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亚太经合组织金融与发展项目(APEC Finance and Development Program,AFDP)
AFDP是中国政府为响应APEC领导人关于进一步推动经济技术合作的号召而提出的一项倡议活动,由中国政府和世界银行联合牵头,旨在通过人员培训、组织高级别论坛和资助课题研究等活动,加强APEC各经济体在金融与经济发展领域的能力建设。
项目秘书处设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负责组织项目的具体活动。自2001年该项目正式启动以来,除已面向APEC地区举办多期培训和资助课题研究外,该项目已于2002和2003年分别在北京和上海成功举办了两届年度论坛。作为官、学、商精英汇聚的平台,AFDP年度论坛对促进APEC在金融与发展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扩大经验分享,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根据2001年项目成立时的倡议,AFDP的首个三年试运行期将于2004年结束。在2004年9月的APEC财长会议上,各经济体财经领导人高度评价了AFDP在促进本地区能力建设方面所做的贡献,并一致认为AFDP应当继续运作。在AFDP前三年成功运作的基础上,胡锦涛主席于2004年11月21日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召开的第12届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宣布,中国政府将成立亚太财经与发展中心(AFDC),为亚太大家庭各成员加强在该领域的交流合作和能力建设提供一个长期平台。除了以APEC金融与发展项目为载体,面向APEC各经济体举办培训、资助研究、主办论坛活动外,该中心还将面向10+3、东亚-拉美论坛等国际合作机制,开展培训和研讨等活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 加藤隆俊:亚太金融体系的稳定 现实与未来
今天论坛的议题是如何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和效率,这个议题非常适宜。金融体系在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对金融危机的抵抗力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当亚太地区在实现茂物协议目标:2010年开放贸易和2020年开放投资实现重大突破时,各国和地区需要保证在经济开放的同时保持稳定,需要在增强金融体系和监管体系方面、在加强区内协调方面继续努力。
1997年金融危机以来,亚太地区在改革金融部门提高其应对金融冲击能力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亚太地区的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体现在:
1、亚太地区银行的财务状况明显改善。目前亚洲新兴市场经济的银行一般资本充足率达到8%左右,不良贷款比率下降到10%左右。监管体系质量也有所提高。
2、在强化公司治理结构方面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大多数亚洲地区的政策当局对其法律、法规体系和公司治理准则作了重大修改,亚洲的公司治理也借鉴了国际最先进的经验,在会计、审计和非财务信息的披露方面逐渐与国际接轨。
3、除了增强本国金融市场之外,各国还共同倡议来促进区域金融体系的稳定。在亚太经合组织的支持下,亚太地区已经发起了几个倡议来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推动国际资本自由流动的稳定性,发展资本市场和信用担保体系。
亚太经合组织在提高能力建设上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组织银行、证券和其他资本市场中介的监管部门,召开信用管理分析座谈会。通过这种方式,各国监管部门可以学习先进经验,在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方面相互交流。
各国不断地努力深化本国资本市场,通过发展国内和区域债券市场,债券市场的发展也提高了金融部门的稳定性。发育良好的债券市场有助于实现融资多元化,消除在期限和币种方面的不匹配,加强对金融危机的抵抗能力。债券市场的发展还可以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和透明度。亚洲债券基金的设立和发展,建立了一个区域金融机构和监管的框架,为各成员国提供了一个促进区域金融一体化的契机。
尽管上述措施都对增强亚太地区金融体系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这方面的改革并未完成。在银行部门的风险评估水平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努力。在巴塞尔协议的第二阶段的实施阶段,不仅银行体系将需要做进一步的改革,监管机构的能力和数量也应该有所增加,但还需要各国的监管机构、相关的多边和地区的监管机构的协调合作。关于公司治理方面,在促进国际接轨和逐步采取国际会计标准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国际私营资本流动数量较大,变动性较强,这种情况要求亚太地区进一步推进金融部门改革的步伐。当前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有利背景,为亚太地区提供了一个契机来进一步加快金融体系的改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识到支持亚太地区体制改革和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自身的金融体系专家为亚太地区的新兴市场国家提供广泛的技术支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新加坡培训学院在亚太区域的能力建设方面也作出了大量努力,最近在10月份,举办了大型银行监管的培训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国际资本市场部还和有些国家合作,增强这些国家的市场基础设施,促进资本市场深入发展。
