欧佩克曾因油价上扬而增加产量。但金融危机突然爆发,原油需求陡降,该组织未能及时减产,国际油价在短时内一度暴跌到每桶10美元,欧佩克产油国损失惨重,对此该组织至今仍然心有余悸。
有鉴于此,欧佩克内部大多数意见都认为,在原油供需大致平衡的情况下,需求突然减少而导致油价大跌的可能性和危险性要远远大于相反的情况,静观其变要胜于轻举妄动,因此该组织今年来几次增加官方生产配额幅度都十分有限,从而失去了遏止油价上扬的最有利时机。
结构性变化束缚手脚
国际油价如脱缰野马一路上蹿后,欧佩克产油国在享受到丰厚石油收益的同时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为过高的油价将损害到世界整体经济的增长,从而拖累产油国经济的发展。
在此形势下,欧佩克产油国从今年年中开始纷纷开足马力生产。根据该组织公布的统计数字,欧佩克九月份的日产量已达到3012万桶,比八月份每天增加了43万桶。但欧佩克此举却没有取得一举两得的效果,国际原油价格依然高烧不退。
其主要原因在于原油生产和消费领域出现了新的变化。由于全球经济的复苏脚步加快,世界原油消费需求呈现超出预期的增长。
国际能源机构的研究认为,2004年,原油需求增长将达到每天250万桶的创记录的水平,比去年增长3.2%。今年一年的消费增长就可能接近从1998年到2002年4年增长的总和。其中,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兴能源消费国的原油需求增长更是令人关注。
欧佩克预计,2004年全年以及2005年一季度,中国原油需求增长就将占到世界总增长的1/3。尽管近来西方国家出现的“高油价中国因素论”纯属言过其实,但新兴能源消费国对世界原油需求产生了重要影响却是事实。
与需求的快速增长相比,产油国的生产扩张能力却显不足。据估测,欧佩克11个成员国的日生产能力在3200万桶左右,而其目前的日产量就已超过3000万桶,已接近极限。
与此同时,在大部分产油国原有油田开采率有所下降的情况下,对新油田的开采却出现投资不足。国际能源机构的研究显示,世界原油需求到2030年将会增长50%,但投入新的石油与天然气开采所必须的资金每年却减少近15%。
今年来,欧佩克一再强调,该组织为保证石油市场的稳定,将尽快开发新的油田,扩张其生产能力,但据该组织内部估测,这一过程其实需要3到6年的时间。
此外,石油下游工业加工能力不足的问题也是导致今年油价走高的一大原因。欧佩克认为,美国和亚洲地区的经济超出预期的增长使成品油消费大幅上升。同时美欧及一些发展中国家对成品油标号的划分又趋向严格,不少地方的炼油行业对此却准备不足。石油下游工业炼油能力不足的情况使得油品期货市场上的投机商有利可图,进一步加剧原油市场的紧张状况。
因此尽管目前世界原油市场供需总体平衡,但以上结构性的变化使未来原油供应前景不容乐观。人们担心,由于产能增加的余地越来越小,一旦发生意外事件,市场供应就会出现紧缺。对于欧佩克而言,快速增长的需求已踩上了该组织所能提供的剩余生产能力的安全保障线,其改变产量调控油价的政策便难奏效,加上扩大产能的措施无法一蹴而就,该组织短期内难以采取有效的行动。
不定因素层出不穷
更加令欧佩克头疼的是,在石油供求基本面发生结构性变化的同时,影响石油市场的突发、不定因素层出不穷。其中包括地区政治局势的动荡、自然灾害以及市场投机活动的影响。这些都是原油供应方难以左右的因素。
今年以来,伊拉克局势的变化、俄罗斯尤科斯事件、委内瑞拉和尼日利亚产油区工人罢工和骚乱以及美洲墨西哥湾等地的飓风灾害都在短时间内加剧了市场的恐惧心理,从而造成国际油价的非理性攀升。
另一方面,随着石油市场复杂性的加剧,国际投机势力有机可乘并大肆兴风作浪。据报道,目前约有数百亿美元的国际对冲基金在油市活动。近期,世界两大原油期货市场上的交易量不断增大,并有大量资金进场。英国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10月份原油期货交易的总金额超过1000亿美元,而在美国,轻质原油的公开合约数金额就超过了50亿美元。
对于投机势力对国际油价升温的推波助澜,欧佩克多次给予抨击并指出,今年的高油价已经脱离了原油供求关系的基本面,其中猖狂的市场投机行为难辞其咎。但欧佩克也不得不承认,作为石油生产国的组织,它只能在供求关系的基本层面上通过改变供应量来调节市场、平抑油价,要想有效地对付市场投机行为,减少不定因素对油价的负面影响,必须通过包括石油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内的市场各方共同努力。
好在从最近情况来看,今年来影响油价的几大不定因素趋向缓解。美国的原油库存大幅增加、墨西哥湾的原油生产正在恢复, 尼日利亚石油工人罢工问题对国际市场的影响有所缓解。这些因素减轻了市场对原油供应会出现短缺的担心,油价近日已出现回落迹象。
欧佩克预计,国际油价近期将继续回落并维持在每桶50美元以下,并期望原油价格在经历一些反复后最终会恢复到正常水平。这对于欧佩克无疑是一个喘息的机会,相信该组织会趁此时机在扩大产能、改革价格稳定机制方面抓紧做一些修炼内功的工作,以改变一年多来的被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