克哈雷德·密尔萨:新兴市场的金融稳定问题
世界银行东亚及太平洋地区金融与私营部门发展局局长 克哈雷德·密尔萨
新兴市场的金融稳定性问题可以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我将对影响金融体系稳定的基本因素和新兴市场经济体,尤其是亚太地区政府应该努力的方向加以分析。
一、稳健的财政、汇率、外汇储备和外债政策是宏观经济稳定的关键因素
除非另有原因,一个灵活的汇率机制是最适合于新兴市场经济的汇率体系选择。当然,审慎的外债和流动性管理也是避免危机的重要因素。
一个自由的金融体系,除了其他好处之外,还能够对宏观经济的不稳定因素迅速做出反应,也就意味着降低金融部门失衡发生的频度和时间。近年来,东亚及太平洋地区除了少数几个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有了明显改善,金融体系更加稳定。
二、称职、独立、适当授权并能够相互协调的监管机构
这是金融体系稳定的最关键因素。从实践看,以指标为核心的那套呆板的监管方式容易出现偏差和损失,而建立在灵活的、以信息披露为基础之上的监管,将更有助于降低自由金融体系中的风险。当然,监管机构必须能够表现出足够的能力,来实施有效的监管和执行监管措施。它不仅是独立的,而且还能够明显地表现出这种独立性,同时要具有必要的权威和专业能力,能够独立监管,以便于熟练地、及时地对内外经济变化做出反应,从而保持经济体系的安全和健康。
监管机构应该可以树立自身的监管风格。监管机构通过建立一个激励和信息结构框架允许市场参与者去寻求适度的风险决策。另外,在混业经营和金融超市盛行的今天,金融监管当局应该紧密协调合作,构建一个严密无缝的全面监管体系,这样利用监管套利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如果发展中经济体能够建立一个有效而明显独立的监管体系,实现金融体系稳定的工作也就成功了一大半。
三、建立一批稳定并且管理高效的金融机构
保持金融体系稳定的另外一个重要条件是存在一批稳健而管理有效的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能够在一个促进效率、审慎承担风险和盈利能力的激励框架下运行。
一个失衡的金融体系会产生种种扭曲,如银行业因无法掌握处理各种风险的全面信息而陷入沉重压力之下、政府的模糊干预、裙带现象和各种内在外在的政府信用担保而产生的道德风险等。当这些扭曲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将不可避免地产生金融风险。
大多数新型经济体的金融体系都是失衡的,并有待于金融深化改革,尤其在东亚,银行中介体系占据统治地位,少数几个国家尤其集中于国有银行,偶尔有一些非银行部门。尽管东亚金融危机后,在处理不良资产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恢复银行机构健康发展方面也迈出了不小的步伐,但仍然需要继续努力。
东亚地区很多公司企业尽管基本经济情况尚好,但资产负债情况较差,这些公司不能从银行获得贷款,却只能从其他非银行部门获得融资,但这些地区的非银行部门很脆弱,容易引发风险。
四、金融体系稳定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金融体系能够在完善的公司治理下运行非常重要,透明的机制需要适当的程序、提高可信度,为利益冲突提供足够的解决方案,为股东提供丰厚的回报。
缺乏一个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会导致裙带关系、政府不当干预、利益冲突、甚至是腐败盛行,所有这些都会损害金融机构的健康。很多金融部门如证券交易所都属于市场公共基础设施,必须要有完善的公司治理,否则投资者信心会受到损害。
在公司治理方面,东亚国家在金融危机后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有些公司治理机制在危机后仍未改变,其所产生不稳定后果和系统性风险令人担忧。
中国建设银行行长 常振明:建行改制上市有条不紊
建行将在完成股份制改造后,寻求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
在中国银监会的监管下,借助资本市场结合国际监管部门要求,以及公众投资者的监督和严格的信息披露等机制,建行上市将有助于强化其市场约束,并将市场约束转化为推动建行内部改革和促进绩效进步的动力。
目前建行改制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实施了以国家动用外汇储备补充资本金为核心的财务重组,并辅助于次级债发行与可疑类贷款的剥离、转让,银行的资本实力和资产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另外,在完成了引入发起人股东后,建行已确定了潜在境外战略投资者对象,目前已进入实质性合作谈判阶段。
在国内外各方的关心和支持下,建行有信心有能力,通过深化股份制改革,将建行建设成具有国际水准、自身优势特色和以大中城市为依托的现代股份制银行。
日本财务省国际局副局长 小手川大助:区域金融合作和潜在经济风险
东亚区域金融合作的现状
自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东亚各经济体十分重视本区域内的金融合作,危机后的主要举措包括:
1、清迈倡议。
2、建立政策对话机制。
3、发展亚洲债券市场倡议。
为进一步推动亚洲债券市场发展,仍有两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
(1)扩大发行人种类和债券品种,主要措施包括:发行主权债建立债券基准、政府金融机构的债券发行、发展资产支持债券市场、本区域多边开发银行和政府机构的债券发行、便利外国直接投资而发行的债券等;
(2)强化亚洲债券市场发展的基础设施,包括加强信用担保机制、评级体系、信息披露机制、跨境交易和结算等。
目前,亚洲债券市场发展已取得了不少新的进展,多边开发机构和外国政府机构已经在马来西亚发行了以本币计值的债券,泰国也颁布了以泰铢计值债券的发行指导原则,中国也正积极考虑允许多边开发银行和跨国公司在其境内发行人民币计值的债券。东亚经济的潜在风险
目前,世界经济正处于强劲复苏中,IMF估计2004年将有望达到近30年来的经济增长最高峰。在这一过程中,亚洲经济的持续增长将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原油价格的高涨、经济过热和资产泡沫、世界范围内长期利率的提高以及潜在的投机冲击,都成为东亚经济增长的重要潜在风险因素。
1、原油价格。2004年11月,原油价格每桶一度超过50美元,而1990年的这一数字仅为20美元。目前,东亚地区的80%石油进口都来自于中东地区,高涨的原油价格对东亚经济无疑会形成了重大影响。根据日本过去应对石油危机的经验指出,从供给方面看,建立石油储备等措施来确保石油的充分稳定供给,从需求方面看,运用新技术推进节能和增效,另外加上加强与石油进口国的磋商等措施,可以将原油价格波动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2、经济过热。根据日本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必须进行资产负债表的合理调整,以减少基于不真实巨额预期回报的过度投资和对金融资源的过度消耗,由此带来的投资过度、外资过度流入、流动性供给过多等正是经济过热的直接原因。
3、长期利率上升。目前,世界范围内的长期利率水平呈上升趋势,美国所采取的紧缩性金融政策是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利率的上升会抑制耐用品的消费,并对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融资造成了不利影响。通过金融体系改革、危机管理措施和增强公众信心等措施,可以减少长期利率上升给经济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
泰国银行副行长 班迪德·尼加萨温:推进区域金融合作水平
一、区域金融合作已经取得的成果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各经济体在加强区域金融合作方面形成了共识,在促进区域金融合作方面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
这些成果包括:在清迈倡议(CMI)下,10+3国家旨在增加短期流动性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网络的扩大;在清迈倡议下建立起的旨在交流信息和讨论政策的10+3非正式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促进发展亚洲债券市场以及区域证券市场。
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各经济体仍需要继续积极推进区域金融合作水平,提高区域经济和金融发展的潜在水平,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二、推进金融合作发展的设想
1.关于清迈倡议。清迈倡议是短期融资平台,在严重金融萧条时帮助成员应对国际收支出现的支付问题。亚洲金融危机后,人们有充足的时间来考虑如何改善金融实施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途径是将现行的安排转变为一个对成员有更高资源要求的金融设施,并借助它来解决一些困难。
2.关于区域债券市场。经济学家早就指出,亚洲有储蓄存款,但这些储蓄存款没有用于亚洲经济发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积极促进发展区域金融市场,实现储蓄存款在本地区内的有效配置。
3.加快区域金融合作的步伐。在区域金融合作的初期,政府政策和努力对启动合作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启动后,市场机制必须接替政府的作用,以确保发展进程和侧重点与市场预期相吻合。此时,政策作用在于支持和方便市场的发展。
德意志银行香港区主席 罗志伟:提高金融机构的内部治理
好的内部治理能够把商业管理、公司的法规、操作纲领以及竞争管理和伦理道德等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公司作为统一的实体进行经营。
1988年巴塞尔协议后,市场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巴塞尔协议拉开了银行资本充足率要求的序幕。但公司内部控制的指导方针和程序还远未界定。新的巴塞尔协议对公司内部治理产生很大影响。它强调更严格更精确的风险管理,对内部资源和系统都有较高的要求。
就印度和中国而言,两国都努力使银行的不良贷款数量合理化,并在降低这类贷款的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这些都与公司内部治理密切相关。
国际银行直接投资印度和中国的金融机构,从中长期看有利于提高两国金融行业公司内部治理水平。并且,两国参与国际银行竞争的水平以及管理层促进国际竞争和增加市场稳定的意愿,已经有效地提高了银行内部治理水平。
由于金融行业全球化,金融机构来自各个方面竞争压力促使公司内部治理标准显著提高。金融机构全面改进了公司治理惯例的所有关键要素。
好的国际公司治理已经成为国内和国际股东所共同追求的,在复杂程度和竞争强度不断增加的背景下,金融机构如果不致力于公司内部治理,那么成功的概率几乎为零。
韩国财政部副部长 陈东秀:银行改革应有序进行
上世纪60年代初期以来,韩国政府对银行内部管理的干预频繁,同时,政府隐含的信用担保使商业银行产生了较为严重的道德风险。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韩国的商业银行普遍缺乏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特别是韩国在推行金融自由化后,商业银行在缺乏足够审慎性的情况下,提供了大量短期贷款,由此进一步增大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
为此,韩国商业银行开始进行改革,主要包括(1)重塑银行机构框架;(2)银行重组;(3)公共部门对金融重组的支持;(4)改善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
韩国商业银行改革的教训和启示:银行改革应有序进行,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全球化需要渐进推进。在推进银行改革时,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政府应该客观评估存在的问题,并作出快速反应。政府在金融改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维持金融稳定。